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 | 「清華免試錄取澳籍學生,十年寒窗不如移民澳洲」 能信嗎?

置頂《澳洲財經見聞》,隨時獲得最新澳洲財經資訊

歡迎原創作者主動投稿

點擊文章底部「寫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觀點

覺得字體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進行設置,把字體調大

喜歡就分享出去,讓原創充滿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6884字|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

今年年初,隨著頂級大學——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招生簡章的公布,關於其「免除筆試」,只要中文達標就可入校學習的超低門檻隨即成為公眾詬病的對象。不少網友認為,海外華裔學生僅憑一紙外籍身份,就可以超越數以萬計為進入清華而備受煎熬的莘莘學子,顯然極不公平。同時因為門檻不高,也促使很多華人家長不遺餘力地慫恿孩子報考清華,以實現自己年輕時沒有實現的夢想。

網友調侃「移民又添新理由」。移民行業人士更是趁機再下一城,打出了移民廣告:早移早拿卡,解放高中生,殺個回馬槍,輕鬆上名校!

清華大學頒布《2017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大學部)招生簡章》中寫道:從今年開始,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不用進行校方的筆試,而以往所有申請清華大學大學部的國際學生都需要先參加4-5個科目的考試然後再加試或者面試后錄取。

從簡章來看,外國學生想報考清華大學只要通過一個叫做HSK的漢語水平測試就可以。此消息一經報道,不少網友質疑,這項考試標準完全無法和國外英語授課學校所要求的雅思、托福的標準相比。HSK的考試要求裡面寫著:達到HSK漢語水平,需要掌握1800個漢字。更有內地清華學生留言,說其實很多國際學生完全沒達到這個標準,只會說「你好」「謝謝"。

而對此,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給出的回應是「這麼做,是為了與國際大學的入學申請接軌」。

對此事大多數社評都傾向於指出:清華大學的這一做法,最具爭議的地方是可能加劇教育不公平。能拿到國外護照的,都是不一般的人。如此下去,優勢教育資源必然向少數有錢人流失,加劇了教育的兩極分化。

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閱讀導航

一、免試上清華,是真的!但沒那麼容易

二、為什麼出台免試上清華政策?

三、降格、降價錄取,也確實存在

四、「免試上清華」風波,折射教育不公焦慮

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學 VS 澳洲大學

結語:當今社會,大學排名對國家的意義、大學發展方向

免試上清華,是真的!但沒那麼容易

針對網路上各種聲音,清華大學回應:從今年開始,清華確實將開始推行大學部國際學生「申請-審核」制,以期選拔更優秀的國際學生。申請-審核制主要有兩個環節,網上申請和綜合測評(材料評審和面試)。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大學部)申請系統,真實完整地提交申請材料。申請材料包括:國家和北京市規定的國際學生招生相關材料和證明。其中《教育部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對移民規定如下: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國外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簽章為準)。

已有的國家/地區統一高中畢業考試成績單或國際學生高中階段的學業成績(GPA或排名)。各國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筆試成績,包括但不局限於SAT、AP、A-level、各國聯考成績等,並作為重要錄取和考核依據。獲獎證書、其他大學錄取通知書等輔助證明材料。HSK成績。

由於清華大學部課程採用中文教學(部分課程採用雙語或英語教學),且絕大多數專業的國際學生和學生一起編班上課。因此,要求所有申請者提供HSK成績,但僅作為其中一個基本申請條件,並非錄取依據。除上述申請材料外,根據情況還可以要求申請者提供其他補充材料。

如果拋開「免試上清華」這樣的標題黨,仔細閱讀補充材料的要求,就不難發現,其實申請-審核制這個新的錄取方式門檻將會更高。

提交申請材料后,清華將組織專家,對申請材料進行匿名評審,並經過嚴格面試等綜合考核環節后,最終擇優確定錄取名單。而對於設計學類、美術學類的學生,還需要再進行專業加試,以此保障生源質量。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選擇到清華學習,在清華留學生中,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也日益增多。而且,清華此次實施大學部國際學生的申請-審核制后,由於擴大了優秀生源的申請範圍,實際上增大了申請者的競爭難度。

2016年9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開學,迎來了首批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111名學生,其中畢業於哈佛大學等美國常春藤盟校的學生就有20多人,申請成功率僅為3.7%。

