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左常波-我發現大叉穴的過程,原理及針法—兼及微針調氣化之發揮

講師簡介

左常波,澳門針灸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主任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左常波國際針灸研究中心」主任。董氏奇穴在大陸的首位嫡傳弟子。

在浸淫傳統針灸、參悟董氏奇穴的基礎上,旁鑒丹道精華,別開一線法脈,創立「以針演道逐節功夫,廣大甚深微妙法門」。

首創「針灸氣化理論」。

發現「大叉穴」,並推廣應用。

研創系列氣化針法,提倡微針調氣、治神。

致力於針灸臨床實踐和理論拓展研究。

「粗守形,上守神」,上乘針法從來講究的都是治神。但如何把握這玄之又玄的神?所謂「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我們就退而求其次,通過調氣溝通精神,調氣以治神。左師仿先聖仰觀俯察取象之法,創製大叉穴模擬丹道修鍊過程,以針演道,微針調氣化。其中奧妙難以言表,各位細品便知。

錄音原文翻譯稿:

各位師長,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我想從一個具體的點切入,從這個點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技術和他背後的原理。今晚主要分享大叉穴發現的過程、原理和針法,順便探討一些我對微針調氣法的思路。

「一個優秀的臨床家,最可貴的是基於臨床的、獨到的創見。回顧我的整個針灸探索過程,總是先有想法,再有臨床驗證、完善、提高。最後臨床走到最前面了,但是理論呢?理論的構建是一個挺尷尬的事,因為這個構建過程需要更深厚的學養去慢慢積澱。就像我自己,在臨床中發現了一些很好的東西,如果自己獨享,更多情況下不會去努力構建一個所謂的「完美理論」去說服別人。如果要分享,就要嚴謹,要講理,但是,在我心裡一剎那就明白的事,一旦說成理論,難免有漏洞。作為一個臨床醫生,更多的精力放在臨床探索上,因為一個想法,甚至某個靈感,就可以指導我一路前行了。檢點我自己,在知識結構上存在重大缺陷,我只能先做一個好醫生。」

請大家看看這段話,就了解一位臨床醫生在整個自我臨床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是非常不易的。

選擇從大叉穴講起,首先想讓大家掌握大叉穴的具體針法和臨床應用,這是一個小小的技術;其次,更重要的是想通過大叉穴,跟大家分享背後的原理——取象比類原理和微針氣化原理

一、大叉穴的定位

請先看這張圖

體表定位點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結合處的分叉口處,我以前說它是在赤白肉際處的分界線,後來發現不太準確。

簡便取穴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結合處這個位置的掌背與掌面整個厚度的中間分界線上。有時候如果按照赤白肉際處取穴,會偏向於背面,偏向於陽側了。臨床上我習慣的取法是在陽面和陰面整個厚度的中間這個分層上。

發現大叉穴的原理:取象比類

在中醫體系中,或者延伸一下在中醫很多術數的體系中,有很多概念比較重要——理、氣、象、數、類、應。談到取象比類,我跟大家做個分享。如果把拇指和食指分開,放在桌面上,很像一個人分開兩條腿站在地上。建立這樣的概念后,再觀察一下,在第一、二掌骨之間以及由此構建的空間,非常像人體的盆腔、腹腔和胸腔。靈骨穴對應的位置相當於胸腔的最上端--天突穴的位置附近;合谷穴對應的位置非常接近於人的中脘附近;再穿過合谷穴向上走的時候,基本上接近於胸劍聯合,到了胸腔裡面。

取象比類,首先是一個象,在形象上看起來非常像。在這樣一個取象、應象系統當中,大叉穴的體表對應點就應該是在會陰穴這樣一個位置。我剛才用語言對大叉穴定位做了描述,語言表達不是很準確。那麼在具體取穴的時候,依然要發揮想象力,就是說在這個點,是不是能根據紋路等找到一個非常像會陰的位置。我經常能在這個地方找到一些紋路的交叉點,外形非常像會陰的位置,這就是大叉穴準確的取穴點。

這張圖進針的點與前面那張不一樣。這張圖中大叉穴的體表進針點基本上是扎在了赤白肉際分界線上,當按照這種方法取穴定位進針的時候,產生的氣化感是不同的,往往病人會感到腰骶部、命門有股暖流在涌動,會反應在人體後背部分,這股暖流慢慢到後背,走到人的夾脊部位。因為這個點是偏向陽面的,跟人的督脈相接近。

我剛講的大叉穴體表定位的點,對應著的既不是督脈,也不是任脈,它是中黃之脈。這條脈是密宗、道家中非常重視的一條氣脈,從頭頂百會穴到會陰,中間這條氣脈就是中脈。按照這樣一個想象去取大叉穴,就基本上符合我的一個定位點了。

