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最新戰轟曝光:改寫世界排名

原標題:最新戰轟曝光:改寫世界排名

第十名:蘇22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俄羅斯蘇-22「裝配匠」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研製的單座變后掠翼戰鬥/攻擊機,是在蘇-17基礎上改進的出口型,1976年開始生產。

1978年生產其改型蘇-22M和蘇-22УM。1982年~1990年又先後生產了幾種出口型,如蘇-22M3、蘇-22M4、雙座的蘇-22УM3和蘇-22УM3K等。

1977年開始向秘魯出口,然後又銷售給利比亞、敘利亞。另外該機還裝備俄羅斯、波蘭、克羅埃西亞、伊拉克、越南等國。

目前該機已基本退役,但仍有少量在越南等國服役。1988年南沙海站,艦隊就飽受這一越南機型的威脅。

作為一種發展較早的攻擊機,蘇-22可選擇的精確制導武器相對較少,主要是早期蘇聯研製的空對地導彈。

第九名:米格27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俄羅斯

米格-27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米格-23C基礎上研製的變后掠翼戰鬥轟炸機。原稱米格-23Б,后改稱米格-27。1969年完成設計,1970年8月20日首飛,1971年開始批生產,至80年代後期停產時共生產了1000多架。

米格-27採用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座航兩側裝有防彈鋼板,可以在粗糙的野戰機場起降,可以執行對地攻擊和空戰兩種作戰任務。

該機曾經出口華約多個國家,印度也於1980年代進口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7,併購買了該機的生產許可。

米格-27保留了米格-23BN的R-29B-300發動機,取消了米格-23戰鬥機和攻擊機一直以來都具備的進氣口可調斜板/附面層隔板,改用較短的固定式附面層隔板。

第八名:蘇-24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俄羅斯

蘇-24是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雙座雙發動機變后掠翼設計之低高度長程多用途攻擊/戰術轟炸機,主要用以取代老舊的Yak-28。除了攜帶傳統的空對地導彈等武裝進行攻擊任務外,蘇-24也可攜帶小型戰術核武器,進行縱深打擊。

蘇-24雙座、雙發、變后掠翼重型戰鬥轟炸機是蘇聯第一種能進行空中加油的戰鬥轟炸機。該機由蘇霍伊設計局研製。60年代後期始研,1970年試飛,1974年始裝。已有800餘架服役,大部分尚在俄羅斯空軍。它的出現,增強了蘇聯航空兵的戰區進攻能力和戰略突襲能力。

機上裝有性能較先進的導航/攻擊雷達,最大作用距離可達80公里左右;還裝有毫米波雷達和其他較完備的電子設備。蘇-24裝有慣性導航系統,飛機能遠距離飛行而不需要地面指揮引導。這是蘇聯飛機能力的新發展。

該機主要特點是續航時間長,加速性能好,具有低空高速突防和全天候作戰能力。它的出現極大地增強了前蘇聯航空兵的戰區進攻能力和戰略突襲能力,堪稱是其戰鬥轟炸機中的最好的一種,但據講其雙發之間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影響了部分機動能力。

第七名:美洲虎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英國、法國

美洲虎攻擊機,(英文:SEPECAT Jaguar),是一種英國、法國兩國聯合開發的雙發多用途攻擊戰鬥機。

1964年4月英國與法國為了滿足對於多用途先進教練機及戰術支援飛機的共同需求而達成協議,由英國飛機公司(英國BAC公司)與法國達索公司合資成立SEPECAT,共同研發美洲豹多用途戰機。單座為攻擊機機型、雙座為教練機型式,藉以執行近接支援(CAS)、戰場空中阻絕(BAI)及戰術偵察與教練飛行等任務。

1968年9月首架原型機美洲豹式A型在法國試飛成功,美洲豹式B型則於1971年8月試飛成功,同年首架量產型也試飛成功。1973年6月交付英國空軍、1975年5月交付法國空軍。

「美洲虎」最大速度為 1.5 倍音速(高空)和 1.1 倍音速(海平面),實用升限14000米,轉場航程4200公里,作戰半徑1408公里(高低高),最大起飛重量15.7噸,載彈量4.5噸。

