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西部考古」之吉縣州川河流域區域考古調查

2001年,由著名考古學家、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召集山西、陝西、內蒙古考古單位的負責人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討論「十五」期間西部大開發前,在三省區的黃河兩岸河套地區開展考古工作。決定由三省區分別申報國家「十五」項目,多學科多單位聯合實施。

會議確定總課題為「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文化、生業與環境研究」,在國家文物局立項,張忠培先生為總課題組負責人,總課題組的成員是:楊晶、李水城、楊建華、朱泓、喬梁。各省區根據實際情況在本區域內組織實施。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根據多年來考古工作的實際狀況,確定的研究子課題為「山西黃土高原東部一萬年以來人類文化、生業與環境的變遷」,簡稱「西部考古」,課題由石金鳴先生負責,2002年石金鳴擔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后,將該課題交由馬昇、謝堯亭負責,馬昇任隊長,謝堯亭任副隊長。參加人員包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各個時期和各個領域的主要研究人員。另外邀請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山西大學、文物研究所(現文化遺產研究院)、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各個領域的相關專家指導工作,旨在加強多學科合作,獲取最大的信息量。「西部考古」的基本組成人員為馬昇、謝堯亭、王俊、王京燕、王金平五人。

「西部考古」田野工作和研究的地域為黃土高原東部,主要集中於黃河以東的呂梁山區,與鄰境陝西北部、內蒙古中南部的相關課題具有密切聯繫。晉西黃土高原在考古、歷史、文化、環境、地質、經濟諸方面以前均做過一些研究,但大多為單一學科的考察。就考古學來講,漢代以前的資料僅限於零星的調查、徵集、試掘和小面積發掘,幾乎沒有做過大規模的調查和發掘工作,多學科規模化、系統化的人地關係史的綜合考察和研究工作尚未開展。本課題的實施旨在建立黃土高原東部距今一萬年至漢代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構架,詮釋本地區一萬年以來人類生態環境的變遷以及人地關係演化的證據。以田野考古調查、試掘、研究為主,輔以環境考古學、歷史學、地質學、地貌學、年代學等多學科研究力量和手段,試圖初步了解這一地區一萬年以來人類的生存、發展、遷徙、興衰的歷史及其過程;生態環境與氣候的變化;古人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和影響環境的證據和後果。

2003年3月總課題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召開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區考古所課題負責人會議,對整個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會議結束后,我們立即召集山西課題組成員按照總課題組的要求,制定出了詳細的工作計劃。根據工作計劃,結合以往在黃河東岸做過的工作,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對黃河東岸呂梁山區的吉縣州川河流域、柳林縣三川河流域和保德縣朱家川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並對重要的遺址進行試掘,力爭最大限度地獲取各種信息。每處河流流域的調查範圍基本框定在100平方千米左右。該計劃上報國家文物局和總課題組並獲批准,於是我們著手調查準備工作,首先收集基礎資料,對相關區域的歷史和學術史進行了梳理和研究。整個調查工作是由南向北依次展開的。

張忠培先生查看標本

調查工作從20038月中旬開始至11月初結束,共發現漢代以前的古文化遺址(包括墓葬、城址)共計255處,並且發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存,時代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延續至漢代。通過分析比較,可以看出以新石器時代和東周時期遺址最為豐富,前者又以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最多,夏、商、西周時期的遺存不是很多。說明新石器時代和東周時期該地區人類活動頻繁,考古學文化也發達,而夏、商、西周時期人類在此活動較少。

調查所發現的遺址面積差異很大,大的有84萬平方米,小的僅1500平方米,但一般在5000—30000平方米左右,各時期遺址面積不等。遺址大多數分佈於近河特別是泉水河岸邊的台地上;而且遺址有從早到晚自下而上分佈的總體特徵,當然也有少部分早期遺址位於峁嶺之上。隨著人們利用自然能力的逐步提高和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的居住環境由近水的低地向遠離水源的高地遷移,發展到今天人類的居住地大多已搬遷到了嶺、峁、塬上的高地。

吉縣調查區域示意圖

這次調查歷時三個月,收穫很大,簡述如下:

(1)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州川河流域的古遺址分佈的密集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估計,儘管當地現在相當貧瘠也比較落後,但在古代,尤其是新石器時代和東周時期,這裡曾經相當的繁榮和富庶,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

(2)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分佈範圍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和傳統的認知。以往我們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集中分佈於海拔700—900米之間。而州川河流域發現的眾多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並不單單分佈在上述區域內,而發現了一批海拔低於700米和高於1000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突破了以往的傳統觀念。例如:柏山寺鄉馬泉頭村兔娃溝新石器時代遺址、東城鄉西村穆家咀新石器時代遺址等。

(3)此次調查發現的夏、商、西周時期的遺址很少,我們認為有幾種可能:一方面可能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人類無法生存,被迫遷徙;另一方面可能與這一時期的非華夏人群有關,因為我們目前對其考古學文化內涵的認識還很不足。

(4)東周時期到漢代的考古學文化比較發達,尤其是東周時期所留遺存也最多,目前發現有城址、一般聚落址、墓地和墓葬等,並且大都比較集中,有的保存還比較完好,充分體現了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面貌。

(5)某些新石器時代大遺址的周圍有規律地分佈著一些中、小型遺址,它們和大遺址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這是我們今後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文摘編自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縣文物管理所 編著 《吉縣州川河流域區域考古調查發掘報告》(全四冊)「緒言」內容有刪節、調整。

978-7-03-050837-9

本書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3年在吉縣州川河流域區域性考古調查255處(試掘5處)漢代以前古文化遺存的考古報告。調查面積168平方千米,古文化遺存時代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漢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遺址130處,夏時期遺址6處,商時期遺址3處,西周時期遺址10處,東周時期遺址120處,漢代遺址90處(包括複合遺址,統計有重複)。其中單純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約100處,東周時期遺址40處,漢代遺址20處。共設立採集點440個,發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存,為文物考古工作者及歷史研究者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資料。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