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圳房價還會漲,沒買房的咬咬牙趕緊買!

本文為5月5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的演講,主題為《轉折點上的經濟》。以下為演講全文(有所刪減):

深圳的房價還會漲,沒買房的現在可以咬咬牙趕緊買,有了房的也不能高興太早,漲得越高將來跌得越狠。

未來的宏觀經濟非常確定,「L」型長尾巴還將持續三五年時間,具體要走幾年,取決於政府接下來怎麼做。

1塊錢人民幣的投資能夠帶來新增GDP只有7分,不等於0也差不多了。所以這個時候投資怎麼都拉不起來,一旦到資本收益等於0的時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1

追加資本投入雖然可以帶來GDP的增加,但是每一單位投資所產生的收益越來越低。

在講這些內容之前,我介紹一個理論分析框架(生產函數),有助於我們理清轉型的來龍去脈。

這個數學公式的左邊Y是GDP或者是企業的產出,右邊有幾個字母,A代表技術,K代表資本投入,L代表勞動投入。

這個公式就是一個投入產出的關係。國家的經濟、GDP也就是左邊的Y由什麼決定?由三個因素決定: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和技術水平。

企業的產出同樣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表達,左邊是企業的產出或者產值,右邊是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資本與勞動的投入。

用這樣一個公式想要表達什麼觀點?這個公式是一個經驗公式,用世界各國的數據進行驗證,這個公式大體都是成立的。

企業層面上我們沒有做太多的分析,從概念上大家都可以接受,一個企業它的資本投入或者產能越高,勞動力雇傭得越多,它的技術水平越高,它的產出就越高。

這個經驗公式用來區分兩類性質不同的增長,來區分兩類性質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

一類經營模式或者是增長模式是「數量型增長」,就是單純依靠資源的投入,依靠資本和勞動的投入來驅動增長,K和L增加,左邊的Y增加,這叫數量型增長。

第二類增長是「效率型增長」,不是靠K和L而是靠提高A,A代表技術水平。這個A不是我們狹義理解的技術,他是廣義的技術,包括了制度的因素。

效率型增長的特點是,如果A的數值更大,你不用增加資本的投入和勞動的投入,左邊Y也會更高,所以他是依靠提高K和L的效率來驅動增長,而並不是靠增加資本和勞動的數量來增長。

同等數量的資本和勞動,如果效率更高,不必再增加人、不必再增加產能,也可以獲得產出的提高。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手機生產廠,它的生產能力是給定的,如果生產蘋果手機,這是什麼樣的產值?如果生產小米手機,那又是什麼樣的產值?兩種不同的產品反映在公式的A上,蘋果所代表的技術水平不是小米手機能夠相比的。

所以技術水平的提高,你不必增加產能,不必增加人力的投入,可以獲得更高的產出。這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增長模式。

一類是數量型增長,一類是效率型增長。

這兩類增長模式本質的不同就是數量型增長無法持續,它依靠不斷地增加投資、增加資本,這個增長雖然在一個時期內能夠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無法持續。

為什麼無法持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核心的經濟規律,這個經濟規律叫做「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這個詞聽起來好象有一些太學術化,我解釋一下實際上大家都可以理解,這是常識。

在其他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追加資本投入雖然可以帶來GDP的增加,但是每一單位投資所產生的收益越來越低。

我們設想一下農民種一塊地,假設在剛開始的時候,農民完全是用勞動種這個地,他沒有什麼資本的投入,沒有拖拉機、化肥、灌溉設備,完全就是靠簡單的勞動工具來種這塊地。

大家設想一下,在純體力勞動的情況下,畝產能夠達到多少?

我們去陝北下鄉的時候,當時畝產只有300斤,所以「大躍進」時期有人說畝產萬斤,但凡有一點農業生產知識的人就知道怎麼可能是萬斤呢?

