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有嘻哈》沒邏輯,資本烹油下,偶像們的「百團大戰」如何會死掉絕大多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文 | 編輯部愛的使者,校對 | 劉而江,編輯 | 董露茜

《有嘻哈》模仿韓國《Show Me The Money》製造「地下」和「偶像」之間的兩大派別衝突,這背後,是節目組缺乏對內地Underground(蓄勢多年)與Idol們(剛剛起步)的常識性認識。與韓國兩大勢力因「旗鼓相當」而所能製造的戲劇性精彩程度而言,「差了很多」的Idol們還需要時間練習內功,的「百團大戰」不過是浮躁資本推動下的「虛火」而已。

最近最熱門的綜藝就是《有嘻哈》了,從海選開始到上個月底每播出一期都能引起話題,甚至有不少不同領域的音樂人也都在關注和討論這個首次面向全國播出的嘻哈綜藝節目。這種面向細分音樂類型的節目和其他老牌的國內選秀節目不同,因為音樂性質的關係,參賽選手大多數是在國內小有名氣的地下藝人和有相關積累的愛好者,而在賽制設計上更加具有專業競技性質,這些特點也讓參加這檔節目的「偶像派」出身的選手受到了許多詬病。

有嘻哈節目組為了綜藝效果,將選手們分類為地下Rapper組和練習生/Idol組,製造雙方的衝突與分歧——其實這種做法無可厚非,甚至在原版的《Show Me The Money》(SMTM)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從節目開賽以來也不斷有各類正當紅或者過氣的偶像參加選拔以期獲得新的發展或轉型,其第三季的冠軍Bobby和第四季的亞軍宋閔浩還都是韓國大公司偶像出身。

雖然SMTM在海選階段也有不少只有臉的藝人蔘賽,不過能走到最後的宋閔浩等人頂著「內定」噓聲,每一場的技術表現都受到了其他選手的肯定,連叛逆如Black Nut(在比賽中一直針對宋閔浩偶像身份的地下Rapper)也都在賽后對其演出大加稱讚,表示嘆服。但是在有嘻哈的節目里,的偶像組和韓國的偶像組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

△ 黃薏帆

比如微博下已經被罵得不行的FFC組合成員黃薏帆,在第二輪60秒的限時演出比賽時就因為表現不佳還過關被觀眾和其他選手質疑「有內幕」,其他表現尚可的周藝軒和朱星傑等偶像出身的選手也被說是有後台,是找了製作人幫他們寫歌,用選手GAI的話來說,「他們都是Fake」,其實並不服氣偶像組的表現。

△ GAI

在節目播出后,也很多人(甚至很多是不了解嘻哈的普通人)向編輯部表示了困惑,「明顯就能看得出來(偶像和其他選手之間的水準)是差了很多」。這也讓很多擔心有內幕的觀眾放話稱,「要是節目組最後選個什麼偶像當冠軍,那就真的等著被罵吧」。

觀眾的反映其實表達了偶像團體現在面臨的兩個方面問題:沒有時間積累實力和缺乏正確運營。

限娛令給了男團女團發展空間,「百團大戰」即將爆發?然而......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限娛令」將最主力的偶像輸出國韓國擋在門外,「韓流」的削弱讓從業者和資本紛紛認為正是發展國內團體的大好時機,音樂財經也曾針對此問題做過許多觀察(《20支男團躍躍欲試,2017將迎來一場「美少年之戰」?》),就行業整體來說,除了「限娛令」之外,偶像團體發展的背後其實也是國內大IP的「水漲船高」和「後勁不足」,娛樂市場供求失衡,團體的人海戰術有利於在充分競爭中培養優秀的新人,在保持新鮮度的同時降低邀請熱門流量藝人的成本;而團體內各有所長的個體又能將不同偏好的受眾集中到一起,形成大規模的冬粉效應。養成的樂趣也會讓冬粉們產生更多的黏性。

這樣來看,國內偶像團體市場的興起其實是件好事,故如今2017年已經過半,這股欣欣向榮的偶像團體風潮也在各個環節引起了聯動,不僅是娛樂經紀公司簽約和推出了大量的女團男團,各類噱頭層出不窮,連直播平台也開始著手「打造MCN環境下的養成系團體」,行業評論者們都認為最近幾年肯定將進入繼SNH48和TFBOYS之後的偶像團體2.0時代,掀起國內團體的「百團大戰」。

國內SNH48伯樂、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也在各個偶像經紀相關的論壇上表示:「偶像產業很像五六年前的電影工業,處於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剛開始有陸續進入的技術和人才,本土化才剛剛開始。從人均佔有率上看,的是日韓的五分之一還不到,說明本土的(團體)還有5倍的成長空間。」

然而,有成長空間是一回事,國內資本焦慮大環境下對偶像團體「揠苗助長」的培養方式很可能會讓好事變壞事。

首先談談沒時間積累實力的問題。就拿這次有嘻哈的節目來說,從觀眾和選手對於偶像組選手的評價里普遍能感覺到大家對於「偶像」實力的不信任,這種偏見比起偶像產業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來說更加根深蒂固(無論何地的觀眾們對於偶像都是有不同程度實力偏見的)。究其原因,就是「偶像團體的整體實力上不來」的事實大家有目共睹,的男團女團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流水線粗製濫造的圈錢代表。

因此,偶像組和地下組的衝突並不如SMTM中那樣富有張力和噱頭,其核心就在於雙方實力的不對等:偶像選手並不像韓國偶像出身的Bobby等人能夠在面對地下Rapper時依舊展現出過人的實力,所以這個設計在的節目中,特別是對於沒有看過SMTM節目的觀眾來說,偶像選手憑藉展現出的與地下選手完全不對等的實力,能夠不被淘汰進入下一輪的劇情在邏輯上就顯得十分令人困惑。

