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閉了朋友圈?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流行關閉朋友

無意中打開某個朋友的主頁,只看到一張精美的朋友圈封面圖赫然出現在面前,下面鎮著一句十字真言:該朋友暫未開啟朋友圈。

立馬就讓人覺得該朋友太高冷、太酷、太有個性了!

這與不久之前微信更新的功能有關:無法查看已經關閉朋友圈用戶的主頁。過去用戶選擇停用朋友圈后,既可以不受小紅點的打擾,又能自說自話地發動態。如今,關閉朋友圈后就只有「該朋友暫未開通朋友圈」一行小字橫在那裡,無法查看其他內容。

於是,很多關閉朋友圈的人被親朋好友興師問罪而百口莫辯,最終在壓力下不得不重啟朋友圈,還要先發一條說明情況以求原諒。還有人關了朋友圈沒幾天,就忍不住重新打開,默默潛水點贊。

關了又開,開了又關,反反覆復。然而,逃離朋友圈或許作為一種能量和趨勢,正在積聚形成。

逃離朋友圈

朋友圈這個名字,深得文化的精髓。

一個典型人的社交生活,由無數圈子組成,身處圈內的人能夠在推杯換盞之間達成利益交換,甚至是情感上的交融,而圈外的人想要進入圈內,則要大費一番功夫。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之所以能夠成為國人網路社交的主要空間,在於其成功地在手機上搭建起人熟悉的圈子。

所以,朋友圈上的圈子也分大小遠近,對什麼樣的人分什麼樣的組,跟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選擇不同的分組,就相當於坐在不同的酒桌上。這種角色扮演的技藝,對在酒桌文化和熟人文化中泡大的國人而言,自然駕輕就熟。

朋友圈完美地複製和放大了現實中的熟人社區。然而,年輕的互聯網使用者越來越厭惡熟人關係的24小時綁架。2016年,騰訊的一項調查指出,95后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是QQ,而微信的用戶大多是成年人。一時之間,「95后都用QQ,老年人才玩微信」的段子傳遍了互聯網。一些95后認為,微信就像是「一個氣氛尷尬的家庭派對」,但是「又不能真的走開」。據《「95后」新生代社交網路喜好報告》顯示,高達48.2%的95後會屏蔽自己的父母。

豆瓣用戶「三鮮」說:「微信朋友圈越來越有那麼點情感綁架的味道,哪個朋友生個娃你忘記給點贊,沒準就暗暗結下了梁子。就像若干年前QQ給人帶來的社交壓力,隱身容易得罪人,不隱身又受不了別人煩,有時候壓根還忘記了誰是誰。等到壓力積攢到一定程度,再碰上軟硬體改朝換代之類的外力因素,新的IM就容易出現。」

現在,他們已經採取多方作戰的策略。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APP,在不同的社區進行不同的社交行為。追星用微博、貼吧和QQ群,發心情用微博小號和 QQ空間,和熟人聊天才用微信。

看膩了的朋友圈:發者難受,觀者難受

大多數不看朋友圈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理由:煩。大多數不發朋友圈的人也有一個相似的理由:累。

的確,當你在霧霾包裹的樓宇中吃著外賣、敲著代碼,卻發現朋友圈裡戴著太陽鏡在金色沙灘上高高躍起的朋友露出了誇張的笑容。倏忽之間,你就被濃濃的自怨自艾包圍,天天如此,只剩煩人。

你以為照片里的朋友就容易么?在海灘上跳了十七八次,才捕捉下一張還算完美的照片,修過圖之後發出去,已經累得滿身大汗。難得休一次年假,不收穫幾十個贊和回復實在太虧。幾條朋友圈發出來,次次湊夠九張,怎能不累?

朋友圈是一門秀的藝術。很少有人把傷痛難堪、沒有結果或不如人意的事情發在朋友圈,我們所能看到的,往往都是別人光鮮的一面。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就不跟你說了,只給你點陽光感受一下吧。很多時候,能發一條讓人艷羨的朋友圈,甚至成為面對眼前困難的動力。久而久之,朋友圈上全是輕鬆又美好的快樂圖景,而背後曲折的生活真相永遠是個謎。

很多時候,朋友圈陷入到「總是羨慕別人」和「處心積慮讓別人羨慕」的境地,雙重尷尬下,發朋友圈和看朋友圈也越來越無趣。

逃離朋友圈,才能享受更多的私人時間。

下一個宣洩口在哪裡?

人自古需要圈子來表達,在微信朋友圈出現之前,我們的生活里也不乏這樣的設定。

在唐朝,在長安的大雁塔上刻字成為新科進士的一種傳統。白居易考中進士之後,就在牆壁上發了一條朋友圈「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學霸發圈春風得意。

可惜的是,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並非進士出身,一怒之下把大雁塔上的歷代學霸曬的圈鏟個精光。

微信朋友圈挾著人巨大的圈子社交需求而來,風靡全國。不過,在這個時代,產品更新迭代是很正常的事。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圈子文化還在,就會有新的空間,重新把我們圈進一個又一個圈子裡。

此文為(冷冷的笑)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