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馬化騰、李開復、陳大年等大佬如何看經濟寒冬?

對於腳踏實地的創業者來說,寒冬是暖春的先兆,歷經磨礪,更顯價值。

創業和投資的窗口期是否已經永遠過去?大佬們和數據都不這樣認為。

在經歷2014-2016上半年的火熱之後,彷彿一夜之間,資本就向創業者關上了大門。根據媒體報道,截至2016年12月初,的創業公司共倒閉、停業364家,其中互聯網金融業佔比最高;2016年全年新增創業公司數量同比銳減76%;VC、PE的投資案例共2976起,同比下滑31.97%。

但這很可能只是失意者的錯覺。數據顯示,2016年1月-11月,創投市場投資金額共計397.1億美元,和泡沫泛濫的2015年相比,幾乎持平。

國外的情況也類似。根據矽谷律師事務所Fenwick&West在1月發布的報告,2016年受美國風投資助的獨角獸公司只完成了31筆融資交易,數量較2015年的62筆銳減50%,但平均融資數值巨額增長了78%,從2015年的2.39億美元升至4.25億美元。

投資額度不變、交易次數銳減,這說明資本投向趨於集中。和創業者們的悲觀相比,經歷過互聯網幾次跌宕起伏的老玩家們將這個低潮期視為試金石和新機會。

此前多次提出「估值泡沫論」的經緯創始人張穎在去年底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一些垂直的行業現在融資比較困難,比如說O2O、互聯網金融,但是其他領域仍然非常活躍,所以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寒冬,只是投資人都變得稍微理性了一點。」

這也推翻了「VC缺錢」的說法。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資本手裡不缺錢,但缺少投錢的勇氣,因為他們想找到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的企業,而不只是為精彩的故事買單。

馬化騰在一次對談中提到,很多創業者會提出宏大的目標,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解決一個小問題更現實和重要,「我的建議是想小一點,專註解決一個痛點。」騰訊在早年曾經歷融資難題,最終靠和運營商合作的移動QQ產品獲得收入的第一桶金。

成功投出網易、京東、娃哈哈的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的邏輯更直接:「偉大是熬出來的,你困難,別人也困難,看誰熬得住。一個企業生命周期是20-30年,這一年的痛是很短的時間,我們經歷過冬天,所以不害怕。」徐新最成功的投資之一,就是在京東最困難的階段毅然加碼。

WiFi萬能鑰匙創始人、前盛大網路聯合創始人陳大年的觀點則旗幟鮮明地表態——大部分偉大的企業都起步於經濟危機之中。

在年初的一封公開信中,陳大年提到:「經濟的快速冷卻終結的是一個時代的泡沫,許多依靠故事、依靠投資活著的公司將會死去,而腳踏實地、真正自強不息的公司卻因此獲得了豐足的養料。……所以,2017年將是進一步擠壓泡沫的時代,也是價值回歸的時代。」

顯然,接下來,全球經濟仍將繼續洗牌。美聯儲加息,熱錢迴流,經濟結構轉型,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是,「寒冬」仍將持續,市場將進一步擠壓泡沫。

在這種經濟的動蕩和危機中,很可能有新巨頭橫空而出、重建秩序,正如過去20年互聯網反覆證明的那樣。

互聯網興衰二十年

1999年,滬深股市出現了一個全新的題材——「網路概念」。

這一年,在納斯達克新上市的網路公司在當年創下7020億美元市場資本總值的歷史紀錄。同一年,的互聯網用戶達到210萬,半年內增加一倍,英特爾公司總裁克瑞格·貝瑞特博士來華,發出了「趕快跳上電子商務的高速列車!」的警告。

企業都唯恐錯過這場「眼球經濟」的盛宴。1999-2000年期間,有43家上市公司改為涉及「科技」、「信息」等概念的名稱,改名前後的漲幅高達數倍;各行各業的企業都註冊了帶.com或.net的標籤;數以百計的創業公司成立,天馬行空的商業模式到處受到熱捧。