以SMTM發源地、偶像團體產業鏈成熟的韓國來說,從簽約成為練習生到成為偶像出道的條件十分嚴苛,在教育階段,練習生們要接受從外形到音樂舞蹈等全面技巧都有大強度和長時間的培訓,期間會有定期的考核對他們中的不合格人員進行淘汰,在這之後能夠通過最終考核的練習生才能順利出道成為藝人,而且因為韓國偶像團體發展成熟,競爭激烈,往往很多經歷過殘酷練習生培訓的藝人也無法跟上市場的腳步。(韓國有一個叫做《清潭洞111》的節目,涉及到FNC練習生的訓練狀況,值得一觀。)

而處於偶像團體發展早期階段的,在互聯網思維與風口炒作的推動下,雖然已經開始形成招募練習生的制度,卻只是學到了皮毛,並沒有太多公司對練習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機制和系統,而是稍加培訓就拉出來賣人設、到公共場合混臉熟、走包裝、參加節目,然而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更加多元化偏好的發展和更加刁鑽的全球眼光,偶像團體的人海戰術雖然迷惑性強,但是有沒有實力能不能出彩依舊顯而易見,靠臉吃飯已經越來越成為行業偽命題。

△ 《清潭洞111》

然後再來說說缺乏正確運營的問題。剛才提到了偶像團體需要賣人設、走包裝的問題,然而這方面現階段在國內對市場展現出的情況依舊並不樂觀,許多偶像團體的宣發團隊是曾經做國內娛樂明星的團隊,並沒有針對「人海戰術」偶像團體相對成熟的宣發模式,這種搭配下的偶像運營很容易出現「不合適」甚至事倍功半的狀況。

有宣發行業的內部人士對音樂財經表示,國內目前還沒有針對偶像團體的成熟宣發團隊的原因有二。一是按照國內娛樂模式運營預算不夠,根據娛樂明星針對各種相關性的包裝和宣傳方式,人數眾多的偶像團體要運營起來成本太高,「一個團幾十個人,你要運營這個人和其他人的關係,進行包裝炒作,這些的難度都太高了,涉及到的成本也太大了,經紀公司根本出不起這個錢。」所以現在的狀況都是經紀公司自己「試水」,摸索著進行偶像經營;二是和國外成熟市場的盲目學習按圖索驥,不考慮國內大環境。這就是有嘻哈節目面臨的問題,按照SMTM劇本製造偶像和地下Rapper衝突,卻完全沒有考慮到雙方實力的一邊倒,噱頭力度弱甚至會產生黑幕陰謀論的狀況。

日韓團體「套路深」,偶像的未來在哪?

偶像文化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走得比較超前的就是日韓兩國。而二者又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偶像發展流派:

韓國以嚴苛訓練著稱,用精密的流水線商業培訓流程花費時間培養練習生,打造男女團體,審美面向全球市場,美國已經成為其男女團的第三大主流輸出市場;

日本則是以養成為主的偶像發展模式,練習生從簽約初始就開始進入市場,讓觀眾們參與到其「培養」過程,享受陪伴偶像成長的樂趣,相比韓國的內部考核淘汰機制,日本是在用市場選擇偶像團體中的佼佼者。

或許以上觀點會讓人覺得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憑什麼就不能有自己的偶像模式?當然,要是能夠克服那些粗製濫造、揠苗助長的風氣,最終形成獨有風格的范兒偶像團體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不過基於目前市場想要趕上趟兒的浮躁氛圍,已經有很多從業者開始對其他偶像文化進行模仿與參考,許多日韓的藝人團隊也已經從幕後滲透進了市場,這看似不失為一條發展捷徑。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受到韓流的衝擊遠勝於日本對國內審美的影響,然而目前就開始學習韓國的偶像培養模式太花時間和精力,想要搶佔市場先機有一定難度,所以參考日本的養成方式進行發展會比較容易。事實上SNH48和TFBOYS就正是借鑒了日本AKB48和傑尼斯事務所的女團男團培養路徑並且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從另一方面看,進入偶像團體2.0時代以後,雖然質量良莠不齊,但是偶像團體市場已經開始具備競爭氛圍,百花齊放之際也正是個脫穎而出的好機會,千錘百鍊的優秀頭部團體一定會通過差異化比較在茫茫眾星里慢慢凸顯。

就像日本現任國民團體ARASHI「嵐」里的二宮和也在日本紀錄片《情熱大陸》中所展現的,他如何在做偶像的過程中一步步積累自己,由最初在偶像電視劇中演技稚嫩的花瓶成為第89屆電影旬報十佳獎和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主角得主,並且在2006年以主要角色參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好萊塢電影《硫磺島的來信》。他一直面對的是「被世上和我差不多年齡或者比我年輕的人瞧不起」,傑尼斯就是個偶像帝國,那個光環過於耀眼和樹大招風,大家都在背後說壞話,他也明白要讓那些人「支持」自己有多難,所以他表示自己要做的就是用努力和成績證明「偶像不是繡花枕頭」。

△ 二宮和也和北野武主演的電影《紅鱂魚》,曾獲得第42屆放送文化基金賞最優秀賞

這其實就是成功的偶像能夠讓人體會到的事:偶像就是別人的夢想——偶像的本初就是讓觀眾們感受到團隊互助、化繭成蝶蛻變成為明星的夢想力量,但是這種夢想的基礎是需要「努力然後得到成果」的邏輯支撐的,而非有後台和不勞而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