我怎麼也想象不來陝北的土地上能夠產出萬斤糧來,我們當時只有300斤畝產。

現在我們再想象一下,給農民配一台拖拉機畝產能夠增加多少?大概能夠增加100斤左右。如果能夠提高100斤現在是畝產400斤。

我再給他增加第二台拖拉機,各位想一下第二台拖拉機帶來的增產效果是多少?要比第一台要少,因為土地已經深翻過了,第二台拖拉機再來深翻一遍,他的效果就比第一台要差。

我們設想第二台拖拉機帶來的畝產是50斤。配第三台拖拉機的時候呢?增產效果是0,也許是5、6斤。繼續增加資本投入總會到達一個點,在那個點上追加的資本沒有任何影響。

這就叫做「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

當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到0的時候,你再追加資本,沒用了,畝產不增加了。

2

不斷下降的GDP增長率印證了經濟增長的模式是兩種模式當中的數量型增長,而不是效率型增長。

畝產不增加了,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系列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不管你再投入什麼,GDP增長不動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說這個國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後是什麼?

所謂的中等收入大概是人均收入1萬美元左右,中等收入陷阱並不是說1萬美元的人均收入是一個魔障誰也過不去,好像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在這個數字面前世界上發展家紛紛敗下陣來,而是說一個國家通過工業化可以實現經濟增長,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工業化所帶來的增長動力消失了,經濟增長缺乏新的動力,於是就停在1萬美元左右。

78年開始的時候,經濟是一個資本、裝備嚴重不足的經濟,那個時候你進行投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工業設備,可以很快地增加GDP。

但是現在用大機器裝備各行各業的過程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在這個時候再增加資本投入沒有用了,因為它的收益等於0了。

我們看到過去幾年間,的GDP增長在不斷地下降,儘管每年政府增加的投入並沒有減少。

09年的時候4萬億,4萬億那只是一個符號,真正的投入是十幾萬億,現在我們談40萬億,又加了一個0。

可是GDP增長為什麼還在下滑呢?因為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

所以我們現在在宏觀現象上看到一系列的數字下滑,它只是表明經濟規律正在發生作用。

不斷下降的GDP增長率印證了經濟增長的模式是兩種模式當中的數量型增長,而不是效率型增長。

當資本的邊際收益等於0或者是接近0的時候,農民還要提高畝產怎麼辦?

農民說「三農」政策執行得很好,我現在已經有三台拖拉機不要再給我拖拉機了,因為沒用。

現在還要增產怎麼辦?這要去找袁隆平院士,跟他討一些良種,跟袁隆平院士講,現在靠資本積累拖拉機無法提高畝產了,噴灌機、拖拉機都有了,化肥也用了,畝產已經到頭了。

如果要繼續增產,我向您討教,能不能用優良的品種給我,我可以繼續增加畝產。

袁隆平院士的優良品種代表的就是A,就是技術含量的增加。

袁隆平院士的種子不是老天給的,是他多少年辛辛苦苦經過科學實驗、經過篩選得到的種子。

這個種子比農民一般的種子技術含量要高得多。

如果我們找袁隆平院士,那就是把農業生產的動力從資本積累轉向了技術創新。

這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核心內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經濟規律。

通過資本積累來驅動經濟的增長無法持續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當資本邊際收益等於0的時候再增加資本沒用了,增長停止了。

所以靠資源數量投入的增加來驅動經濟的增長是無法持續的,而通過A的增加來驅動經濟的增長是可以持續的,為什麼?

因為人類認識自然、認識經濟的能力是無限的,因為技術進步是無止境的。

從工業革命開始我們就在提高A,比如蒸汽機,蒸汽機的效率比人力、比畜力、風力、水力有效得多。

蒸汽機之後又有電力、鐵路,工業革命以來200年現代世界經濟的增長,依靠的不是政府的刺激性政策,主要依靠的是技術進步。

從蒸汽機一直到今天的互聯網,不斷地技術進步推動了A,保持了工業革命以來現代世界經濟的增長,也保證了經濟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的增長。

當然你不能夠把這兩種增長動力截然分開,我們只能在概念上把它分開,來理解經濟當前所面臨的困境以及擺脫困境的方法。

3

沒買房的不要過度悲傷,你咬咬牙就買了吧,因為以後還會漲。有了房子的也不要太高興,漲得越高跌得越狠,將來跌得越狠。

目前的資本邊際收益是不是等於0了?我們是不是已經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了?

