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塑城市經濟地理,成都未來將這樣發展

2016年上半年獲批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後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2017年4月,成都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今後五年全市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為實現這一目標,2017年以來,成都密集出台了多項政策,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擴大中心城區」、「優化產業布局」、「增強人才引進」……成都未來將這樣發展:

01

規劃——重塑城市空間結構

中心城區擴大,打破圈層結構

7月2日上午,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成都決定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範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郫都、新都、溫江、雙流、龍泉等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進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區非核心功能,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提高中心城區的外溢效率和輻射能力,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

圖:調整后的中心城區範圍

資料來源:成都市規劃管理局

成都基於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重構產業空間布局,以推動產業差異化和集群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力、輻射力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布局由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龍泉山由原來的生態屏障轉變為城市綠心。同時,將國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樞紐」的功能在全域統籌布局,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的功能體系,推動城市由單極發展向雙城時代邁進,由圈層式發展向多中心支撐邁進,由同質化競爭向錯位發展邁進。

圖:成都產業規劃布局

資料來源:成都市規劃管理局

新總體規劃在現有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規劃東西城市軸線,形成整個城市南北向、東西向聯動發展格局,並制定了「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發展策略。其中,特別把實施「東進」戰略作為重中之重,著眼未來50年乃至100年發展,堅持產業分區、集約開發、集群發展,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心東移,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開闢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

圖:成都規劃十字方針

2017年7月20日,成都舉行「產業新政50條」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對有關土地政策進行了說明。《關於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土地政策的實施細則》也在現場發布。成都將把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的70%傾斜安排用於工業、物流、文旅、創新產業、農產品加工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成都以土地要素培育產業的思路也由此被再度確認。成都將以工業用地空間增量的60%布局「東進」區域,推動製造業東移;嚴格控制「西控」區域工業用地空間增量,加強環境管控;優化「南拓」、「北改」區域工業用地布局,促進產城融合,提高產出效率,有序疏解「中優」區域一般性製造業用地布局。

02

產業——布局進一步完整

政策逐步落實

產業政策性的資源傾斜與市政府的重視能加快構建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成都市未來在產業布局完整度、產業政策的落實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利好優勢。成都作為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是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通信樞紐。這些歷史發展、區位優勢以及被國家賦予城市使命的優勢,使成都在未來在發展增速、投資興業、全國的中心性以及國際性方面有相對便捷的途徑。

世界五百強企業聚集

截止2017年3月落戶成都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達278家,其中境外企業201家,境內企業77家。目前,成都企業數量、投資額及行業面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城市定位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演進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170億元,位於副省級城市第三位,比上年增長7.7%,佔全國、西部、全省的比重為1.6%、7.8%和37.2%。在複雜嚴峻的宏觀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成都經濟在2016年裡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產業結構優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未來的成都,總體產業布局和發展向好趨勢顯著。

圖:成都2016年各產業情況

資料來源:指數研究院整理

自2009年,提出在全域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產業規劃已初見規模,形成4大總體功能區、13個市管產業功能區和19個區(市)縣管產業功能區。發展至今,成都已形成系統較為鮮明的產業聚集區。在2016年提出的《成都製造2025規劃》中指出,成都要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優勢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慧、精準醫療、虛擬現實、感測控制、增材製造等未來產業。而在今年7月初重磅發布的《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到成都未來五年,將基本構建起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產業生態圈、生活服務圈、創新業態圈、企業協作圈,實現三次產業良性互動、融合發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空間與產業體系協調互哺的發展新格局。所以,未來成都產業化高端高質高新現代效果會越發明顯。

7月2日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明確要強化政策集成,提升產業政策的可及性、穩定性和有效性,並重磅推出《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進行政策的系統集成和實質創新。白皮書專門開闢了成都市重點產業導則章節,這3類子項導則分為「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和融合產業」「都市現代農業」,囊括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現代金融等37個重點行業。

近年來,成都一直被列為軟體名城,國家產業化基地。2017年,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5613億元,增速約13%。其中,製造業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200家;軟體業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300家。電子信息作為成都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彙集了富士康、微軟、IBM、華為、聯想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期,成都市就發展先進位造業提出了28扶持政策;對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環境、人才培養、財政資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對信息安全產業進行專項資金補貼。

未來成都明確打造全市首個萬億產業集群,全球電子信息先進位造基地和世界軟體名城。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信息安全、軟體產業、智能終端、網路通信、應用電子、物聯網。規劃到2022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2000億元,年均增速約16%。軟體產業依託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雙核、多園、三帶」的空間布局。

圖: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布局

資料來源: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對成都市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的66個重點產業園(集聚區),將實行「五位一體」管理制度,分別為園區城市總體規劃、產業招商指導目錄、園區設計規劃導則、產業引導政務政策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成都當前的產業環境良好,政府扶持力度火熱,招商引資開放,在這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大政策下,能夠最快速的構建良性產業生態圈,推進要素供給側改革,打造綜合實力最強的中心城市。

03

人才——蓉漂計劃展開

人才助力產業發展

對於提升城市競爭力而言,「聰明腦袋」的數量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的增長率已經成為預測城市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人才匯聚也被認為是中心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表:成都市2012-2015年人口流入情況

