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的前半生:我們不聊殘酷的婚姻,只聊聊教育 | 教育日誌

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

@wangzhong惠喜歡平兒,平兒說話超暖心;離異對佳清的傷害應該更大吧,看到爺爺奶奶為平兒準備那麼多吃的喝的玩的,幼小的佳清該有多失落和難受呀

@四月我覺得真正對孩子構成傷害的,並不完全是離婚本身,而往往是對孩子的態度。單親孩子當然並不一定是問題孩子,就像誰都不能保證正常家庭的孩子就一定不會出現問題一樣,關鍵在於給孩子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和成長環境。

@璐璐段想告訴父母,選擇婚姻結束是成年人的權利,但是希望在這個過程里多為孩子考慮,別傷害到孩子。

@華蛋單親的孩子需要特別的關注,但不要對他特別對待,如果你用憐憫的眼光特別對待他,也會讓他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單親沒什麼特別的,一樣可以和大家一樣幸福長大。

關於離異家庭的孩子該怎麼教育,網友們眾說紛紜,但不謀而合的是,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群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一定要在教育的過程中更上心,更關心,更小心。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基地校老師是如何做的:

(點擊文章題目可直接進入鏈接)

1.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金康園國小孫長玲老師:

如果身邊多些這樣的老師,世界該多溫暖~ | 教育日誌

2.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實驗小劉鵬老師:

我與8個單親小孩的日常 | 教育日誌

面對離異家庭的學生,愛和關注是必不可少的,愛能融化堅冰,關注能帶來尊重和溫暖。

除此之外,還要採取幾種針對性的具體方法,不僅幫助學生走出離異家庭的陰影,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資源和應對問題的策略,重拾生活的美好和寧靜。

摘掉有色眼鏡,讓愛回歸

離異家庭是雙方父母的問題,不管父母因什麼原因離婚,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

佳清的母親是第三者,這與佳清無關,母親的行為不能遷移到孩子身上。

離異本身會對孩子產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佳清內心的孤獨和冷漠;平兒在心理上對父親缺失的適應不良,這些心理上的衝擊最終都會以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

因此,面對離異家庭的學生,我們要摘到「有色眼鏡」,適當的將父母和孩子區分開來,一是肯定父母對孩子的愛和關心;二是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溫暖;三是隨時觀察學生的變化。

特別是不要把他們總是當成「特殊的」孩子,對待他們要像其他學生一樣,但同時他們可能也會比較敏感,所以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針對學生的現實情況,因勢利導

每個孩子因父母離異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情緒都是不同的,佳清和平兒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繫。

佳清的媽媽給佳清的是壓力式教育,對孩子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笨鳥先飛」的教育理念。她將自己的意識強加在佳清身上,所以佳清在性格上比較內斂、壓抑,內心則孤獨、冷漠,在學校通常會表現為不愛講話、自卑、退縮等不良行為;

平兒的媽媽給平兒的是一種民主但有些溺愛的教育,平兒的性格比較開朗積極,有時會比較任性,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學校通常會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約束等不良行為。

面對不同性格、不同行為表現的學生,老師要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對於佳清老師要積極、無條件的關注,利用心理疏導的方式,老師可以用積極的語言給他暗示,幫助他逐漸信任老師,適當的表達和釋放情緒。鼓勵佳清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充分發揮班集體的作用,找到他的優勢之處,給他更多展現的機會。

對於平兒則應在保持積極、開朗性格的同時,培養他自我約束和獨立的品質,約定要遵守的規則,幫助他學會換位思考,體會母親的付出和辛苦,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好與家長的溝通,維護好親子關係

離異家庭本身會帶給孩子很多負面影響,如果離異雙方不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或無法走出離婚的陰影,就會加深對孩子的傷害。

因此,老師要適當增加與離異家庭的溝通和交流

首先可以跟家長溝通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請父母了解和調適自身的情緒問題,不要將不良情緒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特別是不能遷怒到孩子身上;

三是要注意調整好親子關係,既不能因父母離異忽略孩子,也不能因愧疚而過度的放縱和補償孩子。

找到神奇魔法棒,給孩子心理陽光

故事是有生命的,它真實的生命始於它開始活在你心中的那一刻。國小階段的學生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階段,講故事的方式更易於啟發、引導學生,但故事如何講、講什麼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故事,才能發揮故事的育人功能。

本節故事引導法參考《故事知道怎麼辦》,這本書是澳大利亞資深幼兒教師蘇珊·佩羅(Susan Perrow)所著,這本書匯聚了她三十多年的教學、教師培訓、家長教育的經驗,是一本通過故事「治癒」兒童心理和行為的書。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和人際關係

生活背景和人際關係是影響兒童行為的主要因素,兒童在特定時間、地點發生特定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如佳清在學校表現出不愛說話、不與同學交流的現象,這與家庭離異的生活背景有關,與佳清家庭中的人際關係相關。

由此,在選擇故事時,要選擇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主題,重點在於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

第二步:通過故事為媒介,改變孩子的行為

——選自《故事知道怎麼辦》

可以看到,挑戰行為可以轉化為應有行為,中間就需要一個神奇的魔法棒,故事就是很好的媒介。以合理的方式將挑戰行為轉化為另一種可接受的行為。

同時,要明確挑戰性行為並不是要通過一個故事把「壞」行為變成「好」行為,也不是要把一個「壞」孩子變成「好」,而是要使某種行為或狀況從一種失衡狀態恢復到平衡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切勿給孩子貼標籤。

老師可以這麼做:

——選自《故事知道怎麼辦》

第三步:明確故事創作中的隱喻、情節和解決方案

隱喻是故事創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將現實的問題分為障礙隱喻和幫助隱喻;情節是構成故事的重要因素,曲折的情節製造出緊張的氣氛,讓故事從失衡逐步走向平衡,從而達到一種健康的解決方案。

講故事不是隨意的講,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和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改編、創造故事。一個故事可以根據年級、學生特點改編為不同內容、形式的故事,解決學生不同層面的問題。

繪畫表達法

繪畫是孩子天然語言的表達方式,是了解孩子情緒、感受、認知發展的直接手段,可以通過主題繪畫、繪本創作、專項練習三種形式來解決孩子的繪畫作品。

以「畫出你的家」為主題開展繪畫活動,通過出場人物、位置和距離、活動三個方面來解讀學生的心理活動。

採用繪畫法,幫助離異家庭的孩子通過繪畫這種手段來展現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要比直接表達更易於學生接受,更能讓學生宣洩內在的情緒,老師則可通過繪畫中反應的學生心理,適當的加以干預。

老師可以這樣做:

Ø老師不評論畫的美感和藝術方面;

Ø讓孩子自己講述畫面背後的故事;

Ø問問孩子如果畫面可以做一點點改變,

會是什麼呢?

201707

2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