我的判斷是:是的。從數據上來講,大概在1990年代晚期,1塊錢人民幣的投資可以帶來大約4毛錢到5毛錢的新增GDP;

今天或者說去年,1塊錢的投資能夠帶來多少新增GDP?今天是不是投資邊際收益等於0了?

我們看到的統計數字是,在過去的大概十幾年間,1塊錢投資收益從4-5毛錢一路下降到了今天的7分錢,1塊錢人民幣的投資能夠帶來新增GDP只有7分,不等於0也差不多了。

所以這個時候投資怎麼都拉不起來,邊際收益接近0了。

另外一組數據——企業的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去年的下半年全是負增長,企業的產品出廠絕對價格在不斷地下降。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產能過剩。

在過剩產能的壓力下,企業競相降價,試圖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試圖保住自己的銷售。

產能過剩是什麼意思?產能過剩就是的各行各業已經不再需要新的投資了。

在出廠價格不斷下降的時候,你如果有新的投資進行,這個投資收益是多少?投資收益是負的。

所以我們不僅已經過了投資收益等於0這一點了,而且已經掉到0點以下了。

各行各業的過剩產能很清晰地告訴我們,過剩產能一定會導致PPI的負增長,而PPI的負增長意味著資本積累現在已經過度了,資本的收益等於0甚至等於負的,也就是說投資根本無法回收。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一些經濟現象很容易理解了,現在有一個詞叫「脫實向虛」。

政府很著急,給你們一點錢你們不投入實體經濟拿去幹什麼了?炒股票。

2015年經歷了一次大股災現在誰也不敢炒了,去年就炒房子,深圳房價去年漲了2倍,深圳的房價還會漲。沒買房的不要過度悲傷,你咬咬牙就買了吧,因為以後還會漲。

有了房子的也不要太高興,漲得越高跌得越狠,將來跌得越狠。

中央銀行印鈔票,這些錢就是不往實體經濟去,你抱怨有什麼用,政府老是說「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你怎麼引導他也不去,因為實體經濟的收益等於0了,所以他不去實體經濟了。

要想讓資金進實體經濟要想別的辦法,在資本普遍過剩的情況下,在產能各行各業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資金不會進實體經濟。

所以在這個時候印鈔票,除了製造通貨膨脹沒有其他任何的效果。

一旦到資本收益等於0的時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意味著宏觀政策失靈,「脫實向虛」只不過是宏觀政策另外的一個反映,宏觀政策這個時候沒有用了。

政府去印鈔票,鈔票不進實體經濟,去炒資產價格;財政政策也失靈了,財政政策不能增加GDP,我們知道大部分的財政投資進入實體經濟,民間的投資大幅度地下滑,是因為收益等於0,政府衝進來投資,結果就是更多的過剩產能。

所以這個時候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那是非常荒謬的。

因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實際上都是為了拉動投資。

可是我們的經濟已經不需要資本了,你投資幹什麼?這個時候政策不應該是刺激需求。

4

我們發現貨幣供應和價格指數高度相關,去年下半年的PPI小尾巴翹起來,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的貨幣放水。

這個時候經濟增長怎麼辦?更多的投資意味著更多的產能,更多的產能意味著PPI還會繼續下降。

PPI去年的下半年為什麼上來了,有人說經濟企穩反彈在即,去年下半年PPI小尾巴為什麼翹起來了,這是不是經濟企穩的標誌?為什麼起來了呢?

分析一下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貨幣供應(狹義貨幣M1)。兩者什麼關係?兩者正相關關係,誰是原因誰是結果?

