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才能成為歷史名人?下一個會不會是你

三伏上線了,

熱得睡不著怎麼辦

品歷史吧

讀著想睡覺

想睡覺

想睡覺

……

但他們說可以培養情操

還可以以史為鑒知興衰

四川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名人巨匠燦若星辰

昨日

四川首批歷史名人出爐,

包括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

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等10人

這些歷史名人是如何選出的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四川省組織成立四川歷史名人專題調研組,分赴全省21個市(州)開展調研,了解情況,重點梳理。

在此基礎上,首批四川歷史名人推薦申報工作正式啟動,共設定了六個入選條件,

(一)卒年在辛亥革命以前;

(二)出生地、祖籍地、成長地、旅居地在當地;

(三)在當地有故居、遺迹、遺址等歷史遺存;

(四)在歷史上有重要影響;

(五)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

(六)思想著作或功績有當代價值。

2017年4月15日——收到各市(州)推薦申報四川歷史名人144位。在領域分類上,政治領域最多,文化領域次之,軍事、科技、宗教、教育領域相當。

2017年6月——領導小組辦公室邀請了巴蜀文化研究、典籍整理、文博策劃、城市規劃和發展等多個領域的15位知名專家,參加了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初評會,初選出14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候選名單。

隨後,由9位省內知名專家對初評出的14位候選人做了進一步的甄選和評議,提出了大禹等10人的複選名單。

2017年7月——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複選名單進行了審議,最終確定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等10位首批四川歷史名人。

為什麼要選他們

大禹

大禹(約公元前21世紀),亦稱「禹」「夏禹」「戎禹」。夏朝建立者。姒姓,名文命。出生於今四川阿壩州境內。為夏后氏部落領袖,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他領導人民疏通江河,興修溝渠,發展農業。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承人,舜死後即位。劃定天下九州,鑄造九鼎,第一次確立了君主世襲的政治制度。

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

結束了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建夏朝,在歷史上首創「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國家——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標誌著文明時代的開端;

導江治河,民得安居樂業。

阿壩州刳兒坪、禹廟、洗兒池、禹穴、聖母祠、聖母塔、禹跡石紋、塗禹山、禹王宮、禹碑嶺等。

李冰

李冰(約公元前3世紀),戰國時代卓越的水利工程專家。秦昭王時期(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51年)為蜀郡太守,主持設計和興建都江堰,鑿離堆(玉壘山),鑿溷崖(今夾江),治洛水(今什邡),導汶井江(今邛崍),開廣都鹽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繼承大禹「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的治水經驗和開明氏鑿金堂峽治理沱江的分水之功,集蜀人治水興農業績之大成,以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科學方法興建都江堰,創世界水利工程之最,至今澤惠於民,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兩千餘年來,被譽為強農利國的「活的生生不息的長城」

都江堰、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松茂古道;什邡章山李冰墓、李冰神祠;成都七星橋遺址;東漢李冰石人像,天府廣場發掘出之石犀。祭祀李冰的川主廟,全川尚存180餘座。

落下閎

落下閎(約公元前2世紀),西漢民間天文學家。複姓落下,名閎,一作洛下閎,字長公,巴郡閬中(今屬四川)人。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3年)受武帝徵聘,官居太史待詔。曾與鄧平、唐都創製《太初曆》。測定過二十八宿赤道距離(赤經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個月為「朔望之會」。

太初曆的主要創立者,渾天說創始人之一。曾製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建立了最早的民間觀星台,奠定了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對於推動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揚雄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西漢末年經學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他潛心經學著述,以經莫大於《周易》,傳莫大於《論語》,仿著《太玄》《法言》。揚雄在漢代就獲得了西道孔子的極高讚譽。所著《方言》,保存西漢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方言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獻。

成都郫都區友愛鎮子云村有揚雄墓(衣冠冢)、子云橋、墨池等;綿陽今存有子云亭。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琅邪陽都(山東沂南)人。年少因戰亂避難荊州,17歲時寓居隆中(今湖北襄陽),結廬勤耕苦讀十年。因才智卓絕,志向遠大,被時人譽稱「卧龍」。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27歲的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提出「興復漢室」的戰略規劃;然後出使江東,聯孫抗曹。劉備在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后,佔據荊州大部;既而進軍益州,奪取漢中,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國,諸葛亮被任為丞相。公元223年,劉備病逝,臨終在白帝城(重慶奉節)託孤於諸葛亮。從此,諸葛亮竭忠盡智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公元234年八月,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北伐軍中,歸葬定軍山(今陝西勉縣),享年54歲。

27歲登上政治舞台,提出《隆中對》,表現出卓絕見識。其後在輔政治蜀的二十一年中,日理萬機,出將入相,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展示的才能,以及取得的成效,為世人所公認和稱道。他治蜀的一系列措施,給巴蜀地區帶來了安定繁榮,符合人民結束戰亂、安居樂業的願望,對歷史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成都武侯祠、武擔山、九里堤遺址、萬里橋、諸葛井、葛陌、都江堰、諸葛亮點將台、新都八陣圖遺址、孔明鄉與馬刨井、漢代古火井遺址、牧馬山——諸葛亮屯兵處。涼山五月渡瀘處——會理魚鮓渡口、西昌諸葛城、雷波諸葛亮點將台、昭覺蜀漢軍屯遺址、越西諸葛忠武侯祠。綿陽諸葛雙忠祠、涪水諸葛營、三堆子、飲馬缸、諸葛寨、卧龍山、孔明泉。廣元明月峽古棧道、劍門關、籌筆驛、武侯橋遺址、龍華古鎮武侯祠遺址。宜賓丞相祠、點將台、觀斗山。內江隆昌武侯祠遺址、合江武侯祠遺址。樂山夾江諸葛亮點將台。

