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裸貸亂象延燒 政府出手結束野蠻生長

2017年,在政府嚴防金融風險下,迎來了金融體系嚴控風險的一年。截至目前,在金融領域內,幾乎所有的風險敞口都在收縮。而在北京時間2017年5月17日,銀行、建設銀行雙雙宣布了校園現金貸管理辦法。

作為變相的高利貸借款方式,在大陸盛行校園貸,被認為不但威脅到借款人的人身安全,更影響借款人的隱私。不過,此類的情形,由於銀行業的開放借款方案,大學生群體即將獲得正規的借款通道,不需要再將自身的隱私曝露在危險之下。

校園貸模式亂象紛擾

2016年底,由借貸寶引發的裸條風波讓校園貸引發的社會問題浮上檯面。對大學生而言,在進行借款時,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只需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但是一旦發生違約不還時,放貸人以公開傳播裸體照片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繫等手段作為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

校園貸的借款族群無論是80后大學生還是90后大學生,都是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其衝動消費、攀比消費的心理並無根本性區別。所以,一旦放開信貸供給,很容易出現過度借貸的問題,急於放貸的情況則容易衍生出款項難以回收的不良問題。

據推測,此次國有銀行宣布布局校園貸可能出自以下考量:一個是在大行看來,校園貸屬於低風險業務,主要目標族群是學生,學生借款低承受風險較低;另一個是,擔當社會責任,配合金融治理。

根據校園市場聯盟發布的《2016校園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總規模達到6,850億元(1美元約兌換6.89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71.25%。且大學生月均生活費達1,423元。

據統計,2016年校園分期規模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62.26%的大學生使用過金融信貸。此時,校園貸不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市場,而是具有真實且龐大的大學生群體消費分期需求。

相比2009年叫停的銀行校園信用卡,2014年由P2P(peer-to-peer,)延燒起的校園貸熱潮就不同了。校園貸催生了非法催收、暴力催收等問題,而反過來衍生出高利率、高風險的高息模式。這一波的校園貸熱潮,因為利率和費率高,出現問題真正受損失的其實是參與其中的大學生群體。

然而,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下,由校園貸引發的高利息、強催收等問題進入了有關部門視野之中。對此,銀監會針對校園貸平台出台了更為嚴謹的監管措施,正規的銀行渠道所發放的校園貸款成為大學生借貸的新途徑。

大學生為借款需用「裸照」作抵押借款

年輕一代消費行為令人擔憂

在監管機構嚴厲整頓校園貸亂象的同時,金融機構也看見了校園貸帶來的新商機。從各項市場調查來看,80后、90后大學生們將成為備受矚目的市場群體,他們的旺盛消費能力和超前的借貸觀念,校園貸也因此成為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小眾市場。

分析認為,相比80后,90后大學生沒有經歷過物質上的匱乏感,80后的父母多是55后,成長於物質匱乏的年代,普遍具有較強的節約意識。而90后的父母多是60后,當時市場經濟的繁華,物質條件有了大幅的提升,也自然養成了更加「隨意」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據了解,在2003至2009年,多數80后出生的大學生,他們所經歷的是以卡養卡的校園信用卡模式,背負著是卡債問題,但其實受損失最大的是銀行。之後,在2014至2016年,校園分期平台開啟的校園貸第二個黃金期,這波90后大學生打交道的是網貸平台、分期平台等互聯網機構,顯然,這兩個群體在面對金錢和消費行為方面有許多的不同。

從原來卡債風波到網貸平台、分期平台再到銀行信貸的集中管理,有了校園信用卡的前車之鑒,此時,銀行業得以重新布局校園貸市場,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等同於正式擔任監管機構的左右手。長久以來,不受監管的校園貸款也結束「野蠻生長」的階段。

本文由星火記者聯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於無聲處聽驚雷,敢講話、講真話,是財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內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