貨幣是原因,價格是結果。我們發現貨幣供應和價格指數高度相關,去年下半年的PPI小尾巴翹起來,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的貨幣放水。

去年上半年M1增長率從5%左右突然增加到25%,貨幣增長速度在很短的時間裡提高了這麼多,當然會反映在價格上,所以這個小尾巴翹起來了。

有人說這個小尾巴翹起來表明經濟已經企穩了,我認為沒有。這個翹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央銀行又放水了。

說好的供給側改革呢?怎麼又跑到需求側去貨幣放水了呢?怎麼回事?不清楚。

現在我們的政策層面上到底是怎麼樣操作的?目的是什麼?要實現什麼目標?現在學者一頭霧水。

我們搞不清楚宏觀政策是怎麼制定的。現在我自己越來越多的時間用在微觀層面的研究,宏觀層面沒法研究了,越研究越糊塗。

有人就說經濟反彈了,尾巴翹起來是不是U形的右邊?去年5月份權威人士講經濟不是U形更不是V形而是L形,這個我是同意的。

有人說U形已經走出來了,並沒有走出來,主要是因為中央銀行的放水。

市場上關於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已經企穩反彈,但是在學界我所聽到的基本上是共識,經濟仍然處於L形,而不是U形。

學界爭論的L形到底是這一豎還是一橫,沒有對L形有爭論。

我個人認為,我們現在在這一橫上,這一橫還要橫很長的時間,並沒有走出來。

除了貨幣放水以外,反彈還有其他的原因。

一個是去產能,去產能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它的影響遠遠低於貨幣放水。

還有是庫存周期,因為去年各行各業的庫存是歷史最低水平,為了補充庫存,需求起來了一點,造成了一個反彈。

5

再增發貨幣,目前的房價、匯率都保不住

現在我們是「捉襟見肘」,拆了東牆補西牆,管了這頭管不了那頭,是一種非常窘迫的狀態,這就是經濟的現狀。

今年怎麼樣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今年以來這條紅線(貨幣供應——狹義貨幣M1)一直在下,預示著今年下半年經濟跟著這條紅線下去。

你會說,這紅線效果挺明顯的,為什麼不繼續把它拉上去呢?

再把它拉上去深圳老百姓怎麼活啊?

深圳的房價還要漲到什麼地方去啊?

現在政府運用手中所有的行政手段在打房價,在限購、限價、限貸,現在還敢再增加貨幣供應嗎?

再增加貨幣供應行政手段都控制不住房價了。

所以這個紅線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往下滑了。資產價格的暴漲是政府收縮貨幣的一個原因,政府收縮貨幣的第二個原因是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面臨巨大的壓力,要再增加人民幣的供應,人民幣匯率會進一步地貶值。

現在在匯率的控制上也是幾乎動用了所有的行政手段,資本賬戶相當於關閉掉了。

大家都能夠感受到,現在到香港去買保險,卡在那裡刷不出來,換一點外匯把你當犯人審。

你到銀行換一點外匯,問你N多個問題,恨不得就假定你是一個在逃犯人一樣。

用所有的手段控制了資本賬戶,維持了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如果再增發貨幣,連目前的匯率都保不住。

現在我們是「捉襟見肘」,拆了東牆補西牆,管了這頭管不了那頭,是一種非常窘迫的狀態,這就是經濟的現狀。

所以企業界的朋友對於未來宏觀經濟嚴峻的形勢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隨著貨幣的再次收縮,今年下半年經濟的數字會繼續往下走,這個L形還很長。

關於L形要走幾年,取決於政府接下來要做什麼,如果做得對,這個L的小尾巴會很快結束,如果政府在改革中無所作為,我們在L形中繼續往前走。

6

供給側就是要提高企業的效率,在提高企業效率的方面我們不需要什麼政策,但是我們需要制度保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種數量型增長已經是沒有多大空間的情況下,中央政府在過去的幾年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政策方向的改變。

這個政策方向的改變由於後續的解釋不甚清晰,引起了市場和民間思想上的混亂,以至於現在我們對政策方向的改變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這個政策方向的改變就是在投資拉動已經失效的情況下,我們在政策上提出的基調是什麼?

