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現代中國畫大師成功秘笈!你可知道?

古往今來,人們對繪畫大師的成功歷來有各種理解和感悟,有人認為靠天賦,有人認為靠勤奮,有人認為靠悟性,有人認為靠功力和學養……,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下,從事繪畫藝術的畫家多如牛毛,難以計數,其中夢想成為大師也大有人在,可是,一個時代最終能被後人認可的大師恐怕鳳毛麟角。那麼,繪畫大師究竟有哪些獨特的過人之處和成功之道,這是人們所感興趣的。為此,筆者想通過對現代繪畫大師的分析給後人以啟迪和感悟。

▲附圖1,20年代中期(1926或1927年)海上畫家雅集,吳昌碩(前右一)、張大千(前左一)、黃賓虹(左三)、于非闇(右二)、方介堪(左二)等合影

▲附圖2、民國海上名家許士騏(左三)、吳湖帆(抽雪茄者)、張大千(右三)、鄭午昌(右一)

▲附圖3、1946年北平美術家協會成立合影,一排右一戴澤,右三齊白石,右四徐悲鴻,右五王臨乙(人民英雄紀念碑作者之一),左一宋步雲;二排右一高庄、右三盧光照,右四李可染,右五王丙召;三排右起董希文(開國大典作者)

▲附圖4、五十年代初,齊白石生日時與眾畫家合影(前排右三起:王雪濤、葉淺予、婁師白;二排右起:劉開渠、吳鏡汀、陳半丁、齊白石、老舍、王朝聞、胡潔青

二十世紀畫壇,高手流派之多、繪畫題材之廣、技法畫路之寬,成就影響之大,可謂前所未有。如果要選出對二十一世紀畫的發展有獨樹一幟和不可替代貢獻的畫家。筆者認為,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石魯等畫家都是可圈可點。他們在畫壇上各顯神通、各領風騷,其作品擁有廣泛的欣賞者和收藏者。(附圖:1、2、3、4)

積澱的境界



西方繪畫泰斗畢加索曾說:「畫真神奇。齊先生畫水中的魚沒有一點顏色,用一根線畫水,卻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河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畫看上去一無所有,其實卻包含著一切」。由此可見畢加索對齊的繪畫如此傾倒。五十年代,有一次著名作家老舍到齊白石先生家做客,他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想考一考齊白石,看齊白石先生怎樣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由於詩里有無形的聲音、有動詞、有距離、有地理環境、有特定情調,要把這些變成一幅畫,其難度是可想而知。齊白石接題后深感辣手,在家足足苦思冥想了三天,但大師畢竟是大師,再難的題也難不倒白石。白石老人憑藉自己幾十年的藝術修養,以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畫出了令人叫絕佳作。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通過酣暢的筆墨表現出來。畫面上一條清澗潺潺流動,一群小蝌蚪歡快地順流而下,它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人們可以從那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它們還在大聲鳴叫。雖然畫面上不見一隻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準確完美地表現了詩中的內涵,達到了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境界。這幅經典之作后被國家郵政局印成郵票,傳遍了全世界。(附圖5)

▲附圖5、齊白石作品郵票(上排左起第四枚為《蛙聲十里出山泉》)

在筆者看來,畫家要達到如此境界,沒有傳統文化學養做積澱是無法達到的。拿齊白石水族與昆蟲的創作來說,既借鑒前人,更注重現實生活的經驗和細緻入微的觀察,他從不畫沒有見過的東西,若非實物,一生未敢落筆。當他記不清芭蕉葉是向左卷還是向右卷的時候,他也不敢勉強畫「芭蕉葉卷抱秋花」的詞句。在他的畫案上,總是在大碗里養著長臂蝦,賀天健驚嘆說過:「他的水族和昆蟲可說是神妙無比,」「是幾百年來所未有,真是了不得。」以致他畫的蒼蠅、老鼠都是那麼可愛迷人,很多人是用「千幅易求,一葉難尋」來形容白石老人作品的珍貴。