清華在國內的招生錄取規模,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維持在3300人左右。而國際學生招生名額不擠佔國內學生名額。進入清華的國際學生,將與往年一樣,按照國家和北京市的有關規定,享受獎學金申請政策等。

居住在美國華盛頓的美籍華人的譚女士,她的女兒作為今年清華大學的一名國際新生,兩個月後將前往北京,就讀於這所蜚聲海內外的頂級學府。

譚女士在採訪中表示:申請清華大學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首先,滿足申請資格並非僅僅是漢語過了五級就可以的。所謂免筆試,是指不用像以前那樣,飛到去參加國內的考試,但仍需要申請人提交自己的SAT/ACT成績、高中各科成績、課外活動情況、個人簡歷,以及老師推薦等等,一樣兒也不少。

另外,除了SAT成績,而且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申請者還必須提供相關課程SAT II的相關成績(各門課程滿分800,要求申請者至少達到650分)。

除此之外,申請者還要額外加試漢語。對從小生活在海外的華裔學生來說,中文聽、說還好,讀和寫就吃力了。因此,通過考試達到中文五級並非輕而易舉。

再則,即使你有資格申請,但並不代表就一定有資格去讀。申請清華的外籍學生很多,要經過各方面充分考量才可以決定錄取與否,其難度一點也不亞於國外大學。

譚女士說:免筆試不是不考試。起碼SAT要考,並且成績要好,否則就沒有競爭力。即使這些都達標了,還需要清華面試。面試問題往往會遠遠超出一個普通高中生的知識範圍。

由此看來, 「免筆試」並不等於免試入學。所謂的,輕而易舉上清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兒?

為什麼出台免試上清華政策?

清華校方在官方回應中表示,這是為了提高學校在國際上的聲望和水平。這一回答一開始讓人感覺莫名其妙,因為大學應該是先具備過硬的實力和世界聞名的好聲譽,才會吸引大量的外國留學生慕名而來,而不是反過來靠低門檻大量引進良莠不齊的外國學生充門面。

然而,當查找到「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的排名細節后,終於有了頭緒。

上圖為清華大學最新的2016年的排名,整體排名第24位,相比2014年算是巨大的躍升。圖中可以看出,QS世界大學排名的依據分別為「學術名譽」、「僱主中的聲譽(反映畢業學生的工作水平)」「師生比例(反映師資和教學質量)」、「論文引用」、「國際師資」和「國際學生」。可以看出清華大學的前幾項排名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國際師資和國際學生兩項卻是相當刺眼的短板。

那排名世界第二的斯坦福大學的各項評分如何呢?

上圖可看出,斯坦福大學的國際化程度相當高。然而,這幾項評分的權重其實是不一樣的。據QS自己提供的資料,「學術名譽」要佔40%的權重,而國際師資和國際學生則分別只佔5%的權重。

而這樣,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清華大學是否太「迷信」QS了?為什麼QS說要評比國際學生,清華就要追隨呢?我們再看看清華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世界大學排名。在THE榜單上,清華大學總分名列世界第35名,其中「國際觀」這項也非常低。

這些對比可以看出,清華大學很可能是為了提高世界大學排名,扶起自己的最短板項目而出台這個政策。若真如此,確實可以理解。

清華大學針對國際學生的一系列招生政策引發了許多反對質疑的聲音,除了「免試上清華」的噱頭之外,另一個備受爭議的方面是內地學生要申請清華獎學金要遠比國際生難得多。

根據《清華大學新生獎學金獎勵辦法》,「對聯考成績居全省第一名或者高中階段獲得國際奧賽金銀牌的學生給予一等獎學金」,而所有報考清華大學的外籍考生,均可申請政府獎學金;已經在北京就讀高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申請獎學金。前兩年,北京大學的「燕京學堂」項目也因為區別對待國內外學生飽受爭議,不少人認為這種做法是「崇洋媚外」。

其實,清華留學生門檻低與崇洋媚外無關,根源在於清華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太低,對國際生的吸引力不強。可一定的留學生比例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準。

從哈佛劍橋牛津等國外一流大學來看,他們的留學生比例都已超過20%,有很多大學達到30%,而清華大學的比例只有5.8%左右,所以這些年來它在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招生的力度,

