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的智慧,炎炎夏日的消暑利器

之前小編給大家分享過

在沒有空調的時候

我們童年的納涼回憶

這次我們再次穿越回到古代

看看在那個沒有空調、風扇的時代

人們會用怎樣的方式避暑呢?

扇子

扇子起源於,已有3000多年歷史。古時候,扇子又名「搖風」「涼友」,所謂「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是古代消暑最常用器具。

在西漢,京城長安有位能工巧匠丁緩,把7個一丈長(3.33米)的大輪連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輪扇」。《西京雜記》記載,這把扇子「一人運之,滿堂寒顫。」一個人操縱,可以讓滿廳堂的人都感到涼爽。

扇子的盛行是在明清。其種類繁多,有摺扇、竹扇、絹扇、羽扇、葵扇等不一而足。後來,摺扇還流傳到歐洲,成為西方貴婦們喜愛的把玩之物。

瓷枕

瓷枕的枕面長度一般不超過20厘米,內部中空,下端有孔穴透風,四周能透氣,加之瓷器表面有一層冰涼的釉面,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

瓷枕中數北宋定窯孩兒枕最為罕見,一小兒頭枕雙臂,俯卧床榻,樣子十分憨態可掬。據說,乾隆皇帝就非常鍾愛孩兒枕,有一次得到了一件孩兒枕后,詩興大發,題了一首詩:「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就存有一件精美的瓷白孩兒枕。

涼席

宋·佚名《邊韶晝眠圖》

古人常用的涼席,一般是藤、葦、竹等編織而成的,最昂貴的是象牙席。據說漢武帝時,曾經以象牙簟賜給寵妃李夫人。還有一種絲絹編織的涼席,在南朝梁人劉孝儀的形容中,使用時會覺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襖,即便室外炎熱如沸,也用不著扇子。

竹夫人

蘇東坡一日調侃佛印:「你有妻子沒?」佛印笑答:「有,兩個。」東坡大驚,佛印笑著解釋:「我夏天擁抱『竹夫人』,冬日懷揣『湯婆子』。可不是兩個妻子?」蘇東坡聽后大笑。

佛印說的「竹夫人」是一種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長約1米,中空,四周有竹編網眼,根據「弄堂穿風」的原理,供人取涼。工匠還會在竹夫人內放兩個小球,能增加彈性,還能在滾動中去糙,保持清潔,且十分好玩。

竹夫人在舊時江南一帶很受歡迎,夏日置於床上,能休憩手足,可相擁而眠,或夾於膝間以求清涼。即便大汗淋漓,竹篾生出的沁涼,也能將汗意一點點褪去。以「夫人」喚之,正是看中它清涼解意,所謂「紅袖添香也添涼」吧。講究的人家,還會在中間擱些薄荷、梔子花、茉莉花等解乏提神的香草,擁著入眠格外香芬甜美,所以它還有「百花娘子」的雅稱。

茶茗

宋·錢選《盧仝烹茶圖》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說:「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痛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被譽為茶之「亞聖」的盧仝tóng,在茶詩中說茶有「發輕汗」「肌骨清」「兩腋習習清風生」的解暑去熱之功效。而蘇州人暑天則喜歡喝涼茶。

涼屋

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

後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到了宋代,除了皇宮之內,高官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涼屋」,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而且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在享受清涼時,同時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心靜

白居易曾寫詩:「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他的意思是,心房就是禪房,暑熱雖在,但只要心靜身體就涼快。所以他的消暑辦法就是:靜坐,坐到「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古代先賢們深知「煩夏莫如賞夏」,這種境界確實值得現代人借鑒。清心靜氣,心平氣和,不只是一種避暑的方式,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