同樣,吳昌碩也是如此,他是海派傑出的藝術大師,以「詩書畫印」四絕聞名於世,與虛谷、蒲華、任伯年並稱為「清末海派四傑」,與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合稱「二十世紀傳統四大家」,吳為四大家之首。吳昌碩是繼任伯年之後,海上畫壇又升起的一顆璀璨奪目明星,他的畫風引領20世紀畫壇時尚,風靡大江南北,甚至隔海的日本也深受影響,民國初期,日本人臨仿習研者日多,刊專輯、辦展覽、制銅像,珍惜愛重,儼如國寶。並成為了后海派領袖。吳昌碩儘管中年以後開始學畫,但因各方面的修養極高,加上又有任伯年這樣的高人指點,繪畫成就並不在書法、印章、詩詞之下,故後人很難仿效。從他的繪畫作品看,吳昌碩的作品全以書法入畫,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紫藤,讓人拍案叫絕。特別其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對近代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將二十世紀文人繪畫推向了新的高峰。唯一不足是繪畫題材稍窄。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曾詩道「青藤八大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徐渭、朱耷、吳昌碩)門下轉輪來」。評價之高,由此可見。

▲附圖6、吳昌碩和王一亭合影照片

▲附圖7、吳昌碩 歲寒清供 書法 鏡心

▲附圖8、吳昌碩 1905年作 掇英圖冊

由於吳昌碩藝術成就大,跟其學字畫的人眾多,遍布各個領域,王震、趙子云、陳半丁、王個簃、吳弗之、諸樂三、諸聞韻、劉玉庵、張寒月、趙石、陳師曾、錢瘦鐵、楊植之、沙孟海、荀慧生等都是他的弟子。日本的書畫篆刻名家也拜在吳昌碩之門,如河井仙郎和水野疏梅。但是能跳出吳昌碩流派自立門戶者恐怕也只有潘天壽。這使我想了吳冠中的話:「藝術上繼承而後叛跡,是艱巨的創新,大樹底下好乘涼,因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來,成了一片空地。一代大師的盛名之下,往往犧牲了千千萬萬畫家」。吳昌碩就屬於這樣的人物,實在太厲害了,他極難複製,很難仿效。以至於他的嫡傳弟子在晚年感嘆不知如何畫畫了。(附圖、6、7、8)

回看吳昌碩、齊白石,大器晚成是他們的共同點,白石衰年變法,缶廬五十始學畫,而能夠晚年坐看風起雲湧,品味巔峰之境,這與他們長期研習傳統文化,融入金石、書法、詩文等技巧和修養有關。可以說,傳統畫的突破是需要傳統文化學養做積澱的。

在繼承中登頂

▲附圖9、張大千 1946年作 嬌雀圖 鏡

▲附圖10、張大千 峨嵋接引殿圖 立軸

「水天一色的鄱陽湖在雲氣輝映的崇山峻岭之中。山中雲霧縹緲,壑底生煙,峰上重重密林,峰巒時隱時現。山中屋宇亭橋依稀可見,煙消雲散處峰巒林木詳實細密,深沉之處既虛又實,潑重墨、重彩如黑雲蔽日。」這就是張大千晚年創作的宏幅巨制《廬山圖》(180×1600厘米)。一位並未去過廬山的耄耋老人是這樣描述他心中的廬山,這就是傳奇一般的大師。(附圖9、10、11)

張大千這個人物很罕見、很神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議。他不僅是一位極富個性、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而且其趣聞軼事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在美術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如果用千年一遇來形容恐怕也不過分。