對於網友關於「國內學生進清華大學比較難,國外學生進清華的門檻比較低,那為什麼還要把名額給國外的學生」的情緒,從學校的辦學角度來說,不可能不招留學生,那這樣它就完全變成一個內地的學校,不可能變成一個國際一流大學。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國內一直以為清華已經辦出世界一流水平,但在國際範圍內,清華的世界吸引力可能就如內地的一所地方大學部對內地學生的吸引力。這就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巨大差距。

如果只是以國內的聯考統一分數來選拔學生,只招學生,那結果只會使得大學的國際信譽越來越弱,因此招收國際學生和崇洋媚外沒有關係,這是躋身一流大學必須要有的多元標準。

降格、降價錄取,也確實存在

但不論此前媒體大批報道是否存在著過度解讀的情況,清華大學對國際學生降格錄取確實存在,加劇教育不公平的可能性也不可否認。

世界一流大學為全世界培養一流人才,高比例的外國留學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標誌之一。大學要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具有吸引全世界一流學生的能力。

但必要意識到的現實是,大學包括北大清華對於國外留學生的吸引力是不夠的。

清華大學在招收國際生時的標準和英美一流大學相比低得多得多。

如果採取同樣招生方式,比如需要提供統一測試成績和綜合表現等,讓學校進行考察評價的話,那現實可能是哈佛招1000個人,有10000個人申請,學校招1000個人,可能只有2000個人申請。那很顯然,不管是筆試還是面試,清華的標準都不可能和別的學校相比。」

如果美國、英國、日本的學生到清華、北大攻讀6年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國求職,卻不能與哈佛、牛津、東京大學5年甚至4年畢業的博士競爭,就難以吸引他們到學習。

目前一流大學對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學生單獨考試,確實是降格以求,但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就好比早年間的招商引資,哪怕一開始進來的不是什麼高科技企業,而是什麼「三來一補」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但是,只要心態開放了,國門打開了,終究會把高端製造業、高端技術和人才吸引過來的。

當年招商引資也給了各種優惠,相對於國內企業來說,確實是不公平,但若不是如此,外資恐怕就不會來,也不會有今天的局面。

據了解,給國際學生設低門檻的做法並不僅限於大學,在韓國、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國外有的一流大學在刷掉一批擠破頭的本國考生的同時,大部分學生卻能通過其他一些捷徑可以進去。

大批湧入的學生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甚至此前還有報道指出:「日本頂尖大學里招收了很多聯考失敗者。」可見日本人對於這樣的政策也是相當不滿。

另外,除了降格錄取,一流大學對外國留學生還存在著降價優惠錄取情況:

目前,來華留學生學費標準仍沿用1998年《關於調整自費來華留學生收費標準的通知》及附件《自費來華留學生收費標準》。這兩個文件規定,在華留學生文科類大學部生學費應定在1.4萬~2.6萬元人民幣/年,理科類可適當上調。

如今,留學生生均成本早已超出學費上限,但2014年北大招收國外留學生學費標準仍為文科2.6萬元/年,理科3萬元/年。

而外國大學在招收「非本地居民新生」時,一學期學費動輒就需要10多萬人民幣,也就是20多萬人民幣/年。而對本地居民最高收費額度不過幾萬,另外還會有助學金政策。

換算下來,美國和英國學生到留學最多每學年只用交學費3萬元人民幣,而學生到美國、英國、澳洲則要每學年交學費逾23萬及28萬元人民幣。

這些國外一流大學體現了他們學費定價的基本理念——國際學生不交稅,所以費用要高,而且這是貿易,可以超過教育成本。就是如此高昂的價格,海外學生,尤其是學生依舊對其趨之若鶩。而現行的低價學費卻並沒有非常吸引人。

由此看來,提高大學國際競爭力,只是改變招生策略,提供優惠政策治標不治本,實實在在的提高自身教學質量才是硬道理。

「免試上清華」風波,折射教育不公焦慮

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這些標題黨營造下的國家對外國人的優待立即在民眾間產生了極大的爭議與怨言,想想作為的頂級學府,清華大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而又無法進入的學術殿堂。而今,外國人不用考試就可以上清華,這顯然是教育的不公平,更是營造出了一種崇洋媚外的觀感,因此清華新政引起了不少民眾的口誅筆伐。

但是在言辭激烈的網路評論中,一些重要的事實被有意無意地曲解,甚至是忽視了。很明顯的,比如招生簡章中說到的「具備申請資格」卻被曲解為「直通車」,「不用進行校方的筆試」亦被認定為是「不用考試」。

