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聊友匯】總理指出人類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計劃「出來的,你怎麼看?

今日話題

「大家翻翻科學史,人類的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計劃』出來的!必須給科學家創造更多的空間,釋放他們更大的活力!」7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對與會各部門負責人說。

本次會議的主題其實是政策助力「雙創」,討論並通過了《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以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明確指出要在科研領域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對科研經費使用等方面規定進行進一步研究,給科學家們更大的發揮空間。

這一認識的形成有歷史的經驗反思,也有現實的研究考量。對此,你是否有相關的心得體會或者反思可以分享?

今年3月份,我工作的高校某實驗室一博士生在國際知名雜誌《Nature Genetics》發表了一篇在棉花學界並不多見的好文章。文章第一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原本計劃發表的科研成果被同行搶先發表,但作者導師並未求全責備,而是繼續鼓勵其厚積薄發。值得我們去思考和關注的是,導師的豁達與開闊,沒有強制性地、毫無根據地給自己的學生一個「時間表」和「計劃圖」。

科學研究具有其內在規律性,當然也具有其外在的偶發性,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從事的科學研究就在某時某刻、某分某秒出成果。那麼,我們的科學研究領域的「放管服」也就得有考慮和思索,應該多一些諸如這一類導師帶學生的胸懷與氣度,接納與包容,當然,前景與方向還是需要把握和明確的。其實,如果我們把科研領域比作小孩子,對應政府管理部門比作家長,「家長」就需要給「小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給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要懂得放手,讓他們去經風歷雨,去打拚奮鬥,而不能全程操辦和管控。「家長」當好後期保障的「勤務兵」就好。否則,「小孩子」永遠長不大。即便長大,恐怕也會有點經不住大風大浪。

——@張貴禮

古人觀夫山川草木魚蟲鳥獸,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今天科學研究者的科學研究,也是他們思想的靈光在對無盡宇宙的求索中迸發火花。

屋舍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槽櫪間也跑不出千里馬。科學研究者應該放飛自己最大膽的想法,一往無前的探索現代科學的邊界,而不是為了趕上過多的計劃而疲於奔命,不是在與行政機關的拉鋸中變得卑躬屈膝,不是在預先設定目標的科學獨木橋上走得越來越艱難。科學是不可預知的,人類無從知道下一步會邁向那塊科學的神奇境地。科學家就是人類的「拓荒者」,只有給予了足夠的空間和支持,才能去發現未知之境,攀上新的高峰。

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純凈的科研環境,營造純粹的科研氛圍,別讓科學研究被束縛了雙手雙腳,給科學研究者一片廣闊、清凈的空間。

——@胡越

通讀講話,筆者發現,李克強總理的關注重點其實是在基礎科研領域,也只有理論性的基礎科研突破才是最為核心的能夠被稱為人類重大科學發現的。要助力「雙創」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就要架構好「雙創」生態系統的建設,在根源性的基礎領域深化「放管服」的改革,這其中的內在邏輯環環相扣也是非常明確。而改革的藥方也已呼之欲從:從心而新兩步走。

首先,政府的觀念要改變:要深刻把握基礎科研的規律,管理服務職並重,第一要學會適當的放手,尤其是在財務經費的用度限額上,給足科研工作者思想放飛的空間,迸發活力;第二要有耐心,基礎科研並非可以計劃的必然產生;第三,放寬並非沒有監管,經費去向的監管也不能鬆懈,這也是對科研人員的保護。而後,政府的優化「管服」也能讓科學家們的觀念改變,對基礎科研更有信心和熱情,進一步釋放人才資源豐富的紅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基礎領域深化「放管服」的改革就要深刻把握基礎科研的規律,重視人才,從心而新,為雙創謀助力,為經濟供動力!

——@馬毅豪

「大家翻翻科學史,人類的重大科學發現都不是『計劃』出來的!必須給科學家創造更多的空間,釋放他們更大的活力!」7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語重心長地對與會各部門負責人說。這句話振聾發聵,一針見血指出了用行政化思維管理科研的錯誤。

沒有寬鬆的研究環境和空間,創新很難完成,就像跳躍前的助跑一樣,狹小的空間束縛了手腳,怎能跳得遠、跳得高?給科學研究創造寬鬆的環境、空間、時間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科學創新與行政工作的最大區別,何況有些行政工作也管的過死也會勞民傷財。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有些地方「精準扶貧」成了「精準填表格」,填一遍表得簽2028次字名。

在組合論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業餘數學家陸家曦全靠自覺意志和興趣支撐,直至積勞致死,他的貢獻比肩陳景潤。不用擔心放的面寬、線長,科學家會怠工,只要做好入口和出口管理,做好相關服務,科學家不用揚鞭自奮蹄。

——@雷金

筆者的工作單位是一個以科研人員為主的科研機構。作為機關行管人員,常聽到科研人員對管理體制的抱怨,矛盾主要集中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上。比如購買一個小備件,需要層層打報告,再由機關採購人員從企業庫里採購,費時費力不說,有時買到的東西還不一定是科研人員想要的型號。另外,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也導致科研人員難以集中精力搞科研。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科研工作也要以時間投入作保證。因此,努力構建順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具體到本人單位而言,機關人員要甘為科研人員「端盤子」「搭梯子」,主動靠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努力保證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搞研究。要突出科研人員的主體地位,堅決杜絕「外行領導內行」得現象,為他們的創新創造提供廣闊天地。科研人員也要努力構建與自主創新時代要求相一致的理念方法,尤其要樹立國家擔當、全球視野、前瞻思維,大膽創新、協同創新,善於整合利用國內外優勢資源,做出世界級研究成果。

——@嚴平

在早些年,科學領域制定了不少計劃,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863」計劃,直接讓趕上了發達國家的科學步伐,但是政府並不是「全能的」。在科學領域,政府也是「門外漢」,無法預知科學的未來。更有甚者,對科學家的要求,條條框框還挺多,這無形當中給科學家戴上了「緊箍咒」,不能盡情地「大展拳腳」。只有給科學家「鬆綁」,賦予他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才能釋放他們更大的活力,科學領域才能「百花齊放」。

同時,李總理指出,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最大範圍集眾智、匯眾力。這實際上,將科學發展的目光不僅投注在「在籍」科學家身上,而且也投向了「田園農舍」。來自民間的「草根」發明,照樣有「改變未來」的「黑科技」。

「鬆綁」后的科學家,與來自民間的「草根力量」「兵合一處」,定將讓科技進步跑出「加速度」,科學火焰「更旺」。

——@王文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