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一次消費升級,升級的到底是什麼?

不久前,一位做茶生意的創業人,通過朋友找到廠長,諮詢品牌創建的問題。其間聊到,為什麼由供應商轉做品牌商。他略為興奮地回答到,是因為這兩年,生意圈裡常提到的消費升級,這是反三公消費之後,茶品類的好機會。而這一波新中產階級崛起帶來的消費升級的紅利,只有作為品牌商才能拿到,所以,鐵了心,創建自己的品牌。於是廠長問,消費升級后的新消費,和原來的舊消費,有什麼不同呢?他說,近年來,大受新中產階級歡迎的產品,比如日本的馬桶蓋、陶瓷刀、葯妝,紐西蘭的奶粉、蜂膠,都比國產產品品質更好,賣得更貴。消費升級,就是生產更好的產品,賣得更貴呀。

這位朋友的答案,也是我們對消費升級的常識看法。但是,更多的消費現象,完全不按這個套路來:

  • 新中產不再熱捧奢侈品了。奢侈品銷量持續下降,2016年一年時間,LV關店20%

  • 他們喜歡小米優衣庫等高性價比品牌,3月8日,雷軍在央視演講《買貴的VS買對的》,繼續推行「高性價比」戰略。

  • 他們平均花錢花時間跑步、健身、瑜伽,卻不願意為視頻前廣告等上兩分鐘。

  • 她們既熱衷於斷舍離,又要集齊6色星辰口紅;

  • 他們既參加付費學習社群,積極提升自己在職場的地位,又忙著逃離北上廣。

有這樣一個段子,話說有三個農民幹活之餘休息閑聊,躺在草地上,望著悠悠白雲,一個就說:「如果我們能當上皇帝那該有多好啊。」中間一個也說:「是啊,不知道皇帝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另一個則肯定地說:「嗨,還用問么,人家皇帝肯定是天天白面饅頭管夠,鋤地用的也是金鋤頭!用一個流行的說法,低維與高維。當我們用低維的觀念去思考高維的事情,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準確的,而我們作為當事人往往並不自知。

現代經濟學認為,隨著經濟發展,人均GDP每進入某個新階段,就會引發消費偏好的變化。所以,消費升級,不是消費品的升級,而是消費者價值觀的升級。「有錢了后買兩輛寶馬車,開一輛拖一輛」這樣的簡單在消費數量上的和價格上升級的邏輯,根本上來說屬於上個消費時代的消費價值觀。

一句話表達廠長的假設:這一次消費觀的升級,是從「擁有更多」升級到「成為理想自我」。

與舊消費觀所處的商品稀缺時代不同,現在商品的豐富程度非常高。於是,個人的時間、體驗、注意力等,超越商品成了稀缺資源。所以人們對待商品的態度也就發生了改變,由「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即由我消費是為了擁有更多財富、物質、資源,升級到了我消費是為了成為理想中最好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品牌廣告,即使用了全新的創意,流行的表達,畫面也精美,可是我們總覺得不屬於這個時代,也提不起購買的慾望。原因是你的消費價值觀變了,而這些品牌的價值主張(不論是否有直接提出)沒有辦法符合你的價值需求所導致。

那麼,消費者在「成為理想自我」的消費觀,有哪些消費行為的轉變?

  • 從價格敏感到品質敏感

  • 從追求稀缺到追求體驗

  • 從財富區隔到能力區隔

  • 從注重實用到追求精神

從價格敏感到品質敏感

價格曾是消費中最重要的決策指標。但是當消費觀轉換為「成為理想自我」后,消費從追求得到更多(獲取效率)到追求成為更好(成就效率),而產品的品質是決定成為更好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新消費觀中,消費者會非常注重消費品的品質——消費決策天平的支點會偏移,由價格敏感變化為品質敏感。品質的微小提升即可平衡較高的價格,產品品質成為購買決策的最重要指標。也就是說,在產品開發上,能夠以微小的品質差異,撬動較大價格的提升。

2015年,農夫山泉推出嬰幼兒的天然飲用水,和農夫山泉的普通產品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這款水的主要礦物元素含量與普通農夫山泉有微量的不同,符合世衛組織對嬰幼兒飲用水的建議值。這是一個品質的提升,但是非常微妙。價格上卻翻了2.2倍——1升裝零售價10元;普通飲用水0.55升零售價2.5元。微小品質撬動了產品價格的上揚。而新消費觀的消費者之所以對這個產品認同而對價格並不敏感,是因為不再只想用更少的錢「獲取更多」,而是想「成為理想的自己」:做個好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喝最適合的水。

