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浙大獲11億校友捐款,這事兒咋看

歡迎點擊訂閱「人民日報政文」!

日前,浙江大學接受校友企業捐贈,獲11億元捐款,再次刷新國內校友捐款最高金額記錄,引發各方關注。

其實,針對捐款數額是否為「史上最大校友捐款」的討論,仍是基於事件本身的關注,而與之相關的,高校目前校友捐贈率的整體現狀、校友捐贈的管理和使用、校友基金會的建設及其在高校發展中承擔的功能使命、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如何持續創新校友反哺母校機制等,為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更深層次、更需要研討的話題。

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已走過23個年頭

當前高校的社會捐贈,尤其是校友捐贈的整體狀況如何,從此前相關機構做的調查中可見一斑。

根據艾瑞深校友會網此前發布的《2016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從1980年至2015年底,全國高校累計接收國內外社會捐贈(含軟體捐贈)總額為750多億,其中,100億以上的有1所,50億以上的有2所,20億以上的有12所,10億以上的有17所,累計在1000萬以上大學有172所。從上榜高校所在地區來看,累計社會捐贈總額10億以上的地區有14個,北京高校接收社會捐贈金額最多,高達200多億,遙遙領先其他地區;其次是上海有100多億,廣東有80多億,湖北有50多億,江蘇有40多億,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吉林、陝西、山東、遼寧、天津等地區高校捐贈均在10億上。另外,截止2015年底,清華大學累計接收大額社會捐贈總額超過100億元,北京大學超過60億,在全國大學接受社會捐贈的排行榜中處於領跑位置。

應該看到,儘管起步較晚,從1994年第一家高校基金會——清華大學基金會建立,才正式拉開了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帷幕,但在這20多年間,積極吸納社會捐款,多渠道籌措發展,已經成為高校自身以及社會各界的共識,校友反哺學校建設,已逐漸成為一種校友理念與文化。

一方面,這與社會對於高等教育發展的認知有關。「從國際情況來看,高等教育的發展需依靠政府撥款、學生繳費、社會捐贈社會服務等多渠道,如美國2013到2014年,公立高校總收入是2872億美元,財政撥款佔38% 、學雜費佔20.6%、捐贈收入佔11%、 社會服務收入佔30.1%。公立大學財政撥款較多,捐贈收入也占很高。」在日前於人民大學召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教育基金髮展的路徑研討會」上,財政部科教司司長趙路介紹。

另一方面,與政策的引導有關。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介紹,「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慈善法,以及教育部,財政部,民政部關於加強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基金會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等法規政策的出台,都推動了高校基金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2009年財政部與教育部聯合出台了《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捐贈配比專項資金,對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基金實行財政性獎勵補助。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為中央高校安排配比資金近170億元,該辦法的出台激勵了高校吸取社會資源多渠道籌集辦學基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了中央級高校教育基金會的快速發展,其數量和規模均邁上了新台階。」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捐贈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意識在不斷的提高,社會捐贈的潛力也在不斷發展。」 趙路介紹。

一流大學建設要求高校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籌資機制

但我們必須同時看到,當前,高校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籌資機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當前高校中總收入的大盤子中,捐贈收入僅佔0.5%,八成為學費收入和財政收入。中央高校還相對較好,地方高校依賴財政則更為嚴重」,有專家分析,在全國教育總支出裡面,財政性佔比近幾年連年升高,這一方面說明了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對於教育的財政性投入不斷增大,但另一方面也給高校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新的時期下,在社會捐贈成為高校主要募資渠道的大的背景下,高校的非財政渠道資金籌措應該做怎樣的探索和努力。

「當前高校基金會捐贈在渠道拓展和資金管理,人力資源配置公共關係維護等環節都主要是依託高校平台來進行的,資源的依賴性偏重,資金管理專業化程度還相對較低。」教育部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高校基金會地區發展不均衡,區域差異明顯,馬太效應突顯。根據2016年數據顯示,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凈資產是同為985高校的海洋大學教育基金會的258倍。此外,多數教育基金會受承建基金少,對外風險難以掌控,投資專業缺乏等因素影響,在投資增值等方面存在較為單一化保守化的傾向,缺乏有效的資金保值增值的方式,資金收益較低。」

另外,「高校基金會的支出最主要是基金會的基礎建設,超過了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生資助,獎勵教師等方面則比較分散。一些學校過於強調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會處於低成本運營狀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會公益活動的開展和推廣。」還有學者分析指出。

讓校友反哺母校成為一種機制,更成為一種文化

在一流大學建設的大背景下打量社會捐贈,我們會更加清楚地看到其重要意義。

今年年初,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中強調,「地方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通過多種方式,對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大資金、政策、資源支持力度。建設高校要積極爭取社會各方資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長效機制」。這就意味著,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在高校基金會快速發展但仍面臨多種問題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高校教育基金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善用社會捐贈,尤其是校友捐款,為雙一流大學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已經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新課題。

那麼,究竟該如何讓校友反哺母校成為一種機制,成為一種文化?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的話引人思考,「要持續創新校友反哺母校機制,推進『共建共享共生』的發展共同體建設。」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友基金的平台與機制。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分析,「我們在一流大學建設的過程中,要有國際視野。我們需要看到,以耶魯大學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億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資收益,如果這樣的基金能夠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話,那遠不是政府補貼能夠跟得上的。這對於一流人才、師資,對於學校發展、實驗室和大項目的建設都是根基。」「固然,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有自身的特色與屬性,與國外的高校不能簡單類比,但是,都站在國際一流的目標上來打量,其捐款、基金以及相關收益的規模是我們需要看清並認真思考的。」有專家分析。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要提升高校辦學水平與內涵。「當前,社會捐贈的潛力在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慈善事業的支持等政策環境的激勵也在不斷發展,這都為慈善捐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潛力。但是,真正激發校友反哺母校,還需要高校在自身發展上下大力氣,要讓學生在大學生涯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長和收穫,並且能夠用學校的精神氣象與大學文化,增強學生和校友的凝聚力,讓學生與校友以愛學校、反哺母校為榮。」有學者指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