資料來源:成都市統計局 指數研究院整理

表:五大中心城市常住人口及增速對比

資料來源:統計局 指數研究院整理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均大幅增加,常住人口增速高達8.6%,遠遠高於前5年的水平,也高於其他國家中心城市。但成都市外來常住人口數量卻呈下降趨勢,2016年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18.85%。

另一方面,從百度地圖慧眼團隊、百度地圖智慧交通團隊聯合撰寫的《城市研究報告》中對成都常駐人口的統計分析來看,雖然在人口流入的數量上成都市遙遙領先,從外來人口的質量上看成都市與其他重要中心城市還存在一定差距。

以武漢市為例。武漢市第一季度新流入常駐人口主要來自於湖北省內部城市,尤其是孝感和黃岡,但從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流入武漢的人口也較多,佔比達到11.55%。而成都市第一季度常住人口的主要來源除了重慶市外均為四川省內部城市。

註:常駐人口是指在一個城市駐留超過2個月的人口

資料來源:百度慧眼統計數據

可以看到從人才流入的質量上,成都對一二線城市人才的吸引力並不及同為國家重點中心城市的武漢和重慶。為增強成都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成都人才新政十條」、「成都人才36條」等創新政策接踵而至,「成都人才計劃」引才聚才效果持續發力。

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各類調控政策的升級,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也先後出台。

2017年2月,成都市出台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成都人才36條」)。「成都人才36條」是「人才新政十條」的升級版,著眼於破解人才創新創業長期以來面臨的制度瓶頸,從體制機制改革的角度進行頂層設計,更大程度為人才和用人主體「鬆綁」,更大限度激發釋放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

4月,省政府印發《四川省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方案》就特彆強調,成都市要進一步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指標控制,實行居住證積分入戶和條件准入雙軌并行的落戶政策,合理引導人口向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等重點區域轉移。

7月19日,成都市發布《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善用人才、保障人才等多方面,展現了成都「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從制度設計看,為充分體現成都「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行動計劃提出了優化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綠卡制度、開展全民技術技能免費培訓等12條具體措施,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構建體系、分類施策。《行動計劃》在「鼓勵青年人才來蓉落戶」的舉措中,除了敞開了「學歷落戶」的大門,更明確了落戶政策放寬的另一個群體,技能人才。根據《行動計劃》,相關技能人才可憑單位推薦、部門認定辦理落戶手續。

《行動計劃》在制定過程中緊扣了市場主體需求和問題導向,系統梳理了企業等用人主體的人才需求。因此,《行動計劃》作為成都市人才新政的又一次政策創新,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覆蓋了人才落戶、住房保障、醫療待遇、激勵扶持、人才培養、人才服務等促進人才發展的方方面面,為解決企業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培育企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

除了成都市政府層面,國家層面上也注意到了成都作為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蘊含的巨大潛力。在7月20日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中,將成都十二個住房租賃市場試點之一。

成都常住人口現階段有1591.8萬人,常住戶籍人口1398.9萬人,常住外來人口192.9萬人,中高端租房總需求人群123萬,人均租房面積在20平米每人,每月租金24.4元每平米,成都的年租金在110億元。從數據上看,成都的租房市場非常大,而隨著成都陸續被評為新一線城市TOP1、全球100強城市之一,再加上政府向來支持外來高新技術人才到成都落戶、工作。未來成都的租房需求和市場也將越來越大。

這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將使成都市真正實現「進得來、留得住、融得入」的效果,而人才強市戰略的順利推進也將為成都的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04

房地產市場——雙城多中心發展

市場潛力巨大

2016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達9.2萬億元,同比增長6.1%。從絕對值來看,成都全年實現投資額2641.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投資規模大於一線城市的廣州和深圳。從投資增速來看,2016年成都同比上漲8.5%,增速雖略有回落,但高於2016年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成都作為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開發企業市場預期較好,未來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圖:2016年各城市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及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指數研究院資料庫

2016年,成都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819.2萬平,遠超全國其他城市,同比上漲26.1%,增長顯著。由此表明,成都房地產投資和需求旺盛,且不斷增大,市場處於一個健康的、較強的發展階段。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土地稀缺導致供應規模的大幅下降,銷售面積增速放緩,北京銷售面積同比僅增長6.7%,深圳銷售面積甚至出現負增長,為-11.5%。西部地區除省會城市以外的三四線城市由於經濟和人口規模較小,房地產市場需求較為有限,銷售面積也相對較小。

資料來源:指數研究院資料庫

圖:2011-2016年成都房價收入對比圖

從2011-2016年成都主城區商品房均價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可以看出,成都主城區房價收入比整體呈平穩下降趨勢,且較國內熱點城市水平相對偏低。由此表明,目前成都樓市整體健康穩健,主城區的房價與其他熱點城市相比較為正常。從人均收入來看,成都雖然比沿海城市少,但平均房價的差別則較大,因此成都的房價是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的。

結語

從城市頂層設計優化,到規劃布局調整,從土地支撐產業落地,到人才助力產業發展。成都正在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夯實產業支撐,真正成為國家城市體系中的「塔尖城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