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內蒙古報刊:抒寫草原輝煌

編者按:8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新聞出版廣電報》「傳媒周刊」特別策劃推出專題,通過新聞報道和大數據分析,讓讀者從不同角度認識不一樣的內蒙古。

70年銳意進取,內蒙古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增強著民族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內蒙古當地媒體立足自身特色,堅持融合創新,共同譜寫著地方發展的新篇章。

蒙文報刊出版 服務民族文化

「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從影響力、宣傳效果、權威性來看,《內蒙古日報》(蒙文版)在全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媒體里是獨樹一幟的。」《內蒙古日報》(蒙文版)總編室主任吉儒穆圖告訴《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內蒙古日報》(蒙文版)歷史悠久,創刊於1949年1月1日,不僅是最早用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省級黨報,也是蒙古族歷史上使用本民族文字出版的第一張日報。經過將近70年的發展,目前,《內蒙古日報》(蒙文版)每周推出48個版,發行範圍覆蓋北方八省區,是全最大的、發行量最高的蒙文版省級黨報。同時,在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內蒙古日報》(蒙文版)始終堅持黨報姓黨的辦報原則,將視角更多地關注於蒙古族聚集區的農村牧區,主要用蒙文反映該區域的民生、文化、歷史、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聞。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當地的《錫林郭勒日報》(蒙文版)的讀者對象主要是盟內的蒙古族幹部群眾,發行5000多份。針對目前當地幹部群眾閱讀習慣的改變,錫林郭勒日報社也拓展了蒙古語媒體的形式,共有6種形態(報紙、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語音手機報),8個媒體(包括《錫林郭勒日報》、錫林郭勒蒙古語網站、錫林郭勒蒙古語綜合服務平台、錫林郭勒蒙古語客戶端、錫林郭勒蒙古語微博、錫林郭勒蒙古語微信平台、錫林郭勒蒙古語手機報等)。其中,蒙文版主要板塊欄目包括《牧業與科技》《經濟信息》《教育》《理論與實踐》《牧家生活》《茶前飯後》《鄉土情》《牧區特寫》等,滿足了當地受眾的大部分閱讀需求。

《花蕾》是內蒙古自治區創辦的第一份蒙文少兒刊物,目前發行17萬份,隸屬於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同時,該社的另一本刊物——《內蒙古青年》發行量7萬份。該社社長那仁朝克圖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扶持蒙古文出版,從2012年開始,除專項撥款外,《花蕾》《內蒙古青年》還接受了自治區的政府採購,兩本刊物的發行量穩步回升。雜誌社有了更多精力為當地的青少年讀者服務,尤其能夠照顧到學習和使用蒙文的青少年讀者們。這大大促進了雜誌社的影響力,也大大推動了蒙文版的出版和傳播。

媒體融合 跟上時代步伐

內蒙古的阿拉善盟地域遼闊、人口較少,特別是邊疆地區交通不便,蒙古族群眾居住分散,致使《阿拉善日報》(蒙文版)因發行渠道的制約,只能送到農村牧區小部分讀者手中,蒙文版報紙每年發行量僅有1000多份。可是,自阿拉善日報社蒙文版的微信平台運行以來,採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不斷豐富創新內容生產,使廣大蒙古族讀者也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即時新聞。

據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新聞報刊處處長額爾敦倉介紹,過去媒體到牧區往往以幾天或半個月的時間進行集中採訪,大部分稿子回單位后再進行寫作與編輯。而現在,當地的記者採訪時在牧民家住宿,以最快速度寫好稿子,發給編輯部,當牧民看到對他們的報道當天就在新媒體上發表時,就會主動轉發報道,他們也成為當地報紙及新媒體的鐵杆冬粉。

據了解,在蒙古族人口只有4萬多的阿拉善,《阿拉善日報》的微信冬粉就達到了3萬多,這些冬粉還包括在外上學的學生以及他們的朋友,他們均是使用蒙古語的蒙古族。

阿拉善日報社在新媒體的應用上,有個特別的要求,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採用雲盤、快盤等方法傳稿,以提高傳送速度。目前,該社正在開發蒙文版手機客戶端,一經投入,不僅新聞的傳播速度會更快,受眾也會更廣泛。

