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山城記憶 回顧那些年老重慶的交通工具

原標題:山城記憶 回顧那些年老重慶的交通工具

一個交通工具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印記,老重慶的交通工具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些在時代中穿梭的重要角色吧。

1916年:滑竿

談起老重慶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會想起著名的滑竿,這種用竹木製成,形制簡單的小轎,有老重慶計程車之稱。

其實在滑竿之前,還有一種類似的街轎。民國5年(1916年),重慶城區已有轎行108家,轎子2200頂。只要是在城牆以內,不論到什麼地方,費用都是25個銅錢。隨著街轎數量增多,重慶人琢磨著怎樣讓它更輕便、更適應重慶,滑竿就誕生了。

1929年:黃包車

1929年重慶建市,隨著重慶城區第一條馬路竣工,自七星崗起,經觀音岩、兩路口、上清寺至曾家岩。黃包車逐漸取代轎子和滑竿,在山城風行一時。最早的這一批黃包車共18輛,起步價銅板1000文,每加一段多交800文。發展到後來,租車行比比皆是,車夫去租車,每天要交若干份子錢,稱之為板板錢。解放后,重慶街頭的黃包車逐漸消失。

1933年:柴油客車

920日,重慶城第一家專營城市公交線路的汽車運輸企業開始經營第一輛柴油客車,曾家岩至七星崗線路,125日延伸至舊城區小什字為終點。緊接著又添置了5輛汽車,分曾家岩至兩路口、至七星崗、至較場口、至小什字四段行駛,每段票價銀5分,車票分臨時和長期兩種。這個票價按當時的購買力計算,可買10多碗小面,普通市民根本消費不起。1938年:渡輪

11日,重慶主城第一條輪渡航線從儲奇門至海棠溪開航。從此,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成為了市民過江首選交通工具。上世紀80年代,繁忙的航線早上5點就開航,不到10分鐘就是一班,直到晚上10點才收航。平均每天乘客量超過30萬人次。如今,主城區輪渡只有朝天門至江北嘴至野貓溪一條線了,半小時一班,但入不敷出。

1939年:馬車

抗戰時期,重慶成為國內物資運輸樞紐,汽車運輸力十分孱弱,交通部為此設置重慶馱運管理所,馬車才作為公共交通工具出現在重慶城中。化龍橋開設了重慶城區第一家客運馬車行,經營化龍橋至上清寺的客運業務。直到解放初期,重慶建立公車隊時,因為車輛數量不足,還曾用馬車當作公車使用。

1945年:纜車

重慶第一條客運纜車線在望龍門纜車投運。全長178米,上下高差46.9米,2輛客車廂初期每天上下運客約0.7萬人次。沿川江上下的客貨船上的人貨,多通過此纜車進城,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被拆除。此外,還有兩路口纜車、龍門浩纜車和儲奇門纜車,如今均已被拆除。1984年國慶,朝天門纜車投運,2007年停運,現基本廢棄。重慶現存唯一最長坡度最大纜車:重慶市長壽區免費纜車(長壽西岩觀光纜車於196410月建成通車,距今已經有45年歷史。纜車全長282米,是西南地區最長、坡度最陡的纜車。)

1956年:無軌電車

元旦,重慶第一條無軌電車線,上清寺至小什字,全線通車。當時僅有的幾輛電車為「55」型電車,拖掛重慶二型車廂。401404405路無軌電車,直到2004年才退出我們的生活。至今,小編都還記得鉸接式車廂,三開門,車頂上伸出兩根杆子斜掛在電線上滑行

上世紀70年代:氣包車

氣包車的真正名字叫做常壓燃氣車。那個年代石油短缺,才想到了用天然氣當公車的燃料,但天然氣的巨大體積,只有將天然氣不經過任何壓縮,直接灌裝到厚橡膠包里,裝滿了就上路。上世紀80年代,是氣包車的鼎盛時期,重慶有1/3公車以天然氣為燃料,氣包車成為城市一景。

上世紀80年代:長江索道

重慶長江索道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連接重慶南岸區至渝中區的重要交通工具。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跨江索道的運輸功能逐漸弱化,索道停運。2012年,重慶市對索道進行了重新裝飾改造,恢復營運。使這一特色交通工具向旅遊觀光景點轉型。

上世紀90年代:快艇

1996年:皇冠大扶梯

由於重慶山多,原來公路交通不方便,電梯、扶梯就成了重慶人上下山的交通工具。皇冠大扶梯又名兩路口大扶梯,連接了兩路口和重慶站,全長112米,全程運行230秒,每台最大載客能力為13000人次/小時,是亞洲第二長的一級提升坡地大扶梯。

2004:捷運

捷運最早線路2004年開通——越過山嶺,跨過長江,沿江蔓延,穿過樓道……重慶軌道交通已經成為重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線網覆蓋重慶主城九區及各大組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