之後是觸目驚心的雪崩,PC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從5048的頂峰跌落至1114的最低點,新浪的股價跌到了1.06美元,雅虎市值從937億美元縮水至97億美元,一大批公司因為現金流枯竭、再融資受挫而破產倒閉。

千禧年的泡沫退盡之後,第一代門戶雅虎逐漸式微,網易卻在2002年的二季度便實現凈盈利,開始領漲納斯達克,2003年10月,網易股價超過70美金,比2001年9月1日的歷史低點攀升了108倍,創始人丁磊成為大陸首富。

再之後的2004年,谷歌和盛大同一年上市,開啟全新的格局。盛大超越韓國網路遊戲公司NCSOFT的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股,創始人陳天橋以9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成為新的首富;谷歌以全新的信息獲取模式取代門戶,成為新一代霸主。

這是互聯網行業第一次從狂熱到低谷、再重新崛起的周期。與此相比,第二個周期之初的金融危機對互聯網行業的影響不是顛覆式的,卻更為深遠。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持續加劇,震動華爾街,進而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由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蔓延。

互聯網行業的投資意願和能力就此呈現斷崖式下滑。整一年,風險投資者都非常保守,由於不斷惡化的資金來源情況和對退出市場的不確定性,互聯網領域投資的數量與資金量均大幅下滑,IPO和併購案例數不斷下挫。

然而,掌控用戶入口這一核心競爭力的BAT,卻在金融危機中穩紮穩打、擴大業務,憑藉遙遙領先的盈利能力與用戶控制力強化護城河,進而開啟了長達8年的BAT壟斷時代。

從1999到2007,從2008到2016,這兩個八年的周期將的互聯網時代清晰地劃分為兩個段落,每一次危機都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格局。

好企業如何應對「寒冬」?

當我們回溯這兩次大周期,不難看出,寒冬中,依靠概念和故事活著的公司會發出哀嘆,而真正自強不息的公司卻將危機視為一次自我優化、彎道超車的機會。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認為,如果在資本上遇到挑戰,創業者應該重新審視自我,「我還有多少錢?我真的需要花多少錢?怎麼樣能夠開源節流?怎麼樣能夠打平收支?」

「寒冬」中,部分公司的策略會發生變化。「有些看起來非常明朗的業務,因為資金上有挑戰,可能需要去考慮是不是專註去做那幾個現金流比較好的業務,思考團隊是不是需要削減,在現金流變正的基礎上去尋求更多投資和機會。」李開復說。

陳大年在公開信中表示,「大部分偉大的企業都起步於經濟危機之中,更具智慧的企業懂得在經濟寒冬中儲備實力,在開春的時候蓄勢爆發,比如橫跨多個經濟周期的GE。……企業要用數據的聲音替代經驗主義,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同時要足夠專註,以及足夠耐心,做一個好企業,去迎接即將來臨的黃金時代。」

在2000年納斯達克崩盤時,網易曾因財務問題、訴訟問題、摘牌風波、人事震蕩等而內外交困,但丁磊抓住網路遊戲的機會帶網易走出困境,躍身新巨頭。

在2008年外貿業務因金融危機遭受重創時,當時依賴B2B業務的阿里巴巴股價曾跌破發行價,但馬雲在低迷時期推動降價,將重心轉向國內,在第二年年末使淘寶市場份額攀升到80%,奠定此後數年的電商格局。

在「寒冬」里,永遠都有一批優秀的公司逆勢而行,展示出成為巨頭的潛質。即使強大如Facebook,也抵擋不住WhatsApp和Snapchat的崛起,即使微信已成流量黑洞,也阻止不了今日頭條、快手、WiFi萬能鑰匙的突圍。

所以,與其盼望寒冬的結束,不如開啟一份在任何周期都無須畏懼的事業。對於腳踏實地的創業者來說,寒冬是暖春的先兆,歷經磨礪,更顯價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