在媒體融合中,興安日報社在試錯中不斷進步。興安日報社社長張曉鵬告訴記者,「做新媒體一定不能跟風,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特色打造屬於自己的拳頭產品,打造具有興安特色的新媒體。」

經過3年多的發展,興安日報社已經打造了「三網」(興安在線、家在興安、興安日報蒙文網站)、「一報」(《興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六微」(興安日報官方微信、興安日報官方生活微信——家在興安、蒙文版官方微信——掌上興安、興安頭條、瞧興安、興旅旅行社)、「兩博」(紅城版新浪官方微博、紅城版騰訊官方微博)、「一端」(手機客戶端——興安手機報)、「兩屏」(戶外閱報欄、觸摸屏)的新媒體群。

而處於河套腹地的巴彥淖爾日報社近兩年的媒體融合也走上了快車道。2016年5月,引進微信視頻直播技術,同年7月引進微信圖文直播技術,12月,建成全媒體報道指揮中心;2017年4月,「雲上巴彥淖爾」客戶端成功入駐新華社「現場雲」平台,通過「現場雲」系統,巴彥淖爾日報社采編人員可以實現實時在線編輯和播發視頻內容,使各類新聞現場得以無障礙直播。該社全媒體中心擁有蒙漢語兩個新聞網站、兩個手機客戶端、6個微信公眾號以及兩個微博,共10多個網路媒體平台,已經形成完整的新媒體矩陣,覆蓋總用戶超過100萬。而其移動網路直播已經常態化,幾乎所有該市重大活動都會進行直播報道。與此同時,巴彥淖爾日報社啟動「網紅培育工程」,通過欄目、解說、出鏡等方式積極培養「網紅記者」,為媒體深度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外宣傳 講好故事

2010年10月20日,內蒙古索倫嘎新聞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這是一家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領導,隸屬內蒙古日報社的對外宣傳機構。

該中心充分利用內蒙古日報社豐富的新聞資源,秉承「立場、國際表達、民間姿態」的傳播理念,以多語種、多類型、多終端的全媒體形態,面向蒙古國、俄羅斯客觀公正地介紹,傳播聲音。

該中心的《索倫嘎》雜誌創刊於1993年,是國家級對外交流的綜合性月刊。2004年在蒙古國合法註冊,並於2011年開始在蒙古國印刷,實現了刊物境外落地。如今《索倫嘎》雜誌的讀者遍及蒙古國21個省,實現了數字刊物的PC端、移動端、客戶端發行。發行量達1萬多份的《索倫嘎》雜誌,在蒙古國的影響力非常大,幾乎家喻戶曉。據索倫嘎新聞中心主任娜仁胡介紹,不少當地讀者是拿著雜誌來內蒙古求醫問葯、求學留學的。與《索倫嘎》雜誌同樣知名的還有《索倫嘎報》。該報於2014年11月在蒙古國正式註冊並出版發行,是蒙古國民眾了解、了解內蒙古的又一個平台,目前也已實現了數字報PC版、手機報(WAP版)、報紙客戶端等多種形式的傳播。

2009年12月10日,索倫嘎新聞網正式開通。該網站在蒙古國申請註冊域名境外落地,用斯拉夫蒙古文傳播各類新聞媒體的新聞信息,承擔國家外宣任務,向蒙古國宣傳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宣傳在重大國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觀點、方針、政策,介紹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是蒙古國受眾了解特別是內蒙古的橋樑和紐帶。為了符合蒙古國網站風格和網民接受習慣,該網站在近兩年的改版中,邀請了蒙古國網路設計專家,進行了網站頁面製作和頻道設計,是目前最具權威、最具影響的對蒙斯拉夫蒙文新聞信息服務網站。

索倫嘎俄文新聞網於去年年底推出。這是站在全球角度,從國情和民眾立場出發,面向俄羅斯聯邦,尤其是蒙古族為主體民族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及遠東國家,使用俄文客觀地介紹,傳播形象。(杜一娜 樊凡 周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