▲附圖11、張大千《松峰曉靄圖》鏡心

眾所周知,傳統書畫源遠流長、歷史悠久。這門藝術的學習一般師承性很強,它主要是通過臨摹,這是一條公認的、行之有效的學習途徑。特別是在沒有美術院校教育之前,學畫臨摹前人的作品是唯一途徑。大千的臨摹既沒有滿足於一家或幾家,也沒有局限在一個朝代或是兩個朝代的名家。而是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陳洪綬、陳淳、徐渭等,進而涉及明清諸大家,再上溯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如南朝梁的張僧繇,唐代的王維、孫位、五代的董源、巨然、顧閎中、滕昌佑、邱文播等,宋代的李成、李公麟、趙佶等,元代趙孟頫、王蒙、倪雲林、黃公望、錢選等,明代的沈周、唐寅、陳淳、徐渭、陳洪綬、張大風等,清代的四僧、梅清等。然這些大千並不滿足,又向石窯藝術和民間匠人的藝術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大量歷代壁畫,成就輝煌。這些壁畫以時間跨度論,迭經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以畫手論,包括中、外、南、北各方人才,而大千的臨摹可謂史無前列。為了考驗自己的仿古作品能達到亂真的程度,他以過五關斬將的氣概和姿態去挑戰象黃賓虹、羅振玉、吳湖帆、溥儒、陳半丁、葉恭綽等鑒賞家及世界各國著名博物館專家們的鑒定,並在民間流傳了許多有趣的軼事。據許姬傳(梅蘭芳的秘書、收藏家)先生回憶:三十年代初,著名鑒藏家、書法家張蔥玉和友人應大千之邀,到蘇州獅網園遊玩。一日,張蔥玉偶然在一間房內看到四周掛滿歷代名畫,經張蔥玉仔細辨認,皆為大千仿的。事後張蔥玉曾對人講,假若有人將其中的畫當真的買給我,我是會吃進的。張並預言,張大千偽古前無古人,今無來者,將來凡是署名張大千的畫,必定會大漲價。如果要概括張大千在繼承傳統的特點,葉淺予的「窮追古人之跡,窮通古人之法,最後達到窮探古人之心」評價恐怕是最恰當不過了。

▲附圖12、何香凝作畫,傅抱石、潘天壽觀看

▲附圖13、傅抱石 辛巳(1941年)作 洗硯圖 鏡心 (陳之佛舊藏)

尤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張大千赴歐洲舉辦畫展,在法國與畢加索會見。面對張大千,畢加索卻是拿出自己的作品請大千評價、鑒賞,同時還當場送給大千《西班牙牧師》的作品。這次張畢的見面被西方媒體譽為「東西方藝術的高峰會晤」、「中西方藝術史上值得紀念的年代」、「藝術界的高峰會」等。隨後「東張畢西」流傳世界畫壇。1957年,張大千又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第一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篳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

與大千同樣研習傳統的傅抱石,可謂屬於開宗立派人物,現代傑出的山水畫家、美術史論家,現代金陵畫派的創始人。傅抱石也是學石濤的,但是,在技法上,傅抱石主張「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著有《繪畫之研究》、《繪畫理論》、《山水之人物技法》等。擅長畫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結構不落常套,線條縱逸挺秀,皴法融合諸家,自創「抱石皴」。其山水煙雨茫茫、氣勢不凡,有人說抱石的山水畫是超越當代,他代表當代山水畫的新潮。(附圖12、13、14、15)

▲附圖14、傅抱石茅山雄姿 鏡心

▲附圖15、傅抱石 1944年作 湘夫人立軸(2010年上海工美3136萬元成交)

不過,在筆者看來,儘管傅抱石以山水畫著稱於世,人物僅僅是為山水服務的,但是,傅抱石筆下的湘夫人筆簡意遠、漂亮傳神、格調高古。服飾是古人,意態神韻更是古人。若論「高古」,20世紀畫壇上無人能企及,可以說傅抱石是第一人。而他的《湘夫人》絕對可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若放在世界畫壇上也是無與倫比的經典傑作,

