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面對「墳頭蹦迪」,看博物館運營公眾關係新思路

3月22日,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以下簡稱「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其公眾平台上發布了一篇《闢謠|蜀王:蜀王地下有知,要爬起來批評你們的!》,以「你不是在墳頭蹦的迪,你是在王府蹦的迪」來回應微博熱搜新聞。對此,小夥伴們紛紛點贊表示,「這個科普有意思,我要去給小夥伴答疑啦!」

左圖:《闢謠|蜀王:蜀王地下有知,要爬起來批評你們的!》;右圖:微博熱搜新聞

博物館與公眾關係一直是博物館的核心問題,而公眾與博物館在文化上、專業上的隔閡則是建立二者良好關係的絆腳石。因此,如何消除這種隔閡成為博物館在處理與公眾關係問題上所一直努力的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多地去關注社會公眾的需求。而此次金沙遺址博物館對於熱點新聞的迅速反應正是為博物館與公眾關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幾點新思路。

利用新媒體拉近博物館與公眾距離

此次金沙遺址博物館通過對微博熱點新聞的關注,了解公眾對此次事件的看法與觀點,以微信為平台,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對公眾的誤解與疑惑進行解釋,從而實現博物館與公眾的互動,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

金沙遺址博物館所利用的微博及微信平台,都是區別於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而新媒體最大的特點之一即是互動性。博物館利用新媒體平台可以有效地將「博物館→媒介→觀眾」這種單向的溝通方式轉為「博物館→媒介←觀眾」的雙向溝通。因此,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選擇以新媒體為平台進行自我宣傳與內容傳播。

尋找相關熱點結合自身特色作出回應

金沙遺址博物館於3月20日注意到成都同城會發了關於明蜀王府遺址的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中陸續的相關分享,立刻做出反應,主動聯繫了同屬成都博物院的成都考古隊,詢問是否需要提供媒體宣傳方面的配合與支持。

在與媒體的溝通中,金沙遺址博物館發現部分媒體和網混淆了蜀王府邸和蜀王陵的概念,出現了「墳頭蹦迪」的說法。由此聯想到其日常工作中,也聽到過「金沙裡面埋的誰」、「金沙是誰的墳墓」等誤解,因此,認為這是一個需要釐清的知識點,說明金沙遺址是一個包括祭祀區、宮殿區、生活區和墓葬區的古城都邑,而金沙遺址博物館所在的核心保護區是最重要的祭祀區。結合明蜀王府遺址的新聞,選擇從「蜀王」這一文化粘連切入,從而把熱點與自身特色相結合。

眾所周知,熱點新聞往往具有被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特徵。 熱點新聞與其他新聞區分的最顯著標志,在於它吸引著更為廣泛的公眾關注。博物館作為一個面向公眾的機構,卻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受眾範圍小,關注度相對較低。博物館將自身特色結合相關熱點新聞進行宣傳與傳播,無疑是提高關注度、建立良好公眾關係的新思路。

與高校團隊合作達到雙贏

金沙遺址博物館與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以微信項目組的形式展開合作,由新聞學老師曾靈帶隊的野妹兒工作室約5名傳媒系學生參與博物館官方微信運營。通過前期安排的專家講解、資料搜集和梳理、需求對接,館方首先幫助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史實信息以及目標需求。學生團隊則需要提交目前館方微信運營報告,提出改善建議,並與館方共同制定未來三個月、每周2條的微信運營計劃。根據計劃,在項目結束后,館方會對比微信的冬粉量、閱讀率和點贊量,以此評估項目的效果。

關於博物館與高校的合作,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宣傳營銷部副主任秦晴表示,她本人曾於2016年去英國進修,參與了倫敦大學學院博物館研究專業與倫敦猶太博物館、倫敦科學博物館的館校合作項目。

學生團隊會參與博物館公眾活動的策劃與執行,包括猶太博物館臨時展覽「血液」的情人節特別活動以及科學博物館的「科學之夜」虛擬視覺體驗工作室,博物館會對整個過程提供指導、建議和目標要求;在學校自己舉辦的展覽中,博物館也會針對策展文本、展品徵集、布展設計、藏品保管等各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博物館和高校,都會提供很小一部分資金,用於學生交通、活動物料等必要的花費。她認為展開館校合作是一種雙贏互利的模式,並在回國之後開始考慮這一方式。

與高校團隊的合作,為博物館提供了創意來源、補充人力和更大的受眾群體。同時,年輕大學生的加入,使博物館跳出自身角度的局限,多方位、多角度地向公眾傳播內容,增加可讀性與趣味性,從而獲取更多關注,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另一方面,博物館為高校學生提供了真切的實踐經驗和職業訓練。因此,博物館與高校團隊的合作無疑是一種雙贏。

面對博物館與公眾關係,金沙遺址博物館表示作為遺址類收費博物館,在構建公眾關係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館方仍然認為,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文物的封閉空間,更重要的是社會公眾享受文化資源和自然園林的開放空間、多元文化交流對話的橋樑、以及不同意見和觀點相互碰撞的平台因此金沙遺址博物館一方面利用園區環境,開展風格不同、類型多樣、規格不等的文化、藝術和社教活動,另一方面相當重視線上渠道的應用,利用微博、微信、數字博物館等多種渠道,增加與公眾對話的機會,以潛移默化、親切友好的方式,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心理距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