第一是「新常態」,新常態就是各位不要再預期10%的增長了,不會再有更高的增長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甚至不要再預期8%的增長了。

6.5%僅僅是一個數字,真實的增長率誰知道啊?反正很低就是了。6.5%就是統計局的一句話,高速增長的階段過去了。

第二,提出來「供給側」,等下我會講什麼叫供給側。

這兩個政策的轉向,實際上反應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經濟處在一個轉折點上,我們現在已經從需求側轉向了供給側,轉向供給側實際上就是我們多年呼籲的效率型增長,轉向供給側就是從K和L轉向A。

為什麼說轉向A?因為A是技術水平,誰決定了技術水平?不是工信部、不是科技部,工信部和科技部只決定科技項目的補貼,不決定技術水平。技術水平是企業決定的。

企業在供給側還是在需求側?企業在供給側。所以供給側一提出來以後,本人表示支持供給側的轉向。

我的學生取笑我,他說「教授,你很少跟中央保持一致啊。」我說「你說的還不對。不是我跟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跟我保持一致。

OK?」我們呼籲了這麼多年要效率型增長,政府終於同意了,當然他的說法是供給側,我們的說法是依靠效率的提高來驅動經濟的增長,而不是依靠政府發鈔票、花錢,搞地方平台、投資,不是依靠這套東西,是依靠企業效益的提高。

所謂的供給側政策,一切圍繞著企業效率的提高。

這在目前我們看到的官方文稿中也罷,媒體的文章中也罷,都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供給側就是要提高企業的效率,在提高企業效率的方面我們不需要什麼政策,但是我們需要制度保障。

企業的效率怎麼提高?要靠技術創新。

我們關於供給側的討論應該圍繞著企業效率,也就是圍繞著如何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

7

轉型不等於轉行,轉行確實找死

轉行恰恰用你的短處在跟行業中已經建立起優勢地位的企業進行競爭,所以我一再強調,轉型不是轉行。轉型往往要求在你最熟悉的企業中來思考,來改變現狀,來求得生路。



如果政府不接受企業怎麼辦?宏觀政策我們無力影響,企業只有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創新。

當前我看到了不少企業對於創新存在著一些模糊的認識,大家都意識到創新轉型的迫切性,但是又感到似乎是落入了一個轉型的悖論。

我的學生跟我說「教授,我現在發現如果不轉型的話是等死,轉型是找死。

你看這兩種死法哪種更好一點?」我說「之所以有這種悖論,是因為你對轉型存在著錯誤的理解。」

我們有一些企業家把「轉型」錯誤地理解成「轉行」,轉型不等於轉行,轉行確實找死。

轉型能夠闖出一條生路。為什麼轉行是找死?

因為你轉行到了一個全新的行業,你沒有行業的經驗,你沒有客戶的基礎,你沒有團隊,你不熟悉監管團隊,不是找死嗎?

有一個故事叫做「賽馬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精神是什麼?當人家出上馬的時候你出下馬,當對手出中馬的時候你出上馬,當對手出下馬的時候你出中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要揚長避短,要以人之長擊人之短。你轉行是以己人短擊人之長,那不是找死嗎?

就像冷兵器時代的僧格林沁騎兵馬隊衝擊洋人的長槍大炮一樣,那不是找死嗎?要用你的長處在市場上競爭,不是用你的短處。

轉行恰恰用你的短處在跟行業中已經建立起優勢地位的企業進行競爭,所以我一再強調,轉型不是轉行。轉型往往要求在你最熟悉的企業中來思考,來改變現狀,來求得生路。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彼得德魯克寫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是1984年出版的,今天我們讀起來沒有任何時之感。

德魯克在這本書里提了幾個觀念我非常贊同,一個觀念就是「創新需要專註」,第二個觀念就是「創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創新在傳統行業中照樣可以進行。」

德魯克用1980年代美國的數字說明,創新型企業3/4來自傳統行業,只有1/4是來自科技行業。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我不是互聯網、我不是大數據,我不懂人工智慧就不能創新。

錯了,你是賣蔥的賣蒜的,你是炸油條的、開飯館的,你是做鞋的、做衣服的都可以創新,創新有高科技當然好,但是並不以高科技為前提條件。

德魯克在這本書裡面舉了很多傳統行業的創新,這些創新都收到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沒有什麼高科技。