「湘夫人側身環顧,裊娜的衣裙勁健飄逸,色彩淡雅,明凈高潔。她面目豐腴,儀態端莊,似有唐以前仕女風貌,情態如思如慕,面容凄婉,不見所思之人,似哀似愁。」這就是傅抱石最具代表性的《湘夫人》。

在20世紀的美術界,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同時,能進一步將自己對美術的認識融入作品,通過自我突破,帶給畫以新鮮血液,並因此一步步登上藝術巔峰的,張大千、傅抱石當之無愧。

在守望中突破

▲附圖1、徐悲鴻先生和他未完成的油畫稿《魯訊和瞿秋白》

▲附圖2、徐悲鴻 1944年作 奔馬 鏡心

▲附圖3、徐悲鴻 1917年作 康南海六十行樂圖 鏡框

▲附圖4、徐悲鴻 1946年作 十二生肖 冊頁(十二開)

「一匹駿馬在筆墨之間油然而生,強勁的筆觸描繪出飛動的鬃毛,寫實筆墨之間彰顯馬兒的雄駿、矯健和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一看文字,就知道在說徐悲鴻的《奔馬圖》。(附圖1、2、3、4)

徐悲鴻堪稱對引進西方美術傾力最多之人。他畢生高舉改造畫的大旗,在畫壇造成很大影響,他是中西結合的倡導者,以寫實主義改造畫的實踐者。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畫主張「古法之佳這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對西方繪畫,凡「可采人者融之」;在藝術表現上,主張「寧方毋圓,寧拙毋巧,寧臟毋凈」。徐悲鴻走的「以西潤中」的道路。他將畫以「線」為主融西畫於畫之中,既有新意,又不失氣派。

徐悲鴻擅長油畫、畫。畫注重寫實,講實形似,傳達神情,形神俱佳,富有生氣。在畫中,徐悲鴻的駿馬最見精神、最見性格。他運用寫意筆法,只在少數關鍵部位如骨關節、鼻孔等處加以勾描,創造了前無古人的駿馬形象。此外,他的創作大多與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因而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如油畫《田橫五百壯士》、《康有為》,畫《愚公移山》、《九方皋》、《會師東京》、《泰爾戈像》等都是過目難忘的經典傑作。

與徐悲鴻一樣,林風眠也是中西結合的探索者和成功者,有「現代繪畫之父」之稱。林風眠早年留學法國,曾進入當時法國最著名的哥羅孟畫室,以《摸索》和《生之慾望》兩件作品入選秋季沙龍。林風眠眼界開闊,胸懷寬廣,能容納各種繪畫的流派。早在1924年就提出把東方傳統藝術與西方新風格融為一體的藝術主張。他認為,中西藝術,前者側重於情感抒發,後者偏重於理性刻畫,兩者可以互補兼得而求平穩。尤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現代兩所國立藝術學府的執掌者,他提出的「介紹西洋美術,整理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辦院宗旨影響巨大。在他的培養下,一大批美術人才茁壯成長,如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羅工柳等畫家都是他的學生,現在不少已經成為享譽國際的繪畫大家。

▲附圖5、林風眠(右一)與朱屺瞻

▲附圖6、林風眠 荷塘 鏡心

▲附圖7、林風眠 雞冠花 鏡心

▲附圖8、林風眠《荷塘》

林風眠在數十年的探索中,創造出「林風眠格體」,即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以方形布陣,用西畫之路,表現畫之魂,為畫的表現開闢了新的道路。在林的作品中,大多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意境。(附圖5、6、7、8)

「強韌的蘆葦在風中搖曳,孤獨的大雁疾風強行,天邊滾滾的烏雲似乎暗示著集雨前的陰沉,而西式畫法的荷塘浸透著一種沉靜,水墨描述的烏雲、蘆葦、大雁則表現著一種沉重。」這就是林風眠的《荷塘蘆雁》。林風眠的不少作品即如此一般,總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孤寂。在筆者看來,林風眠的《荷塘蘆雁》能躋身現代世界名畫之列。