面對質疑,清華反覆提醒:新政被誤讀了。降低申請就讀的目的是為了便捷國際生源的流入。從學校發展的角度來考量,清華的這種國際「野心」卻是可以被理解。畢竟,一所優秀的高等學府,確實應該加強同國際的接軌。

但是各界輿論為什麼還堅持不懈地認為此舉會加劇本來就有的教育不公呢?恐怕,這和多少年來人的「名校」情結密切相關。原來是動不動就說清華北大,現在連中國小都產生了所謂的「名校」,大家擠破了腦袋都只想為孩子爭到一個位置。

如果教育資源真的基本上做到了公平,各大院校和北大清華的差距不至於太大,或者偏遠地區的教育普遍發展起來,大家也不會紅了一雙眼盯住了清華的一個政策調整不放。

還有當前一個特殊的現象不得不提。那就是一部分成功的人中,選擇在國外生小孩的越來越多。這些持有外國護照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清華的招生新政出台,恐怕受益最大的就是這些「國際學生」了。他們本來是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中國小教育,轉眼之間,進入清華的通道就一馬平川了,這當然是國人無法接受的現實。

說到底,清華的招生新政,更多地是國際戰略的產物,但是它陷入了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民意焦慮之中。在千軍萬馬過聯考獨木橋的現狀遲遲沒有從根源得到解決的當下,同時背負學子們象牙塔夢想和自身長足發展任務的清華大學,承受了非同一般的改革壓力。

教育公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全社會集中精力全力解決。必須看到,沒有公平基礎,任何的類似於清華招生新政的改革,都會莫名其妙地分外艱難。

公眾的質疑還是基於對教育公平的憂慮,以及對多元化招生公平性不足的不滿。在自主招生和保送生醜聞不斷,暗窗層出、校際差異和地域之差明顯,由此導致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不足的大背景下,國際生的「申請-審核」制難免引發想像空間。

由此看來,儘管新政本身幷無不妥,清華也不能高枕無憂。還應堅持寧缺勿濫,嚴格把關審核環節,絕不降低標準和要求,用嚴格要求和招生質量樹立優良的招生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人們對新政的憂慮,贏得民眾的尊重。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學 VS 澳洲大學

大學面臨嚴重「留學逆差」

作為世界最大留學生輸出國,隨著歸國潮的出現,海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起作用已明顯顯現,但在吸引國外人才、發揮外國留學生才智方面,與許多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

不僅面臨嚴重的「留學逆差」,「留學紅利」也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未來如何縮小逆差,發掘紅利將是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

對於「留學逆差」,尤其是在華國際留學生如此之少的原因,《留學發展報告》指出,培養人才的國際化素質與國際水準還有很大差距,教師國際化水平不足等都是重要原因。

高校外籍教師占教師總數不到1%,而香港高校中外籍教師比例為40%~50%,且99%的教師都擁有國外學習經歷。

《留學發展報告(2014)》援引數據顯示,排名前十的多所高校中,外籍教師比例不到5%,其餘學校則僅為2%左右,且多為語言類教師。

而美國斯坦福大學,外籍教師比例高達65%;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哈佛大學亞洲校友會會長孫玉紅表示,哈佛大學多個院長都不是美國人,「商學院院長是印度人,設計學院院長是伊朗人,教育衛生公共學院院長好像是墨西哥人。」

在華留學生融入文化也是個大問題。「首先他們還不能跟學生同住宿舍,留學生要融入文化,課外深入的交流和接觸是重要環節,但現在政策還不允許和鼓勵。」

澳洲大學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依賴其學費

據此前《澳洲人報》新聞中寫道:悉尼中央火車站外,150多名學生正在等候直達新南威爾士大學的891路快速巴士。長長的隊伍不是因為巴士班次太少——高峰期每3分鐘就有一趟接駁車——而是因為要前往四英裡外的校區上學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引人注目的不僅是隊伍的長度,還有它的種族構成: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來自亞洲或印度。即使悉尼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城市之一,40%的居民出生在海外,但891路巴士的候車隊伍依然醒目,它提醒了我們,、東南亞和印度留學生在澳洲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鑒於與澳洲競爭留學生的兩個主要對手,英國和美國正在向世界傳遞出嚴控邊境的訊息,這一角色有望在未來幾年進一步增長。還有一個論點認為,招收更多亞洲留學生,對對鞏固澳洲日益融入亞太經濟的趨勢至關重要。但也有人認為,增加亞洲留學生的招收會危及澳洲大學的教學質量,破壞亞洲學生尋求的「澳洲體驗」。