海灣戰爭中,英國派出 8架部署在沙烏地,阿曼本身還有24架。戰爭爆發后,英國的「美洲虎」同「狂風」一起參加了空襲伊拉克的戰鬥。法國的「美洲虎」初期攻擊目標僅限於科威特境內的伊軍導彈陣地和彈藥庫,后突襲範圍也擴大到伊拉克境內的共和國衛隊等目標。

作戰中,「美洲虎」雖有損傷,但未被擊落,可見該機的生存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預計 90年代該機仍是各裝備國的主力攻擊機。

第六名:狂風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英國、德國、義大利

「狂風」戰鬥轟炸機屬於英、德、意三國1974年聯合研製的雙座可變后掠翼戰鬥轟炸機。最大時速2340千米,升限15000米,作戰半徑830~139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20410千克。

主要武器:2門27毫米航炮,8個外掛點可掛炸彈、火箭彈及空對地導彈,最大載彈量5000千克。機上裝有多功能前視雷達、慣性導航系統、雷達警戒設備及電子對抗設備。它主要用於對地(海)面目標的攻擊,並可實施截擊空戰。

「狂風」戰鬥機是為適應北約組織對付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戰略思想而研製的,主要用來代替F-4、F-104、「火神」、「堪培拉」、「掠奪者」等戰鬥機和轟炸機,執行截擊、攻擊等常規作戰任務。

狂風戰鬥機是帕那維亞(Panavia)飛機公司(英國、德國以及義大利)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后掠翼戰鬥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截擊、防空、對海攻擊、電子對抗和偵察等。

狂風是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共同投資發展的雙座、雙發變后掠翼超音速戰鬥機,由英國、德國和義大利聯合組成了帕那維亞飛機公司研製和生產。狂風IDS戰鬥轟炸機和狂風ADV防空戰鬥機的裝備使歐洲國家第一次擁有了可以和美、蘇相似的戰術空中打擊力量,狂風ECR的裝備也使歐洲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美國空軍戰術電子戰機的依賴。

狂風的發展過程不但是作戰飛機國際合作上的成功典範,也是歐洲國家聯合發展高性能作戰飛機的重要里程碑。狂風系列飛機的發展和裝備對英國、德國和義大利來說,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因為狂風的成功才使「歐洲戰鬥機2000」(EF2000)的聯合研製成為可能。

第五名:殲轟7A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

在各個航空強國都竟相開展了對戰鬥轟炸機研製工作的時候,的航空工業正處在「文革」所造成了混亂之中,落後的基礎研究和製造技術給航空兵器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空軍和航空科學技術人員雖然處在這個不利的條件下,但是始終還在對空軍作戰力量的發展而進行著努力。

獨立研製的被稱為轟-7的超音速轟炸機的模型在1988年的國外航空展上首次展出,被命名為FBC-1的出口型戰鬥轟炸機又經過10年以後,終於以實機的形式出現在珠海航空航天展。

FBC-1的國內裝備型殲轟-7在FBC-1首次在珠海航空航天展露面之前,就已經小批量裝備海軍航空兵試用,在1999年10月1日的50年國慶閱兵空中編隊里,由6架殲轟-7組成的戰鬥轟炸機編隊正式向世界宣布了,軍隊已經裝備了第一種國產現代化戰鬥轟炸機。

殲轟-7的裝備填補了航空武器型號的空白,使軍隊的空中武器系統更加完善,更加適應空中武裝力量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轉化。

第四名:蘇30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俄羅斯

蘇30戰鬥機是俄羅斯針對美國F15J戰機而研製的一種多用途重型戰鬥轟炸機,具有超低空持續飛行能力、極強的防護能力和出色的隱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揮系統信息時仍可獨立完成殲擊與攻擊任務,其中包括在敵領域縱深執行戰鬥任務。

目前主要裝備空軍、越南空軍及印度空軍等。蘇30最初稱為蘇-27PU,為串列雙座遠程攔截機,1989年12月31日首飛。

蘇-30出口型,命名為蘇-30K(K是俄文出口、商業的意思)。出口型增強對地作戰功能。蘇-30K又衍生了新改型,換裝新型機載雷達,增加了武器的種類,發展出蘇-30M戰鬥機,出口型稱蘇-30MK。

第三名:殲16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

殲-16(J16),是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3.5代(美標準)多用途雙座殲擊轟炸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2013年初正式公開該戰機。

