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銀行能否打破理財「魔咒」?

央行日前發布《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指出,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表外理財規模快速擴張:2012—2016年,樣本銀行表外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速達60.2%,較表內資產增速高40.6個百分點。

央行日前發布《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指出,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表外理財規模快速擴張:2012—2016年,樣本銀行表外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速達60.2%,較表內資產增速高40.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表外理財資產增速最快,年均增速達61.9%。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為23.1萬億元。而根據《金融穩定報告(2017)》,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中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包括資金池操作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產品多層嵌套導致風險傳遞、影子銀行面臨監管不足、剛性兌付使風險仍停留在金融體系等。

表外業務異化偏離資管本質「收益方面,銀行機構表外理財業務的綜合收益率整體低於表內業務,但表外理財業務具有規模經濟效應、邊際成本較低、資本佔用少等優勢,仍受到多數銀行親睞。」《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指出。

很多銀行表外理財業務仍藉助銀行隱性擔保實現剛性兌付,但實際投向的資產(非標貸款或金融資產)風險較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約80%為非保本理財計入表外,實質仍有隱性擔保實現保本,這對銀行的投資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從負債端看,銀行理財的產品期限較短,從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期限結構來看,1—3個月期和3—6個月期的分別佔50%和27%。但從資產端看,理財主要投向類信貸和金融資產,且沒有行業限制,與銀行表內業務傳染性較高,且相應的風險計提遠低於表內資產。

《金融穩定報告(2017)》指出,銀行信貸面臨較嚴格的資本充足率、合意貸款管理、貸款投向限制等監管要求,銀行藉助表外理財及其他類型資產管理產品實現「表外放貸」。這類業務透明度低,容易規避貸款監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領域,而大多尚未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此外,銀行理財擁有大量資金來源,投資範圍基本局限於債權,股權投資受到一定限制,且不能做分級產品設計。在不願放棄優質項目的情況下,一些銀行理財以信託、證券、基金、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為通道,將資金投向股權等產品。嵌套產品結構複雜,底層資產難以穿透,一旦發生風險,將影響各參與機構,增加風險傳遞的可能性,加劇市場波動。合理配置理財資金,減少通道業務,減少期限錯配,是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本質的重要途徑。

預期收益存在剛性兌付難破「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涉及信託關係或委託代理關係,也有部分業務的法律關係不清晰,實質是債權債務關係,存在隱性剛性兌付。《金融穩定報告(2017)》指出,例如,部分資產管理產品以自有資金或資金池資金確保預期收益,無法與自身的資產負債業務充分隔離。

投資者長期投資帶有剛性兌付光環的信託、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與收益長期不對等。某種意義上,由剛性兌付衍生出的預期收益概念,將正常的金融市場波動與投資者獲得的收益相分離,風險與收益錯位,整體上扭曲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客觀上,對於及時體現市場波動的凈值型產品發展構成阻礙。

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存在,使銀行難以打破「剛性兌付」魔咒,無從談起真正的資產管理,所以,收縮預期收益型產品規模已迫在眉睫。與此同時,凈值型產品應得到重視和扶持,發行銀行數量、產品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都應大幅提高。

據數據顯示,二季度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591隻,較一季度大增406隻,環比上升219%,為季度歷史發行最高。其中,招行發行354隻凈值型理財產品,較一季度增加327隻,佔新增數量的80.54%。

短期內,預期收益型產品仍會是市場主流,但2017年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成為銀行爭奪焦點。作為理財業務轉型領域的領頭羊,招行的大量增發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其他銀行的發行形成一定積極作用。疊加目前的監管環境下,對於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回歸本源"的監管思路堅定,未來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展具有極大潛力。

想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信息,請關注云掌財經【品牌欄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