8

創新案例

1麥當勞

我們只介紹一個麥當勞,他是一項偉大的創新,由於這項創新一個新的行業誕生了,就是快餐業。快餐業是由麥當勞創新的,在麥當勞之前沒有快餐業。

麥當勞的創新始於紐約的一個奶昔機的供應商,這個奶昔機的供應商發現,他每年奶昔機賣得最多的是加州一家漢堡店,每年都是加州這家漢堡店向特訂購最多的奶昔機,他自己好奇,為什麼每年都是他呢?於是他就飛到加州去看這家漢堡店。

這一看發現果然與眾不同,在麥當勞之前漢堡是怎麼生產的?漢堡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員工在一個工位上負責漢堡包的所有製作工序。

從切麵包,到切菜片,到炸肉餅、抹醬、打包、賣給客戶都是一個員工來做。

這種生產方式有什麼問題?效率低。產品質量不夠標準,這是兩大痛點。

不同的工人炸肉餅,有的人炸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出來的味道不一樣,客戶感受一個店裡買的漢堡味道不一樣,他的產品的品質一致性無法得到保障,更不要說印度的漢堡包和的漢堡包了,那更不一樣。

這是一個統點,產品品質的一致性無法保障。

第二個痛點是效率低,效率低體現在哪裡?一個人要依次完成所有的工序,製作時間長,製作時間長意味著客戶的等待時間長。

我要等著你一塊一塊做,這個漢堡包的製作就跟家裡家庭主婦做飯一樣,他是一道一道工序做的。

這家漢堡包的商店不一樣,他是把在同一空間點上不同時點上完成的工序分佈在不同的空間點上,在同一時點完成。用空間換時間。

切麵包的專做切麵包,切生菜和番茄的關門管切生菜和番茄,炸肉餅的專門管炸肉餅、抹醬的專門抹醬……把漢堡包的單工位製作變成了流水線的生產,解決了問題是每一道供需都標準化了,因為他是由一個工人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他把不同的工序在不同的空間上同時完成,縮短了製作時間,也就是減少了客戶的等候時間,所以這家漢堡店顧客盈門,每年都向紐約的奶昔機供應商訂購最多的奶昔機。

這個紐約商人叫做克拉克,他大受啟發,馬上跟加州的漢堡店的老闆講,說你想退休嗎?老闆說我還年輕,我還想干。

他說你別幹了,你要多少錢?我把你這個店買了。

出了一個很高的價錢,漢堡店的老闆拿著錢高高興興環遊世界了,他把這個店買下來以後,把這種生產方式推廣到全美國,一家一家地接著開店。

這就創造了快餐業,這就是麥當勞的由來。

你看一下麥當勞的創新,用了高科技了嗎?沒有任何的高科技。

就這樣造了一個大市值的公司,而且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快餐行業。今天我們看到的快餐業肯德基、漢堡王等等,全都是學的麥當勞。

麥當勞是第一家。所以傳統行業照樣可以創新,沒有高科技同樣可以創新。

這是我們企業在創新的道路上需要澄清的一些誤解。

當然還有剛開始的第一個誤解,那就是「轉型就是轉行」,錯的,轉型不是轉行,只有在一個行業專註地去經營,長期地去耕耘和積累,才能發現你那個行業中的痛點問題是什麼,才能夠針對這些痛點的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德魯克在這本書裡面舉了很多的例子,他都說明:創新需要專註。創新不一定需要高科技。

最近我在下面看了很多的企業,的企業還是有希望的,我之所以到深圳來心情比較愉快,也是看到了一些企業在積極地思考如何進行創新。

從這些企業身上我看到了經濟的未來,一回到北京,全都是霧霾,未來是什麼都看不清。

2海底撈

我看到的傳統行業的創新,有的用了新技術,有的沒有用新技術,照樣做得不錯。比如說有一家火鍋店叫海底撈,我在深圳也去過海底撈,發現他確實有創新。去過海底撈的發現海底撈的發現在哪裡?服務非常好。