2011年10月17日已在瀋陽首飛,殲-16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信息。

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殲16裝備了國產的「太行」渦扇-10發動機。

殲16性能與美國F-15E戰鬥轟炸機相當。

殲16與F15E相比,掛載能力各有所長。F15E機身兩側的保形油箱,每個有三個前後排列的重載掛架,能掛大量炸彈,但因為每側翼下僅有一個重載掛架,大型導彈卻掛不了多少;而殲16翼下掛架多,機身下縱向空間充裕,很適合掛載導彈。

第二名:F15E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美國

F15E攻擊鷹式戰鬥轟炸機(F-15E Strike Eagle)是美國空軍的全天候打擊戰機,用於深入敵人後方對地面目標之阻絕。衍生自F-15空優戰機的F-15E,在沙漠風暴行動中,它證明了它能深入打擊敵高價值目標,及執行密接空中支援任務,進行空陸協同作戰。

雖然官方的綽號是「打擊鷹」(Strike Eagle),但F-15E在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中更為流行的綽號是「泥雞」(Mudhen)。

1981年3月,美國空軍發布提升型戰術戰鬥機(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ETF)計劃,以取代F-111。這個概念要求的是一架能夠執行遠距離,深入敵人戰線後方的阻絕任務,並且不需要護航與電子干擾的支援。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提交的機型是F-16XL,用以與麥道的F-15衍生型F15E競爭,最後由F-15E獲選。F-15E於1986年12月11日首飛,而第一架量產型則在1988年4月交付予亞利桑那州路克空軍基地的第 405空中遠征聯隊。

1989年10月,F-15E在北卡羅萊納州的西摩強森空軍基地達到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IOC)。另外,F-15E的衍生型也包括以色列的F-15I、沙烏地阿拉伯的F-15S、韓國的F-15K、新加坡的F-15SG 等。

第一名:蘇34戰鬥轟炸機研製國家:俄羅斯

蘇-34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最早型號為代號蘇-27IB試驗機。1990年蘇-27IB的設計基本結束,1990年4月13日,蘇-27IB的第一架試驗樣機——一架蘇-27UB改裝的T10V-1進行了首飛。計劃用於替代蘇-24和蘇-25兩種作戰飛機。代號鴨嘴獸,原型機編號T-10B。

蘇-34戰鬥轟炸機區別於蘇-30戰鬥轟炸機,它是一種戰略導彈攻擊平台。

蘇-34的一項重大改進,是克服了蘇霍伊戰機在航空電子設備方面遜於美式戰機的弱項。所配備的新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可保障戰機在任何天氣和晝夜條件下打擊空中和地(水)面目標。

強大的武器系統和多種攻擊能力是蘇-34的又一主要特色。它的固定武器為一門GSH-301型30毫米航炮,備彈180發,射速1500發/分,炮彈初速860米/秒。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掛帶R-77型中程空空導彈、R-73型近程空空導彈,Kh-31P、Kh-59M和Kh-15PM等空地、空艦導彈,FAB-250系列制導炸彈、RBK-500型子母彈、BETAB型反跑道/混凝土炸彈、PTAB-1M型反坦克彈、ShOAB型人員殺傷彈,還有23毫米6管加特林機槍。機艙內還裝有70個無線電聲吶浮標的浮標箱。

港媒驚呼:六大科技改變世界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說,就為軍事應用(包括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和語音識別等技術)開展創新性研究而言,美國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是()的良好示範。以下為正在開展的6個先進科技研究項目:

一、正在貴州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將於9月建成的該望遠鏡是世界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靈敏度將是美國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3倍。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尋找來自外太空文明的無線電信號。

二、美輪美奐的首個深海空間站。正在開發的首個深海空間站將讓工作人員在1000米以下深海中工作生活兩個月。該項目將加強在此前未能抵達的海床上勘探開採礦藏的實力,可能在2020年前完成。

三、世界上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將於今年6月發射該衛星,從而使目前僅存於科幻小說中的量子通信距現實更近一步。該衛星有望為中歐之間提供不可破譯的加密通信鏈路。

四、首個空間站將在2022年左右建成。它將成為太空中由單一國家建造的最大結構體。還能通過添加模塊艙擴大該空間站,使之具有從科學研究到軍事應用的諸多功能。

五、的首架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這種雙引擎窄體噴氣式客機有望在今年迎來首飛,旨在挑戰波音和空客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六、長征五號火箭將於今年底實現首飛。它將成為建造的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將通過向近地軌道運送大型部件而在建造空間站時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