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央行動態 | 央行14日逆回購2100億 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央行

中新經緯客戶端

8月14日,央行進行1100億7天、1000億14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2100億逆回購到期,完全對沖當日到期量。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有6000億逆回購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別到期2100億、1400億、1000億、500億和1000億,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此外,周二和周五分別還有2875億MLF和800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上周五,央行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要求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係,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表示,二季度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前瞻性、靈活性和精細化程度,加強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有機搭配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合理擺布操作力度和開停節奏,「削峰填谷」熨平流動性波動。此外,央行擬於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進行考核。

天風固收分析稱,央行將「著力強實抑虛」,全文多次強調「服務實體經濟」,說明未來金融防風險和金融監管協調、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仍是工作重點;未來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平衡的態度,流動性無需過分擔憂。

此外,經濟網援引閻岳觀點稱,從當前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操作手法看,凈投放、凈回籠、完全對沖被反覆實踐,其目的就是實現對流動性的「削峰填谷」。預計公開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這個操作策略。至於MLF、SLF、PSL等創新性流動性工具,則將視流動性狀況及金融機構需求擇機而用。

北京青年報

央行「唯一首席」馬駿確認將離職

昨天,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媒體發郵件證實,其與人民銀行的聘任制合同確已到期,目前處於過渡期,繼續在央行完成若干工作。馬駿表示,計劃數月後加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主持一些政策研究,研究領域將包括宏觀經濟與政策、金融風險、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等議題。目前由誰來接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的位置尚不明確。

在其之前央行未常設首席經濟學家

根據央行官網介紹,研究局的職責是「圍繞貨幣政策決策,對經濟增長及運行進行分析與預測;研究金融法律、法規、制度,跟蹤了解其執行情況;跟蹤研究產業政策和工業、農業、財稅、外貿等部門經濟動態以及貨幣信貸、利率、匯率、金融市場等重大政策的執行情況,並提出建議」。其下設處室包括綜合處、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處、金融規劃研究處、金融市場研究處、國際金融研究處、宏觀經濟研究處、金融法律研究處和財政稅收研究處。

央行是根據《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試點辦法》聘任馬駿的。馬駿之前,央行研究局並沒有常設首席經濟學家的職位。2014年2月,央行就馬駿出任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一職進行了內部公示。當時,馬駿仍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當年4月初,馬駿向客戶發送告別郵件,公開承認其將上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信中表示,將在新崗位上盡全力工作,以後會較少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情況,但會更加關注對宏觀經濟和金融改革更為重大的中長期事件。

日本央行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4日報道,截至6月底,日本銀行(央行)的總資產突破500萬億日元,超過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日銀持續大量購買國債等金融資產,正積極想方設法達成2%的物價上漲目標。另一方面,美國和歐洲的物價則出現上升,尋求退出貨幣寬鬆戰略。日本銀行是否將與美歐背道而馳,獨自持續增持資產?這對日本經濟和日本銀行的財務將產生何種影響?

日本銀行截至6月底的總資產達到502萬億日元,規模匹敵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按1美元兌換110日元計算,達到4.56萬億美元,6月時超過了美聯儲(4.46萬億美元)。自美聯儲2008年啟動量化寬鬆以來首次逆轉。同時逼近歐洲中央銀行(ECB)的543萬億日元(4.20萬億歐元)。

美國將於9月確定縮減所持資產,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透露「將於秋季討論」減少資產購買。如果日本銀行今後繼續以每年80萬億日元為目標增持國債,2018年日本銀行有可能超過歐洲央行,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央銀行。

日美歐央行購買國債,是為了避免物價持續下跌的事態。如果大量購買國債,市場利率將下降,有助於經濟復甦和物價上升。歐美的物價已開始上升,正在考慮貨幣政策的正常化。

另一方面,日本的物價上升率仍徘徊在0%附近。日本銀行處於不得不繼續貨幣寬鬆的局面。7月,日本銀行將2%上漲目標的達成時間推遲至「2019年度前後」,計劃在此之前增持資產。

需要關注副作用。日本銀行大量持續買入國債,銀行和人壽保險公司等投資者已從國債市場退出。將來即使日本銀行想要拋售國債,買家也很少,由於利率劇烈波動,有可能對經濟構成打擊。