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名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之女,在其任利州(今四川廣元)都督時出生。十四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太宗死後為尼。旋被高宗召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立為皇后,漸參預朝政,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后,她臨朝稱制。載初元年(690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她重視農桑,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增殖人口。廣開言路,注意納諫。發展科舉,開創殿試製度。重視人才,拔擢狄仁傑、姚崇、宋璟等賢臣。開發邊疆,恢復安西四鎮,保障絲路暢通。由於上述政策措施的推行,她執政時期承襲「貞觀之治」,國勢仍在上升,開啟了「開元之治」的唐朝盛世。她實際執政達五十餘年,功大於過。神龍元年(705年)其子李顯複位,恢復唐朝國號,尊其為則天大聖皇帝,退居上陽宮,年末病逝,終年八十二歲。謚則天大聖皇后,遂稱「武則天」。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是一個站在時代頂峰的詩人,其詩表現出對理想政治的渴求,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現實政治腐敗的尖銳批判;對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對安史叛亂勢力予以斥責,謳歌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戰爭;又善於描繪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他的詩歌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李白是乃至世界上最為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他通過自己的詩篇讚美祖國河山、針砭現實政治、貼近人民情感、追求精神自由,並以其獨特的創作手法和創作特點,及其對詩歌內在韻律的天才把握,成為世界詩歌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傳奇,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世上少有人能夠企及。

江油青蓮古鎮、隴西院、粉竹樓、月圓墓、磨針溪、洗墨池、石牛溝、大匡山、小匡山、竇圌山、紫雲山、戴天山、普照寺、月愛寺、太白洞、白鶴洞、金光洞、蠻婆渡、太白渡、謫仙渡。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郡望京兆杜陵,故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杜甫少逢開元盛世,有「致君堯舜」的理想。他的詩歌貫穿了愛國憂民的主線,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急劇變化,再現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面貌及其個人的生活經歷,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故有「詩史」之譽。

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被尊為「詩聖」,是文學史乃至文化史中地位崇高、影響深遠的詩人。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藝術上繼承詩騷、古詩十九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北宋最傑出的文學藝術家、歷史上少有的文化巨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從他自己的豐富藝術實踐中提出許多文藝創作理論,如「有道有藝」「胸有成竹」「瞭然於心」「瞭然於口與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等,為後代廣大文藝創作與賞評者奉為金科玉律。此外,在哲學、軍事學、醫藥學、水利學、農學、園林、盆景、制墨、釀酒、烹飪等方面都有值得一提的研究。

蘇軾是歷史上罕見的天才全能作家,對文化的貢獻和對後世的影響巨大,他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在歷史時空中的投射延展和巨大影響力,是我們今天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豐厚滋養。

楊慎

楊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逸史等。四川新都人。生於北京,長於新都故鄉,逝於雲南充軍服役戍所。《明史》有傳,生平大起大落,積極努力為中華民族成長,為西南邊陲地區中華文化發展做貢獻。明代政學兩界在楊慎《墓銘》中讚頌其人:「先生之生,岷蜀之精;先生之出,朝廟之英。」「文擬班揚,學侔游夏」「人言天才,俾列史官,惟忠惟義,遠近頌之」。

主要貢獻

楊慎創造了文化史,古代學術史,科舉史上的三大神話。其「科舉史神話」為21歲四川鄉試第三名,24歲北京會試第二名,接著殿試欽點第一名,進士及第,世稱楊狀元。37歲的楊慎為堅持「大禮議」原則,觸怒嘉靖,經兩次「廷杖」幾死後,充軍煙瘴邊塞永昌衛(今雲南保山),服役戍邊,永不赦免,其充軍刑徒身份終身。這種逆境磨練出楊慎第二個神話,他致力於西南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教化兄弟民族士紳子弟及平民,身體力行帶動西南各族社會上中下層民眾對祖國的向心力,激發對中華文明的仰慕學習動力。楊慎第三個神話是在長達30多年的刑徒生涯——尤其晚年潛居四川南部重鎮瀘州歲月中,成就了學術著述史稱第一的神奇。《明史》稱其「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有明一代數稱第一」,其實,不止是明代第一,也是先秦迄明世之第一,楊慎總計留下詩詞曲3132首,散文雜著269種。

楊慎遺迹與紀念地僅四川便有五大區數十處,如成都市升庵祠、黃娥館、桂湖及新都楊升庵紀念館,新都楊氏家族墓園、宗祠、狀元府、清源橋、寶光寺;都江堰、青城山,龍泉驛明蜀王陵等;瀘州市臨江仙廣場、敘永紀念館;遂寧市升庵夫人黃娥故居;涼山州瀘山、金沙江等

為什麼「要有歷史名人」

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對增強川人的歷史記憶、文化記憶、精神記憶,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巴蜀脈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增強四川文化軟實力、影響力、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而歷史人物是歷史的載體,他們記錄著歷史,書寫著歲月。他們是當代人內心身處的寄託和沉澱,代表了人文精神和氣質。

當我們在為個人的興衰榮辱奔波的時侯,當我們為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侯,當我們在幹將來毫無益處的事情上反反覆復繞圈子的時侯,當我們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時侯,或許真應該把眼光放到從前。像我們現在評價歷史人物那樣,來看一看今天的自己和旁人,這樣更易豁然開朗

人民網四川頻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