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殲-20總設計師楊偉談現代空戰,F-35恐更適合未來空戰發展趨勢

近日,代表著航空領域各方面最權威人士的「未來空中作戰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其中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參加會議並發表講話。在發言中,楊偉談及了對現代/未來空戰的看法,其許多觀點對目前普遍流行的空戰觀點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現場PPT講座時時燈光太暗了

現代空中作戰,屬於一個比較深奧、常見資料很少的領域。由於人們對新事物認識的曲折性(猶如登山時走盤山公路,忽而左、忽而右,但無所謂哪個方向對與錯,本質向上就好),在這方面,對於一般軍事愛好者來說,了解的多的不一定就對,了解的少的不一定就錯,因此,在討論中,切忌固守自己的觀點。能接觸到新的理論和觀點,對於開拓自己的視野和提升思維層次,是大有好處的。

這些年一直比較流行的空戰理論,是美國空軍上校約翰·博依德發明的「能量機動」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空戰中,誰的戰機單位剩餘功率更大,誰就更具有優勢。單位剩餘功率的公式為:(推力-阻力)*速度/重量,在這個公式中,如果兩機的氣動阻力差不多,那麼推力更大、機身更輕的一方會佔據優勢,而最大速度/加速度又跟這兩個方面有很直接的關係,所以在一般戰機性能對比中,誰的推力更大、機身更輕也就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性能依據;而對於剛接觸不久的愛好者來說,這個標準就簡化成了哪一方戰機的推力更大。比較少見的是,這個標準在碰到殲-20是否能夠上艦時好像發生了改變,作為比殲-15尺寸更小的戰機,不少人稱它太重所以無法上艦,只是他們似乎忘了,完全版的殲-20的推力可是比殲-15大的多的多。

話題回來,「能量機動」理論的代表作就是美國的F-16,號稱「為格鬥而生」的戰機;不過,F-15因為擁有比其他一般3代機高很多的推比(推力/重量),似乎更符合這個理論。在以前我軍主力為殲-7/8這種2代機的時候,由於沒有中距空戰能力或者能力不佳,覺得我軍在航電系統、武器方面太吃虧,所以特別在意航電和武器方面的優勢,於是就產生了所謂的「戰機機動性提升1倍,戰鬥力提升1倍;航電系統性能提升1倍,戰鬥力提升2倍;導彈性能提升1倍,戰鬥力提升4倍」的觀點,也就是「航電制勝論」。所以當時軍事愛好者比較戰機性能時,一般比的就是雷達和導彈;實際表現則是,認為殲-8II換裝3代中期的雷達系統和導彈,就可以戰勝3代早期雷達和導彈的SU-27SK。當然,實際對抗證明,這是錯誤的。

當我軍3代機成為主力的時候,軍迷們對於空戰的理解終於開始普及這個「能量機動」理論,也就是比較強調戰機的機動性,只是這時,時代又變了,而且還直接是兩個時代的變局,一個是隱身,一個是網路化。這其中的代表作,一個是F-22,一個是F-35。

其實博依德提出的不僅有「能量機動」理論,還有OODA理論,又稱「博依德循環」(觀察、定位、決策、行動)理論。該理論認為,戰機雙方都一直處於這個循環過程中,飛行員所要做的就是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從發現到打擊的循環,並阻滯對方進行的這個循環。美國空軍一直追求的隱身,其實質就是阻止對方對己方的觀察;而電子戰則是破壞對方對己方的干擾。一旦對方成為「聾子、瞎子」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F-35所代表的網路一體化作戰,就是提升己方觀察以及後續環節能力的體系手段。融合了隱身、電子攻防作戰、網路一體化作戰的F-35,似乎更接近最新的空戰理念。

楊偉在演講中,用了很大比例的篇幅來談這個OODA循環以及這個理論未來2.0/3.0版的發展,並提出了幾個相對明確的觀點。他認為,目前4代機所追求的過失速機動,對整體空戰效果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過失速機動主要是在近距空戰中謀求優勢,但未來空戰近距空戰的比例會越來越小;相對的,讓武器能夠全向發射更具有實際意義。他認為,「速度和機敏性」為王的時代正在過去,獲得信息的能力將成為未來空戰的關鍵。此外,他還認為,戰機的武器攜帶量很重要,而AI人工智慧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我們常說,誰獲得了制空權,誰就控制了戰爭;也許以後我們會說,誰獲得了制信息權,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作者:利刃/晨曦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