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大學能夠改變我們的社會階層嗎?

俗話說,考得好不如生得好。

投身在一個富貴家庭,就擁有了一個好的起點。而投身在一個貧寒家庭,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通過上大學改變家庭狀況,突破自己的階層,是許多大學生的夢想。

但是,在這個「拼爹」的時代,辛辛苦苦讀四五年的大學,真的就能改變自己的階層嗎?

寒門子弟還能夠通過上學躋身中產階層甚至上流社會嗎?

窮者更窮,富者更富,家庭收入與大學生畢業后收入正相關。

教育是一項長期投資,讀大學有沒有用,從理性角度來看,著眼於投資回報率這個指標是比較合理的。

當然,這種回報有可能是顯性的,如畢業后的薪酬,也有可能是隱形的,比如自我修養的提升、人脈的積累、甚至在大學中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畢業后的收入作為回報的標準,雖說不夠全面,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那麼,大學生畢業后的收入與家庭環境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首先,從大學生剛畢業時的工資來看,不同階層家庭的孩子從畢業開始,收入的差距就拉開了。

陳江生和王彩絨於2011年在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上發表的《家庭背景因素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一文中指出.:

在,城鎮戶口的大學畢業生父母年收入每增加1萬元,相應學生的初次就業月收入就會增加3.3%。

這一點很好理解。對於家來自城鎮的大學生,父母的收入越高,一方面有更多地經濟資源可以投入到教育之中,另一方面,高收入的父母往往對應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人脈資源。

也就是說,一方面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因為接受的教育投資更多所以在求職時表現更為優秀,另一方面,即使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不夠出色,在這個人情社會,其父母也有辦法為他謀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但是,這一點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說表現並不明顯。該研究表示,對於農村生源來說,父母收入影響並不明顯。

原因在於,大多數農村生源的大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站住腳跟,而由於家庭在農村,其可以動用的能夠在城裡幫到自己孩子的資源,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了農村生源的家庭收入對學生畢業時的收入影響不明顯。

同時,由於農村的家庭教育觀念相對落後,習慣於將教育全部交給學校,這就使得即使農村有些家庭狀況比其他家庭好,也沒有把這些多出來的經濟資源投到教育上。

如此,美國也不例外。從美國最大的收入數據網站Payscal可看出,家庭收入前25%的大學生剛畢業時平均年收入為69300,中間50%家庭收入的大學生剛畢業時平均年收入為62900,而後25%為55300。

可以看到,不論是還是美國,家庭收入對於大學生畢業時的收入影響,都是毋庸置疑的。這些寒門子弟,雖說起點低了些,但有沒有可能通過在職場中的打拚,拼過那些「靠爹」的人呢?

在我們的幻想中,大多是紈絝子弟們在職場上飛揚跋扈,最終被兢兢業業的寒門子弟所超過。可惜,這也僅僅是幻想而已。

從Payscal可以看出,大學生從就職到職業生涯中期的收入增幅情況為:家庭收入前25%的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期時平均收入增加91%,中間50%的平均增加68%,后25%的平均增加66%。

「經濟學人」的文章《讀不讀大學的差距,悄然影響著我們的一生》表示,大學剛畢業時,低收入背景學生的工資是高收入背景學生工資的2/3,這個差距到了中年時期,擴大為1/2。

該研究還表示,家庭社會經濟背景(算上父母的職業、收入、受教育水平等方面綜合背景)能夠解釋人與人收入差異的13.78%。所以說,家庭背景不僅影響你大學剛畢業時的起點,甚至持續地伴隨你整個職業生涯。

學歷拼不過「爹」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看了上面的數據,大家難免感到不公,甚至有人舉出了一大堆能力不行,卻靠著爸媽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緊接著腦補出一大批的社會不公現象。

但是,實際情況是,家庭背景越好的人,能力往往也更加出眾,像《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中「黃毛」那樣的富二代,其實並非主流。

以哈佛大學為例,在這樣的世界一流大學里讀書的優等生,有60%的學生來自年收入前10%的家庭,只有5%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后50%的家庭。原因在於哪裡呢?

經濟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聰明好學,沒有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也是白搭,這一點在英語教育上尤為明顯。

富人階層的小孩,從幼稚園開始就是雙語幼稚園,甚至到中學直接就送到國外,其英語能力的提升自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可比擬的。

在貧困山區,由於大多數教師不願意去,而英語口語這種東西極度需要老師口音的引導,所以鄉村英語教育資源極度缺乏。

記得我大學參加三下鄉支教的時候,那個國小竟然沒有專門的英語老師,小孩子看見一個單詞根本不知道怎麼讀。

此外,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比如我,就是數學不好。有錢的家庭,可以通過請高質量的家教或者培訓機構彌補不足,而貧寒家庭,對於孩子的不足,只能通過引導孩子多加努力來彌補,其間差距,不言而喻。

我有一位同學,大學四級考了幾次才過,他父母讓他上了半年托福的一對一后,托福已經刷上了100分。這樣的金錢投入,是好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進步也是顯著的。

人脈資

這種人脈資源不僅僅是幫孩子找工作時所找的「關係」,更是包括了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圈子。家庭背景好的人,從小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高級知識分子、職場精英、政界精英,而與這些人的交談很能夠得到啟發。

就像我自己一樣,每當學習中遇到什麼困惑,總會向親戚里的成功人士請教並得到諸多啟發。除此之外,人脈資源還會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自己三觀,自己的目標。

