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京劇傳承振興添磚加瓦

新編歷史故事《封金育子》《老子說》舞台照

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編劇、導演、楊派老生李崇林,曾主演過《四郎探母》《失空斬》等諸多經典劇目,也是創辦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的第一位男演員。退休后,他不改對京劇的熱情,結合數十年表演、教學經驗,為京劇藝術表演創建了一套「三身」理念。

在「京劇進校園」的傳統文化當代傳承大時代背景下,李崇林新編的傳統文化歷史劇也影響了中國小生,他更聯合相關機構邁開了「校園國劇」的步伐。

□□本報記者 鄭潔 唐弋

京劇藝術表演的「三身理念」

李崇林師從楊寶忠、翁偶虹、李鳴盛、張榮善等前輩名家,退休后在各個大學任聘客座教授,又在廣播電視大學向國內外講演「走進京劇藝術」。

2011年至2016年,已經退休多年的李崇林花費5年心血寫就一部《京劇藝術表演體系「三身理念」定律》,他總結的京劇藝術表演體系「三身理念」與三大美學相映成趣,他總結了京劇表演的幻境美學、超然美學、情趣美學,以及京劇表演「刻化」人物的六大方式,即轉化、演化、藝化、溶化、美化、幻化。

戲曲學院副教授閻俊認為,李崇林的觀點很有新意。作為演員出身的戲曲人,李崇林靠自身努力著書值得肯定,他不僅在戲曲方面,在文學和哲學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這也可能與他學習京劇后又涉及編導有很大關係。

李崇林拿話劇、電影等藝術手段和京劇做對比。京劇劇目所有人物都從「行當」里走出來,京劇共有「生旦凈末丑副外雜武流」10個行當,受功法的傳導、流派特質的渲染及洗禮,京劇舞台上沒有一個人物是原生態的本貌人物。話劇表演是「演員走進人物」,去了解、描摹、學習、悟到、展示人物,京劇則是「人物走進演員」。例如,歷史人物諸葛亮走進馬連良的藝身中演繹的就是馬派,走進楊寶森的藝身中去就演繹楊派風範。

與話劇電影截然不同的藝術種類

「人們經常講『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句話是準確的,如果用在京劇的藝術表演上還得加上三個字,『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想象』,而不是高於生活的實體展示。」李崇林進一步比喻,京劇舞台上周瑜這個人物是小生行當,唱念均用小嗓(假聲)肯定不符合歷史人物的真實,這堪稱京劇藝術表演的幻境美學。再有,京劇人物的鬍子從上嘴唇長到肚臍下,這堪稱京劇藝術表演的超然美學。京劇藝術表演還展現著唯美的三大空間「狂想空間」「暢想空間」「聯想空間」。例如:武生泰斗楊小樓先生演出《長坂坡》的趙雲,趙雲落入陷馬坑一場的表演,當撿場人員(搬道具的人)把桌子、椅子放在台中,觀眾的掌聲就響起來,觀眾都知道楊老闆要展示功法絕活,楊小樓搬起「朝天凳」飛身一字馬摔叉而下,觀眾叫好聲爆棚。然而真正的趙子龍在戰場上永遠不會有這種表現的,這就是京劇藝術表演的「狂想空間」。

京劇藝術表演的理念跟話劇、電影大不相同,生命周期也跟電影等完全不一致。「電影有檔期,故事還需要保密,檔期過了基本沒多少人看;京劇不需要檔期甚至不需要故事保密,《鍘美案》演了200年,故事誰都知道,喜歡京劇的戲迷看上千場、聽萬遍的都有。」李崇林說。他進一步解釋,當今「第一大武丑」張春華70歲時在台灣演出《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兩張摞起來的桌子上再加一把椅子,高度都近房頂了,楊香武拿到九龍杯后翻「台蠻」穩穩落地,全場觀眾都站起來為他鼓掌,這套比真實盜賊還高的功法(武藝),話劇演員不敢觸摸。

閻俊認為,話劇、戲曲、電影有共通性但確實有差異。共通處為均具有思想性,但戲曲與話劇是劇場藝術,需要面對觀眾,現場氣氛很好,而電影不受舞台的限制。戲曲和話劇的一個不同之處是,戲曲長於抒情,是寫意藝術,通過唱念做打舞表現,形式較美;而話劇長於敘事。

至於京劇究竟有沒有觀眾,年輕觀眾有多少,李崇林樂觀表示,京劇肯定有特定的觀眾群,年輕觀眾少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入門。現在國家推動「京劇進課堂」,就涉及傳承和學習京劇、欣賞京劇的課題。

把傳統文化鑲嵌孩子們的腦海里

「演而優則教」之外,李崇林還編導創作了一系列新劇,其中《雪松圖》獲1995年劇本大獎,《滄海忠魂》獲2001年第三屆京劇藝術節最佳編劇金獎,校園國劇的劇目《孔子拜項橐》《誡子書》《封金育子》《老子說》榮獲北京藝術節一等獎「國戲杯」金獎。

談及創作初衷,李崇林表示,戲曲學院成教部最早推進京劇進課堂、進社區、進票房,成績斐然。在該社會公益課程中他主講過幾十場,參與公益文化活動近10年,他發現很多劇目的內涵並不適合孩子們的年齡段。如《玉堂春》這齣戲是非常經典的京劇劇目,但蘇三畢竟被迫害后淪落為一個青樓女子。《貴妃醉酒》亦是非常經典的京劇劇目,但故事內涵是楊玉環失寵而醉酒。李崇林認為劇目內涵與學生的年齡段應當成正比。「最養生的食物是茶,外國最養生的是紅酒,但是沒有一個母親會給5歲至12歲的孩子天天喝茶、喝紅酒。」李崇林說。

據李崇林介紹,「校園國劇」以戲曲學院院長趙景勃、八一學校藝術中心主任張亞紅和他三人組成核心創作組,他們準備在北京市教委的領導下,在戲曲學院成教部「京劇進課堂」的前提下推動「校園國劇」,把的大文化鑲嵌在孩子們的腦海里。

在「京劇進校園」的推動下,北京市八一學校創排了李崇林編導的《老子說》《孔子拜項橐》《封金育子》。北京朝陽花家地國小創排了李崇林編導的《誡子書》《蘇軾睿智》《夜幕無知》。「校園國劇」即將排練的還有《上任》《仙果》《滴水穿石》等劇目。

「如今戲曲教育普及力度很大,單憑觀看一兩場戲就能令年輕的觀眾群回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國小開設戲曲課程我覺得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我本身就是這項活動的參與者。讓國小生從小耳濡目染、對聲腔等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可以影響其家人。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之下,戲曲從國小生抓起很有眼光,從目前眾多媒體的報道來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閻俊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