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比方舟子更沒口德?崔永元再陷輿論風波

前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崔永元近年以「反轉基因鬥士」的身份活躍於華文互聯網,由他創辦的網上購物網站「璞谷塘商城」於2017年5月悄然上線,原本期盼的開張大吉,卻戲劇性地讓這家宣稱賣非轉基因食品的電商網站成為眾矢之的。

崔永元在微博回應質疑,引網友圍觀

北京時間5月22日上午,新浪微博網友「@司馬3忌」發文質疑璞谷塘商城上為虛假商品。在其長文中羅列出土雞、非轉基因豬牛肉,甚至養殖廠的圖片均為盜取。

據媒體揭露,「@司馬3忌」本名楊宏偉,是建築行業從業者。他三年前就開始關注崔永元關於轉基因的言論。在楊宏偉看來,崔永元的反轉基因理論其實在模糊一個概念,言論上反對轉基因技術,而實際上是反對轉基因產品。「技術有利弊,關鍵是如何嚴格管理它,一味地反對其實是愚昧。」

事情一經報道,崔永元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站在轉基因的對立面,他並不介意在微博上與人展開理論。在他看來,科普作家方舟子和「打假衛士」司馬南都是手下敗將,而他在微博上的語氣往往比后兩者更強硬。

同為媒體人的評論員李鐵轉發了楊宏偉質疑璞谷塘商城盜取圖片的微博,崔永元的回應讓人意外:「建議你今天別吵吵了,靜下心來悼念一下因胃癌去世的妻子。也可以想想,她的離去是否和總吃轉基因有關?」

該言論再次引起網友熱議。只是,罵戰並沒有帶出更深一層的討論:轉基因到底有沒有害?反轉基因是否適宜成為一門生意?

轉基因到底有無害:科學家也回答不了

就轉基因問題,全球很多科學家已經相繼研究了幾十年,很多國家政府的相關部門對轉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測試也有明確要求。目前為止,似乎沒有科學證據顯示轉基因食品完全無害,但有些國家已經逐漸開放轉基因食品的市場,而另一些國家則在這個問題更為謹慎。

就屬後者。在2017年4月13日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表示:「現在國際上對轉基因的評價基本上是兩種模式,美國模式是對產品進行評估,歐盟模式是對技術過程進行評估,而既對產品、又對過程進行評估,此外還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試驗和水稻重金屬含量分析等指標,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評價體系是全球最嚴的。」

只是,當局一直沒有就「轉基因食品產業化」的問題明確表態,一些研究轉基因食品的科學家對此顯示出一種焦慮情緒。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教授曾在2014年的「黃金大米品嘗會」向在場媒體表示:「推動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

當局之所以對轉基因食品產業化問題一再拖延,可能與科學界尚未對轉基因定性有關,但更多的是也許是礙於民意。有學者認為,很多政府部門不敢加大工作力度,因為轉基因被某些人定義為「亡國滅種」的威脅,這是非常尷尬的局面。

當然,崔永元並不是這些陰謀論者的其中一員,他更傾向於為民請命。他的顧慮總結起來有兩點:第一,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子孫後代真的無害嗎?第二,轉基因不止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商業問題,作為消費者應該有知情權和選擇權,不能任由轉基因食品毫無管制地湧入。

事實上,科學界至今仍無法回答好這兩個問題,而網上的「民意」也和往常一樣,分裂成了兩派:「反轉」或「挺轉」。也有更理性的觀點認為,人們不應該否認科學家和大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嚴謹和認真,更不應該被某些人和機構綁架自己的立場。

反轉基因是一種自由 但不宜成為一門生意

崔永元曾經直指,挺轉人士之所以支持轉基因是因為背後的利益驅使。如今,當他開始成為崔老闆,曾經叫板農業部、舌戰方舟子等一系列「反轉運動」,不免令外界質疑是為如今的商業鋪路。

「璞谷塘商城」目前處於試運營狀態。起初,根據網友的截圖,在網站的宣傳中商品明顯主打的是「非轉基因食品」,甚至連黑豬吃的也是非轉基因飼料。但有媒體發現,目前「非轉基因」四個字已從網站上抹去。

5月21日,微博上流傳了一段崔永元的視頻:「那些說我反轉基因就是為了賣食品的,我覺得他們轉基因吃多了。」

這句話和他去年在全零售大會上的發言自相矛盾,當時他認為反轉基因「是一個責任,也可能是一個商機。」

有人說,這個商機的背景是一場人為的恐慌。學者王旭認為:「我們的很多媒體,販賣著廉價的政治正確,缺乏基本的科學精神,在很多層面上誤導大眾,在某種程度上為製造恐慌添磚加瓦。」他悲觀地寫道:「在支持者們看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事情,他做的一切生意,都是為了國民健康謀福祉。而他所開創的商業模式,以及意識形態的加持,真的比宗教還有號召力。」

但崔永元的號召力畢竟有限,比這群「信眾」更具消費力的年輕人對這場「轉基因之戰」並不感冒。在科學界沒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發布之前,崔永元的反轉基因理念也許會贏得一部分人的認同,但這也是暫時的。以個人品牌和信任為代價,引導的商業行為更像是把雙刃劍。無論是個人形象坍塌還是商業上的失范,所造成的傷害都是相互的。

在過去,人類對所有的重大創新都有過抵觸情緒,這是埋藏在基因里的「免疫機制」。而這股力量對創新來說,是有益處的。因為從古至今,「科技製造問題,但更新的科技會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由星火記者聯盟(微信ID:cctv11227)供稿,於無聲處聽驚雷,敢講話、講真話,是財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內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