▲附圖9、陶冷月 1943年作 碧波澄月

▲附圖10、陶冷月 1947年作 明月松風圖 鏡心

除了徐悲鴻、林風眠以外,還有一位畫家在中西結合中相當成功,日本著名美術評論家鶴田武良稱他是「中西結合第一個成功者」,但是國人在評價中西結合畫家中,時常將他遺忘,此人就是陶冷月。筆者以為,陶冷月儘管生前沒有一官職,也沒有顯赫的地位。但是,他開創的「新畫」足已使其在現代畫壇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附圖9、10)

陶冷月的新畫特點是以傳統為基準,以歐法補充之,主要寫生,講求形神兼備,大略布景取景以至題詞蓋印悉用國畫成式,而遠近平凸之別,光影空氣之變則採用西法。擅畫梅花、松樹、蘆雁、秋江,配以雪景、月亮。尤多月景意境清涼靜寂,別開生面。他的繪畫慢而不快,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無論是一山一水,還是一草一樹,他都是認真對待,筆筆精到,即使大幅作品也無法找出潦草馬虎的地方。從陶冷月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以工待畫、以細養畫、以精為畫的典範。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長蔡元培還親自為陶冷月書寫潤格,這恐怕是對陶冷月畫藝的充分肯定。

在20世紀中西文化的對撞中,徐悲鴻、林風眠、陶冷月是因睜眼看世界而成功的大師,他們承襲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了一種可貴的精神。

新時代的冥想

▲附圖11、張大千 1953年作 驚才絕艷 鏡心(2014年蘇富比6620萬港元成交,2001年蘇富比466.47萬港元成交,1997年朵雲軒110萬元成交)

▲附圖12、傅抱石 1964—1965年作 毛主席詩意八開 冊頁 (2011年翰海2.3億元成交,2003年中貿聖佳1980萬元成交)

歷史像厚厚的書籍,每一頁都曾寫得用心、沉重,而當與過去的日子有了距離,再回頭看時,不免少了市儈與煙火,也更願意在從容間作更細緻的思索和品讀。如今,拍賣市場上最為奪目的作品,也正是源自這些20世紀畫壇的美術大師們。(附圖11、12、13、14、15、16)

其中,由於享有世界的畫家身份,張大千具有無人替代的地位,其作品無論生前身後,都一直領導著字畫的銷售行情。2011年張大千作品在全球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西方畢加索,打破了西方畢加索長達13年的壟斷地位,成為了世界新霸主,可以說,張大千作品已是海內外市場上的「領漲股」、「指標股」、「龍頭股」。近年來,儘管字畫行情出現大幅調整,但張大千的精品依舊價格堅挺,如2014年蘇富比推出的張大千1953年作《驚才絕艷》鏡心,獲價6620萬港元,此作在2001年蘇富比拍賣時成交價為466.47萬港元,而最初1997年朵雲軒拍賣時只有110萬元,從中可看出張大千精品獨特的市場魅力。

同張大千一樣,齊白石的作品存量巨大,同時價格十分堅挺,動輒數百萬元乃至數千萬。2011年他的《松柏高立·篆書四言聯》在嘉德受到藏家追捧,最後以高達4.25億元的天價拍出,儘管事後有媒體透露買家並未付款成交,但該作競拍時在億元之上仍有不少買家競投,換言之,億元以上成交應不成問題。現齊白石與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等畫家的作品價格不相上下。由於齊白石的地位十分穩固,收藏圈子十分穩固,後市作品價格將居高不下。

▲附圖13、齊白石 君臨天下六言篆書對聯137×35×3厘米 (2014年西冷印社1955萬元成交)

▲附圖14、徐悲鴻 1943年作 奔馬 鏡心 尺幅78×47厘米(2012年榮寶齋上海2300萬元成交)