如果啟動加息,日本銀行的財務基礎將日趨不穩定。如日本銀行從商業銀行購買國債,商業銀行將把相應資金作為活期存款存入日本銀行。該利率也不得不提高,利息支出將隨之增加。有可能侵蝕日本銀行僅為7萬億日元、佔總資產逾1%的自有資本,出現資不抵債。

東短研究(Totan Research)社長加藤出指出,「在利率幾乎為零的狀況下,國家容易增加貸款。日本銀行應該詳細說明,將來的國民將付出代價」。

當然,利率下降具有促進設備投資和住宅購買的效果。也將導致日元貶值,有助於出口企業的盈利改善。日本銀行需要保持這種經濟刺激效果和資產膨脹副作用之間的平衡。

英國央行

進入8月,隨著兩輪「脫歐」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英國央行下調了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由此前預期的1.9%下調至1.7%。相關數據預示著英國經濟雖然不至於嚴重倒退,但面臨著下行的壓力,其重要原因是「脫歐」談判進程的舉步維艱及其結果的不確定性。有分析認為,在未與歐盟辦完「分手」手續前,英國難以專心發展經濟,由「脫歐」生髮的陣痛將波及其經濟走勢。

增幅顯著放緩

下行壓力增大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統計數字,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季度環比增長0.2%后,第二季度增長為0.3%,這一數字「與預估相符」。雖然略有上升,但上半年整體經濟表現平平,乏善可陳,GDP增幅顯著放緩。由此可得出結論:從整體上看,英國經濟目前正步入「穩定但乏力」增長的階段,並存在著未來下行增大的可能性。

英國國家統計局指出,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主要是受服務業,特別是零售業和電影業的推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製造業和建築業下滑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8月3日將今年經濟增長率從此前預期的1.9%下調至1.7%。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英國央行第二次下調增長預期,在今年5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之後,英國央行將英國今年經濟增速從2月份預期的2.0%調低至1.9%。

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下調了對英國經濟的展望。該組織在近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將今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下調至1.7%,原因是英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活動不及預期。對此,英國前財政大臣達林對記者表示,英國經濟形勢嚴峻,已經到了敲響警鐘的時刻,當事者必須對英國經濟中的風險保持充足的警惕。在達林看來,英國經濟中消費者信貸的上升水平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擔憂。

如果把英國與歐元區的經濟做一比較,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6%,歐元區19個國家經濟在總體上鞏固了強勁擴張的勢頭,增長幅度連續第二個季度相當於英國的兩倍。而前幾年,英國是發達國家中經濟增幅最快、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的國家。

同時,英國經濟分析機構凱投宏觀經濟分析師霍林斯沃思強調指出,英國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他說,從數據上看,雖然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但這一增速仍不足以促使英國央行在下次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加息。事實上,英國央行在本月初公布的最新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里,宣布把基準利率維持在0.25%的歷史低位,並繼續執行一攬子寬鬆貨幣措施為經濟增長提供刺激,其中包括維持4350億英鎊(約合5700億美元)的金融資產購買規模不變等。有分析指出,這折射出英國對整體經濟形勢缺乏信心,對未來經濟的表現難以把控,也預示著英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增大的潛在風險。

商業投資減少

形勢難言樂觀

英國連續兩個季度GDP跑輸歐盟,關鍵應歸結於局勢因素。「脫歐」公投前,英國經濟復甦強勁、增幅居冠,這也得益於當時的穩定政局形勢。眼下,英國政局混沌,未來充滿變數,給其經濟蒙上一層沉重陰影。

反觀歐元區國家,政治穩定對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護航作用。法國、荷蘭等主要成員國大選塵埃落定,民粹主義敗北,化解了制約經濟發展的政治風險,使經濟增長得到保障:歐元區企業樂觀情緒高漲,區內消費強勁以及失業率下滑等,有力推動了GDP的增長。而英國則與歐元區的表現逆向而行。

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指出,IMF正密切關注「脫歐」對英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他說,IMF目前對英國經濟的預測,仍是建立在對英國「脫歐」談判相對樂觀的預判基礎之上,不過談判前景尚不明朗,如果英國與歐盟最終無法達成妥協,英國經濟前景將會更加黯淡,「脫歐」將會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本月初曾發出警告說,「脫歐」不確定性正在確立。受脫歐影響,英國商業投資放緩程度超出預期,英國與歐盟「最終關係的不確定性正在極大抑制著一些企業決策」,經濟增速放緩顯而易見。對此,英國前商會會長、知名「脫歐派」人士朗沃思也坦承:「目前投資者信心確實低於應有的水平。」