從追求稀缺到追求體驗

過去的廣告文案中常用唯一、稀有、至尊,來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而獲取稀缺資源極大滿足了短缺環境下舊消費觀念「擁有更多」。這種情況就像前蘇聯所處的短缺環境下,什麼商品都供不應求,都要排隊購買。於是,國民后發養成了一個習慣,看到有人排隊時,也不顧排隊是為了買什麼,反正先排著,買什麼都比錯過買不到要好。

面對新消費觀念「成為理想自我」,一個產品讓消費者擁有感覺良好的體驗,幫助消費者更加接近理想自我,遠比這個產品是否稀缺來得有吸引力得多。

同樣是針對產品本身的品牌廣告,王品牛扒提出的價值主張就是,王品提供的牛扒很稀有,供不應求,難有機會吃到,對應的是舊消費觀念「擁有更多」。

近期很火的樂純優格樂純優格針對產品的口感和體驗,提出「每一口都像是舔蓋」,「三三三倍的零添加營養」,對應的是新消費觀念,這個優格的味道和品質都很好,幫助我「成為理想的自己」。

PS:單從價格上看,樂純優格是在價格上提升很厲害的產品。廠長隨意抽取一款產品對比了一下,96元/ 135g*6盒=12元/ 100g,對比最大優格品牌的光明莫斯利安優格,56.9元/ 110g*18盒=3元/ 100g。這款優格比大眾優格零售價格翻了4倍。

從財富區隔到能力區隔

十五年前,上一次消費浪潮中,核心的消費人群,是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為了迅速拉開與其他人的身份差異,在具有強烈社交屬性的商品選擇上,消費的都是能明確顯示出財富差距的商品——那個年代最能體現差異的,也是財富。所以,許多品牌商也在不斷標榜自己的產品奢華,我們常常在廣告中看到大氣、尊貴的文案和畫面。

在兩個時代,人們的消費清單中一定會有社交屬性的商品,不論是服裝,汽車,還是手機(原來是手錶)。但是在新消費價值觀下,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意義:同樣是iPhone,在「擁有更多」的舊消費觀在意的是它不菲的價位,購買iPhone意味著使用者的消費能力和財富。而在「成為理想自我」新的消費觀中,在意的是它強大的功能,購買iPhone意味著使用者擁有使用這個功能強大產品的技能(智商)。在新消費觀下的身份區隔,更多的是以能力區隔,而不是財富,從「買得起」,變成了「玩得轉」。

從注重實用到追求精神

日本消費社會研究家三浦展也在《第四消費時代》中提出,在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消費升級中,消費教義由「越多越好」到「精鍊考究」。這個變化體現在連快餐食品的生產都在追求極致的高級化。而這種高級化帶來的體驗,並非僅僅是物質上的考究,還有精神上的考究。日本社會的這個精緻化的過程,今天正在我們社會上發生。

吳伯凡老師曾做過一個比方,同樣是茶葉,用戶不會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而付錢,但是會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而買單。如同文章開篇提到的那位想創造自己茶品牌的朋友,在他的觀念,依舊是舊消費觀,茶的上升空間,是更好的茶。即使加入所謂的茶文化,也是為了證明這是個正宗的好喝的茶。按照這個思路,無論怎麼努力,做出的茶,也是更高級的「醬醋茶」,而不是精良考究,有情懷有故事,讓一部分人瘋狂喜歡的「詩酒茶」。

這裡用另一位朋友的品牌,山田土做例子。這款禮品茶,是山田土的產品之一。從收到產品到泡茶之前,每一個步驟都被設計成為有儀式感的體驗的一部分:取袋,開封,實木盒上鉛字姓名,打開盒子后,書寫在宣紙上的問候。體驗完成,所感受到的儀式感。山田土為消費者帶來的基於茶的創新精神體驗,對應了新的消費觀念。在今天,我們每天使用的產品,消費的品牌,組成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這些消費,讓我們「成為理想的自我」。

由此發現

《第一財經周刊》中曾刊登過某跨國公司市場人的一篇採訪,他說過去很多西方的公司認為在賣東西非常簡單,無需考慮消費者有什麼樣的需求,對品牌有怎樣的理解,只要給他們提供奢侈品,不管多貴都有人願意埋單。而今天,這樣的現象正在逐步退去。是的,廠長很高興新的消費時代來臨。雖然,作為世界上最大、最縱深的市場,舊消費觀依舊會存在一段時期,但是在新消費價值觀催生的新消費環境下,粗暴的品牌標籤將逐漸失效,更多深耕細緻,匠心獨具的品牌商,會有巨大而廣闊的成長空間。

----劉廠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