徐悲鴻由於對現代美術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和影響,他的作品價格相當昂貴,目前已非普通藏家能問津,這幾年他的一匹奔馬圖動輒數百萬元乃至數千萬元,2008年嘉德推出的《奔馬圖》獲價高達548.8萬元,2012年榮寶齋(上海)推出的徐悲鴻1943年作《奔馬》鏡心,尺幅只有78×47厘米,2平尺多,成交價高達2300萬元,若以每平尺計高達千萬元一尺;尤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即使一匹吃回頭草的馬也要數百萬元。2011年徐的《九州無事樂耕耘》在北京保利獲價2.6億元。至於徐悲鴻的油畫更是迭創天價,2007年《放下你的鞭子》油畫在蘇富比獲價7200萬港元,現徐悲鴻的油畫已經成為市場「龍頭股」。

自八十年代開拍字畫后,傅抱石的作品價格一路走高,非常搶手。到九十年代傅抱石作品價格已與張大千已不相上下。步入21世紀后,傅抱石的作品屢創天價,《茅山雄姿》在翰海獲價2090萬元;《雨花台頌》在嘉信獲價4620萬元。近兩年,儘管遭遇國際金融危機,藝術市場十分疲軟,但傅抱石的精品仍十分走俏,2008年他的《蘭亭雅集》雖然只有一平方尺大小(33×39厘米),估價40—60萬元,但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受到眾多買家的青睞,最後以422.51萬元成交,高出估價10倍。2011年傅抱石的《毛澤東詩意冊》在北京保利獲價2.3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從以往市場表現看,傅抱石作品的市場紀錄基本與張大千、齊白石輪流坐莊,並成為海內外市場的領軍人物。鑒於傅抱石的作品存量稀少,格調高古,後市仍將是經久不衰的熱門收藏品。

▲附圖15、林風眠 五美圖 鏡框(2013年蘇富比1804萬港元成交)

▲附圖16、徐悲鴻 1951年作 九州無事樂耕耘 鏡心(2013年翰海2.66億元成交)

長期以來,林風眠的作品價值被低估,特別是作品價格與上述幾位畫家懸殊很大,即使與他的學生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也是無法相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林風眠作品價值及在現代美術史的地位認識還沒有到位。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態勢下,林風眠的《漁獲》油畫異軍突起,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634萬港元拍出,創下當時林風眠作品價格新高,並突破了千萬大關。之後,2011年《秋山深居》在佳士得獲價2306萬港元;2013年《五美圖》和《火燒赤壁》在蘇富比分別以1804萬港元和1860萬港元成交。隨著林彩墨繪畫價格上揚,林的油畫也水漲船高,2013年《漁獲》油畫在佳士得獲價2140萬港元。筆者堅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藏家認識到:擁有林風眠的作品尤其精品是一種榮耀、品位、身價。這不僅是因為林風眠在中西結合的探索上有獨特的貢獻及在美術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更主要是他的存世作品存量鳳毛麟角,故後市林風眠的作品最具市場潛力,並有望與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並駕齊驅,成為海內外市場膾炙可熱收藏品。

在對20世紀美術大家感慨的同時,很多人不由得嘆息當代美術界,有人甚至發出無大師時代的慨嘆。作為當代畫家,首先應當理解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的理念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大師的作品中從來沒有摒棄傳統,而是在改革中將傳統進一步光彩化,的繪畫也從來不保守,傳統的核心是發展,在繼承傳統中融入新鮮血液才是誕生大家的基礎。

30年前,一張李可染的畫要價300元人民幣;30年後,一張李可染的畫價值3500萬人民幣,漲了10萬倍……在國家強大的時候,藝術品走向市場,而書畫還遠遠沒有達到它應有的價位。今天,美國當代尚還在世的畫家,作品動輒能賣數千萬美金,故去的大師如畢加索、莫奈、塞尚、凡·高等的作品最高可賣上億美金,而宋朝的畫才賣到幾百萬美金。藝術走向世界的路還長。而站在這個時代的新起點,我們不免會想,什麼時候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誕生當代風格的世界頂級繪畫大師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