官方統計數據證實,來澳國際學生人數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內增長了15%,達到了48萬,高等教育人數達到28萬。光是留學生的人數就增加了2萬,達到14萬。

另據澳大利亞最新高校分析顯示,該國很多研究型大學都很依賴留學生的學費。以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悉尼大學為例,每6澳元的學校資金中,就有1澳元直接直接由自留學生的學費所貢獻。

悉尼大學

悉尼大學目前的學生總數超過5.9萬名,學生的數量就超過了1.2萬名。雖然悉尼大學稱,其向全球100多個國家開放招收留學生,但其中有58%的確實是來自。

這個數字意味著,悉尼大學去年22億澳元的運營收入中,有6.11億來自國際學生,而其中有3.54億(16%)是由留學生貢獻的。由於學生青睞那些學費較高的課程,所以實際的數據還可能會更高。有信源稱,悉尼大學商學院大部分都是留學生,而該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學費高達6萬澳元。

新南威爾士大學

據了解,新南威爾士大學招收的留學生中,學生佔到了38%,是其餘9大留學生來源國學生數量總和的2倍。去年,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學費收入有5.59億澳元,學生就貢獻了3.7億澳元,占學校財政收入的19%。

這筆資金還未包括通過合作研究或商業化注資所投的資金。根據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年度報告,有專家警告,留學生數量一旦下降,有可能為新南威爾士大學帶來財政災難。

由此可見,不管是大學教育還是澳洲大學教育,都面臨著自己的發展難題。

結語

當今社會,大學排名對國家的意義、大學發展方向

對於政府和大學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作為長遠目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很快會出現世界一流大學。

原因之一在於,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國際影響力最廣泛,而非英語系國家由於英語並非是學術人員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官方語言,因此無法將之納入考量的範疇,失去了一部分數據支持。這也間接導致了英語系國家大學佔據絕對優勢局面的形成。

另外,創辦國際一流大學,國際學生數量不足確實是致命的短板。一所國際一流大學是大學和學生互相塑造的,一個大學裡邊只要有了歐美各國的學生,就不可能不在教育和管理理念方面產生化學反應。比如說,外籍學生不理會你的官僚化、行政化,大學方面就要改變行事方式。

而一所大學為了吸引國際學生,也必須要拿出真正好的課程設置和內容,應該是有國際競爭力的,才能真正獲得學生的青睞,感覺能學到東西,而不是把留學當成異域旅遊和觀察。

教育界也需要一場突破性的改革開放。如果一所大學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國際學生,那麼,這個學校必然是更開放和包容的。

希望有一天也推出的SAT考試,給國際和國內的考生劃定一條統一的入學門檻,只是目前,和漢語的影響力還有待時日,的大學也任重道遠。

另外,長久以來,的網路限制一直是世界上最為嚴格的。最近幾周,一些學者在網上表達了自己的失望情緒,特別是因為他們無法使用Google Scholar,該搜索引擎提供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學術論文的鏈接。雖然清華大學等一流學府都有政府特許的登陸許可權,但網速極慢,登陸的時間和地點也多有限制。

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特別是那些英語不流利及不懂其他外語的人對突破網路管制並不感興趣。但那些需要使用不受限制的網路的人,正是將的低端製造業經濟轉變成企業創新型經濟一直以來依靠的人才創新力量。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當代研究教授金駿遠表示,日益加劇的網路限制不僅會阻礙外國專家來到定居,還會使得海外學子不考慮來到求學。

由此可見,的高等教育發展道阻且長。「免試上清華」只是一個熱鬧的開場。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

圖片製作:Chloe Liu

參考文獻來源:清華大學招生網站,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澎湃新聞,《澳洲人報》,《紐約時報》,ACMedia,評論新聞網

澳洲財經見聞從起步到現在,

一直堅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希望我們的堅持能為讀者帶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冬粉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

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在澳洲,為什麼亞裔「擠破頭」也要上重點中學?

澳洲的私校,真是華裔擠進「上流社會」的敲門磚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