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樊代明:用外國指南作為治病規範真的好嗎?

樊代明院長的這句話讓醫療界炸鍋了!

今天,黃石市中心醫院血液風濕科副主任醫師@棒棒醫生發了一條微博,引發很多醫生熱議:

原來,樊代明院士在4月28-30日西安召開的2017整合醫學大會暨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上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指南是外國保險公司用來保險的標準,你用來作為治病的規範好嗎?

在2015年《醫學爭鳴》第6卷第6期的《樊代明:再論醫學與科學(下)》一文中,樊代明院士也說到了這一點:

凡是當醫生的,特別是年青醫生都想對每一種疾病有一個指南,照章辦事,開展醫療實踐,豈不簡單。但這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

什麼是共識或指南?是一部分老醫生把自己的經驗作成規範讓年青人用或基層醫院的醫生用,但這只是醫療實踐的最低要求,所有指南大約只能覆蓋80%左右的病人,對那些指南覆蓋不了的病人哪怕只有一個,對年青基層醫生都頭痛。特別是到大醫院治病的那些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在下面醫院用指南沒治好的,所以對其仍然沿用指南治療,那可是治不好的。所以,我說,「指南復指南,指南總不全,那些圈外人,他們跟誰玩」。

比如來大醫院看病的腫瘤病人,他們已在小醫院用指南治過治不好,是指南覆蓋以外的病人,這些病人來到大醫院,是對大醫院醫生包括主任們的嚴峻挑戰,因為在他們診桌前有千百個不同的腫瘤病人,在背後的葯櫃中有千百種抗癌藥,這些藥品都是經科學方法證實對腫瘤有效的,但你不可能讓一個病人吃千百種葯,也不能用一種葯治療千百個病人,怎麼辦?另外,已經形成的科學共識或指南,經過應用一段時間后,經常發生問題,所以要不斷修訂。

試想,一本指南到修訂到10版時,離首版的差距有多大,那第一版的錯誤由誰負責,由誰承受。所以,我說,「指南復指南,指南總在變,回笑頭一個,多少亂琴彈」。這就是科學指南在醫學實踐中的局限性。其中也包括業界近年廣為提倡的臨床准入標準,這是國外保險公司搞的一套東西,我們只能作為醫療實踐中的參考,不能作為行醫準則。對那些指南、共識或准入標準以外的病人,你肯定治不好。如果你改用方案,治好了沒人給你肯定;如果發生問題,人家會告你不用指南、共識或准入標準治病,打官司、上法庭,你包輸不贏,這叫「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所以科學指南在醫學實踐中常顯不科學,我們要用醫學的方法不斷修正、完善,甚至糾正科學指南,使其更好地為醫學實踐服務。

各位界友是如何看待醫學指南與醫學的關係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過往的君子給我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