他的服務和其他的企業、和其他的這一些餐飲業的服務不一樣在什麼地方,我個人感覺,作為客戶的體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個人感覺他的服務恰到好處,並沒有高高在上,也沒有低聲下氣,我們的服務業就是這兩個極端,比如你一進門他點頭哈腰說「先生您來了」,弄得你很不舒服。

海底撈的服務讓你感到很親切,恰到好處。

海底撈最難得的是,你到全國各地哪一個地方的海底撈去,他的服務一致性很高,基本都是這個服務,並不是說深圳這個地方的海底撈的服務讓你感到舒服,濟南那個地方又讓你感到難受,不是的,他全國都是一樣的。

這要求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一定是有他獨特的地方,我沒有做具體的深入調查,也就是說海底撈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做了創新,這也是我們講的創新的一個內容。

我還觀察發現,海底撈有一些小的創新積累起來,就使得他成為一個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品牌。吃火鍋有一個客戶痛點,油煙。

於是有一些火鍋店就在涮鍋上面架了一個吸煙機,但是噪音太大。

本來幾個朋友周末約了到餐館里去聊聊天,把抽煙機一開聲音很響,彼此聊天氣氛都沒有了,因為你要喊著說對方才聽見。

海底撈沒有那個罩子,他的油煙怎麼解決?他的油煙解決是在涮鍋的周邊全開了槽,油煙一出來就從涮鍋周邊的槽吸走了。

你用大罩子我不用大罩子,我在涮鍋的邊上開槽,開風口,把油煙抽走,這就是創新。

微小的創新可以積少成多,最終客戶能夠體會到,你這裡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出差但凡想吃涮鍋的時候一定會先找海底撈,然後再考慮其他家。

這個就是創新,他沒有什麼高科技。

3老乾媽

老乾媽行嗎?

人家就做辣醬,也是不炒股、不賣樓、不做金融、不上市,人家把這瓶辣醬賣到了全世界,無論人走到哪裡,都可以買到老乾媽辣醬。

我在悉尼、紐約、巴黎都可以買到老乾媽的辣醬,他的全球銷售體系一定有獨到之處,他是怎麼做到的?

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所在這個行業沒有什麼好做的,一定要跨界轉移到高科技行業中去,不是這樣的。

就在自己最實際的行業中我們照樣可以創新。

9

小結

總體來說的宏觀經濟現在沒什麼好看的,大家都說未來宏觀經濟有很多不確定性。

在我看來未來宏觀經濟沒有什麼不確定性,非常確定的,就是L形的長尾巴,大家不必對宏觀感到焦慮,焦慮的原因是我們難以把握,其實現在宏觀我覺得很好把握。

你就準備好L形的尾巴還有個三五年就好了,不必再為這些事情再花時間費腦筋去思考。

要思考的是在長L形中企業怎麼辦,從過去的製造轉向研發,從過去的市場份額轉向思考創新,轉向產品,專註產品、專註技術。

以企業家的才能,以市場的巨大,我相信只要我們下決心轉型,這個任務是可以完成的。

而只有的企業能夠創新,不斷地保持活力,的宏觀經濟未來就有希望。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累計更正11項內容!樂視這份「奇葩」年報,讓全市場大跌眼鏡

樂視涉嫌「挪用」13億事件:騙貸還是清白?周航和樂視誰在說謊?

上市公司巨虧26億元,高管酬薪卻漲173萬元!看看王石年薪拿多少?

想去雄安新區炒房?還是歇歇吧

大資金要來了! 內地保險公司紛紛表態要加倉港股

朴大媽入獄,樂天四面楚歌,三星關閉官網,韓國經濟要完?

限購風波下「首付」越來越難搞?他們挖掘出了這些招數來對付...

騰訊12天壕賺5億美元,與特斯拉的天價「跨國戀」能否開花結果?

B股跳水,把A股也帶溝里去了!背後的原因居然是......

川普稅改進程未卜,市場恐慌...美元美股潰敗,亞洲股市跟跌!

是誰推高了順豐的股價?一日蒸發近百億! 投資者要注意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