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在聖誕後過上春節 我在清明后砸爛復活蛋

一晃之間,3月走到了尾聲,感覺春節彷彿還在昨日。不過4月份,春節之後的第一個公休假日即將到來——4月4日正是農曆清明。說來挺巧的,4月中旬,西方也將迎來一個重要節日——4月16日是今年的復活節。左顧右盼一番,在這前後腳到來的節日之間,有關專家學者不知會不會跳出來高談闊論一下——祖國的青少年啊,就應該在清明認認真真祭祖,可不能玩什麼復活節彩蛋,「過洋節之風該剎剎了」!

(圖據青年網)

預感著專家學者們要發話,是因為前幾日有人建言,在「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文化教育,建立青少年優秀文化教育長效機制」的同時,「出台相關規定,明確禁止學校公開組織學生開展萬聖節等西方節日慶祝活動」。這前半句倒是四平八穩沒毛病,但這後半句啊,畫風突變看得人寒颼颼。過洋節的事兒被批判了許久許久,終於演化到如今用上了「明確禁止」的嚴厲說法,可這樣真的好嗎?

因為常年做著外宣口的稿子,說起這各國民俗的進出口問題,就想起了今年春節值班時的一篇報道——《華人爭取百年,這個國家終於迎來史上首個官方法定「春節」! 》:

2017年春節對於生活在加拿大的華人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因為經過長達百年的爭取,加拿大國會終於通過議案,正式把每年的農曆初一至十五確定為加拿大的春節。

這一動議是由加拿大國會華裔議員譚耕在2016年提出的。提案獲得通過後,譚耕當時興奮地在朋友圈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華裔為加拿大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自華人豬仔勞工來加拿大修鐵路到今天的春節命名,一百多年來華裔走過的是一條波瀾壯闊,自強不息的道路。我為自己是加拿大華裔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圖據國際在線)

就在今年春節,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身穿唐裝參加了唐人街的春節遊行。很多人都在解讀,這一幕充分證明強大了。但換個角度來看,加拿大政府的做法是非常睿智的。不管是國會通過議案,還是加國總理與華裔同慶佳節,對於咱們這個勤勞智慧的族群而言無疑是一種示好,這對於挖掘華人華僑為當地經濟做貢獻的潛力而言,可謂一步走心的好棋。承認一個節日事小,贏得一群人的心事大,事半功倍,著實聰明。

若是眼界再開闊一些,拋開國界與民族差異,站在某種人文科學的高度俯瞰各國民俗進出口的問題,有些鋒芒畢露的觀點似乎就變得狹隘了。記得當年九三閱兵前,各大媒體都在劇透飛機大炮,俠客島的一篇雜談卻頗有清新脫俗之氣質。文中寫道——

當我們對這世界感到短暫的厭煩,一個盛大的儀式可能是不錯的解藥。人這種生物,有著天然的進化缺陷。搞傳播的詹姆斯-凱瑞琢磨了半輩子發現,整個人類傳播史,簡直就是一部儀式史。你知道儀式對人這種生物有多重要,就知道為什麼會有閱兵了。

在閱兵這一歷史感深厚的選題面前,俠客島拋出了傳播學上「儀式感」的概念,其實是對不少外媒「秀肌肉」說的柔性回擊。而看待各國民俗,不妨藉助「儀式感」一說,也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前面之所以有觀點要求明確禁止中國小過萬聖節,就是因為萬聖節那些披髮扮鬼的儀式做法,被一些人認為是惡俗的狂歡。表象儘管如此,但這些儀式的背後,是中西方共通的對死亡與鬼神的思考。東方敬鬼神而遠之,清明節、中元節都過得很是靜穆;西方對此避諱得少些,節日的氛圍也是歡樂活潑為主。硬是要分孰優孰劣,爭得個勢不兩立,豈不是一種狹隘嗎?

最後想說一點,有些中國小之所以大張旗鼓地過萬聖節,對清明節好像不太重視的樣子,是不是有可能只是因為清明節是國家公眾假日啊?可別說這個觀點是腦洞,你想想,清明節學生們都放假在家和家長在一起,學校不能再組織起來一起活動吧?萬聖節又不放假,所以老師帶著孩子們折騰折騰,這要擔上崇洋媚外的罵名,似乎有點過了吧?(吳正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