英國赫爾大學商學院教授丹尼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由於「脫歐」談判進程困難重重,以及「脫歐」的最終結果難以預料,英國經濟的未來必然會受到影響。雖然不會墜入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悲觀境地,但經濟下行的風險是存在的。

截至目前,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談判在重要問題上缺少實質性進展,儘管已經進行了兩輪談判,但雙方在很多領域都處於僵持狀態。據悉,第三輪談判將於8月下旬舉行。

在英國「脫歐」談判充滿諸多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可能會繼續囤積現金,而不是投資。市場調查機構Markit預測說,「脫歐」談判前路不明,難言樂觀,英國經濟料將維持緩慢增長,且在未來幾個月將「很容易陷入經濟增速疲軟狀態」。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指出,雖然英國經濟整體呈現出一定的彈性,不過,未來經濟增長風險仍舊偏大。有分析認為,在未與歐盟辦完「分手」手續前,英國難以專心發展經濟,由「脫歐」生髮的陣痛將繼續波及其經濟走勢。

央行紀要

本周澳洲聯儲將公布8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也將公布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料令市場焦點從地緣政局危機上轉移,將為市場所樂見,可能帶動冒險情緒企穩,具體觀點如下。

北京時間周四(8月17日)02:00美聯儲將公布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可能提供更多縮減資產負債表相關的細節,進一步提升美元波動性。匯通網指出,上周公布的美國7月PPI意外下跌,引發了美國通脹依然疲軟,美聯儲將推遲加息的猜測,加上近來不少美聯儲官員對通脹持續低迷表示擔憂,預計在7月會議紀要中會對此有所反饋。 歐洲央行7月決議雖如期按兵不動,但未談論的部分出人意料,包括公布縮減購債計劃的時間節點、歐元和歐元區通脹表現、及貨幣政策前瞻指引可能做出的轉變等。自此之後歐元上漲獲得進一步動能,因此北京時間周四19:30將公布的歐洲央行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將大幅左右歐元。 北京時間周二(8月15日)09:30澳洲聯儲將公布8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在上周公布了季度貨幣貨幣政策聲明,且澳洲聯儲主席洛威發表講話后,此次紀要料難以提供任何新的信息。 據FX678觀察,上周洛威表示,計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利率在紀錄低位不變,在民間家庭企圖減少債務負擔之際,緊縮動作「仍很遙遠」,且也將是逐步漸進。 經濟數據方面,聚焦英國7月零售銷售、就業和通脹數據,以研判英國央行的鴿派立場是否合理。

匯率

今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41基點

周一(8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41個基點,報6.6601,連續5日調升,為去年9月22日以來新高。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6642,16:30收盤價報6.6668,23:30夜盤收報6.6666。上周人民幣匯率成大漲趨勢,8月7日至11日,人民幣中間價連續調升586個基點。

行情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今日開盤後進一步走高,現已升破6.66關口,交投於6.6560一線,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則延續強勢整理,最新交投於6.6730一線,兩地人民幣價差接近170點。

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11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03,按周漲1.17。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美元指數下挫,非美貨幣強勁上漲,人民幣正成為新晉避險貨幣。美朝爭端持續發酵打壓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而通脹不及預期加速美元跌勢,導致非美貨幣強勁上漲。相比於瑞郎、日元,人民幣後續避險潛力或更大。

首先,瑞士央行有意壓低瑞郎匯率的舉措降低了瑞郎的吸引力。其次,日本是美朝地緣衝突的間接關聯方,日元避險功能或有限。最後,隨著6.75、6.70關口的突破,長達兩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已消,大量積壓結匯需求的釋放促使人民幣從前期的「跟隨升值」轉變為「自發升值」,有助避險資金保值增值。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周末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隨著近期人民幣大漲,補漲需求已得到部分釋放,而美元指數也已由底部開始回升。隨著美元利空逐步釋放,且美國下半年經濟有望保持相對強勁,預計後續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間。而國內經濟基本平穩疊加逆周期因子引入,也對人民幣匯率有所支撐。隨著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逐步扭轉,預計後續人民幣將呈雙向波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