例如,對為什麼學習而言,貧寒人家的孩子往往受周圍大人的影響,覺得上學就是為了拿個大學文憑,以後好找工作。

於是,這類孩子往往讀書時只注重於考試內容而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到了大學,這種思想更甚,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常常會做一些與專業無關的廉價兼職,甚至為此逃課,只求及格即可。

相比之下,富貴人家的孩子更注重素質教育,更注重學習本身而不是考試,我有一位在上海交大二附中畢業的朋友,家庭年收入200萬左右,高中時的作業經父母簽字同意可以不做,他母親看了題目以後覺得題目所涉及的知識孩子可以掌握,就真的簽字不做。但需要他以練一小時鋼琴作為彌補,後來這位朋友被麻省理工錄取了。

周圍的人脈其實營造了一個觀念的環境,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對學生自己觀念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更可怕的一點,在於這種人脈資源也是會「世襲」的。由於階層的相對穩定性,父母圈子裡的孩子與自己往往也建立了夥伴的關係。

而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多數會繼續停留在這個階層,富貴人家的孩子長大後會發現,當初因為父母之間關係而結識的同伴,今日也是混的風生水起,彼此之間相互照應,可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和自己的下一代所動用的人脈資源,竟然更多了一些。

而貧窮人家的孩子,即便自己出人頭地,所結識的同階層的人多是由自己經營的人脈,跟富貴人家的人脈相比,仍然有差距。

所讀學校的質量

讀完大學后的回報率如何,跟所讀大學的質量息息相關。985大學畢業生平均收入高於211,211高於普通一本,一本高於二本,大學部高於專科,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坊間也有「大學部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的傳言。據2015年1月26日青年報的文章《寒門學子調查: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報道。

清華大學老師晉軍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發現,相比全國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構成,清華學生里,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佔比更高,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佔比較低,呈現「倒金字塔型」。

晉軍老師還發現,2010級清華大學農村生源佔總人數17%,而早年的聯考全國農村考生比例是62%。除去不同家庭背景下接受的教育投入不同,即使兩個學生聯考分數一樣,富有的一個也更有可能選擇好的大學。

因為富有的一方可以選擇好學校的偏冷門的專業,而貧困的一方卻不得不慎重選擇,極有可能為了選擇醫學等好就業的專業放棄名校或者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更貧困的可能為了減少家庭負擔選擇國防生、免費師範生等有補貼且就業有保障的專業。

家庭背景對性格的影響

第一,對於金錢的看法,不同家庭收入背景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觀念。

有錢人的孩子,往往出手大方,對於金錢十分仗義,很容易請客吃飯,別人借錢也慷慨大方。但窮人家的孩子,吃飯往往希望AA,借錢也不敢借太大金額,因為畢竟手頭不富裕。

甚至有一些人因為家庭不富裕,內心敏感,因為受不了別人的玩笑大發雷霆,得罪同學。

這兩種不同的性格,對於建立自己的人脈圈的影響,自然是不同的。

第二,對於理想的追求。

貧窮的孩子,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有的放棄讀研讀博早早工作,有的放棄喜歡的專業,而對自己的專業缺乏真正的熱愛,往往也是不能有很大作為的;

富人家的孩子,因為不用考慮就業掙錢問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甚至有資本中途更改。

當我還在為了畢業找工作四處奔波的時候,我的富二代好基友竟然發現了「遊戲」是自己唯一的興趣,開始轉專業,準備出國學習遊戲程序設計了。

既然家庭背景如此重要,我們還有必要讀大學嗎?

既然家庭背景如此重要,我們辛辛苦苦讀這麼多年的書,如果還是只能在本階層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讀大學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悲觀,讀大學還是有回報的。

清華大學的李宏斌教授在《從投資回報率看教育》中指出,的大學平均回報率為16.3%。

即多接受一年大學教育,收入就會提高16.3%。中專、大專比大學部要低,但是相比大學部、大專、中專,高中的回報率非常低,只有4.5%,可能會更低。

即便剔除了家庭背景和先天能力以後,大學教育的平均回報率仍然有10%,而高中回報率幾乎是0。

也就是說,讀大學還是有一定回報的,如果讀完高中后不讀大學,那麼只讀高中所帶來的回報幾乎是沒有的。

況且,如果自身努力,加上一些機遇,實現階層的跳躍也並非沒有可能。根據Payscal的數據可以發現,有18%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在職業生涯中期時進入到前25%收入的階層,完成屌絲逆襲。

大學的回報率如何,與我們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提升的能力、積累的人脈也是正相關的,我們在大學中越努力學習,就越能夠增加家庭背景外的回報。

不錯,也許你拼了命地學,也未必能突破本階層,但會使你在本階層中上升一點點。現在的上流階層,大多是好幾代人積累的結果。

不要整天幻想小說里的奇遇會出現在自己身上,也不要一直埋怨自己沒投個好胎,沉下心來,好好努力,你就能為自己的下一代增加一些基礎,再利用這些資源做好教育,也許過個兩三代,你就能親眼見證家庭階層的跳躍。

關於上大學和社會階層的關係,你有什麼想說的見解嗎?

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觀點。

想看更多精彩大學學業生活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學聲(collegesay)

大學聲,由全球領先的學生學業發展平台 ApplySquare(申請方)出品,專門服務於海內外大學生。

這裡有學業的真知灼見;有生活的點滴智慧;有情感的真摯傾訴。我們的口號是:大學聲,為大學生發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