這裡再做一個延伸。把兩隻手做出來一個心形的形狀,感覺很像一個口的形狀。在這樣一個形象像口的應象中,大叉穴對應的地方很像地倉穴,靈骨穴很接近於顳頜關節部位,比如頰車穴,經常講「面口合谷收」,也是在這樣一個應象取穴體系中。大叉穴治療面癱效果也很好,而且在進針時病人口水很多,因為整個地穿過了腮腺。

二、大叉穴的進針操作

手法操作

大家記住八個字——「徐入徐出,輕捻輕轉。在大叉穴的整個進針操作過程中,有兩個元素在其中——進退和左轉右轉。這是兩個方向的操作,但手法要求極其輕柔,不要粗暴,不要快,要輕柔地、緩慢地去操作。

針具選擇

對針具的選擇非常重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針具的認識。臨床在針灸大叉穴時,最早用的是0.16*40mm的針,後來發現用比這個更細的針,比如用0.14*40mm甚至0.12*40mm的針時,可能更加有效。在用針去調氣的時候,面對一個非常大的尷尬,就是氣是介入形、神之間的東西,傾向於無,而針是一個有形的東西,用一個形而下的針具去調一個形而上的氣,是難度非常大的事情。這便啟發我,在臨床針灸時,能不能將針的有形部分更加弱化一些,比如外形上更加細一些;在整個進針的過程中,更加輕柔、緩慢的操作,讓病人酸麻脹的針感弱一些,甚至沒有針感。若做到這兩點,就非常吻合氣的特性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思路。今天晚上我講大叉穴,更重要的原因是啟發大家關注微針調氣化,這是臨床中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層次。

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在輕輕地左轉右轉過程中,在慢慢地由淺入深推進過程中,當遇到一些關鍵節點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我認為用非常細的針緩慢進針時,手下的感受是非常敏銳的,細針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和細膩。在緩慢進針的時候,當針尖抵到某個關鍵點,手下是沉緊的感覺,不是那種「谷氣來也徐而和」的感受,而是「邪氣來也緊而疾」的感覺。當碰到這樣一個節點時,病人可能會有脹的針感,這個關鍵的節點千萬不要錯過。因為整個大叉穴進針出針的全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診斷的過程。前面講過合谷穴所對應的點在大叉穴整個應象當中很接近於胃脘的位置,換句話說,當針尖緩慢進針到中脘附近時,如果遇到這樣一個關鍵點,我認為是他的中焦胃脘有問題,這是一個診斷過程。如果病人就診時有胃脘脹痛,那麼針尖扎到這個部位有緊而疾的手感的概率很高。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關鍵點,就在這個點做一個小小的停留。輕輕地左轉右轉,小角度、舒緩地去捻轉針,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轉才能夠化。當輕輕地轉的時候,會發現針尖下的氣鬆了,那種緊而疾的手感沒有了,會出現和緩的、從容的、飽滿的谷氣的那種手感時,再問病人,他胃脘部的不適感當下就可以解決。在整個的陰陽術數中,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個是體驗的方面,一個是感受的方面。在微針調氣化的過程中,感受很重要,體驗很重要,感應也很重要。感應的產生,幾乎是同步出現的,沒有說經過一段時間或者一個過程。

按照這種思路緩緩的進針,一直到針尖抵達靈骨穴的位置,其中一旦遇到關鍵點,就在這個關鍵點停留捻轉。當按照這樣的操作規則,針尖由淺入深,針刺到靈骨穴,再緩緩退出來。在退的過程中依然注意針尖下的手感,緩緩地退出,這個時候依然會遇到沉緊的關鍵點,依然做手法,等到手感變和緩后再接著緩緩退針。退到最後,留針的時候,我一般針尖留在2、3分到半寸之間(第一次留針位置),這個時候針尖所對的位置相當於人的下丹田。

臨床上這樣進退的過程可以重複2-3次。在第二次由淺入深進入時,會發現第一次的關鍵點可能變得和緩從容了很多,所以第二次的進針會快很多。有些很頑固的疾病可以做3次,不需要做太多。最後都是要淺層留針,針尖在體內的深度不會超過半寸以上(第二三次留針位置)。最後這個退的過程,也是一個引氣歸元、以退為守的過程。內經中也講到「靜以久留,微以養氣」。在這個層次留針時,可以留得久一點。

在整個的操作過程中,再把關鍵的問題給大家強化一下。

1選擇的體表進針點對應會陰穴,操作的進退過程對應人的中脘系統。其實整個進針的路線是陰陽交界的中點,就是掌面和背面厚度的平分線上。陰陽之間交界的狀態是零的狀態,是一種具有無限可能性的狀態。針灸所激發的氣化反應,非常像蝴蝶效應——在某一個臨界點給予一個微弱的信號,會產生一個非常敏銳的放大效應。有些經絡敏感人,在針刺一進一退的操作中,會產生一些很奇妙的反應。

2、操作手法的關鍵是徐入徐出,輕捻輕轉。

3、進針過程既是治療過程,也是診斷過程。在整個過程中,要保持手下敏銳的覺察力。

4、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地方,操作過程中需要病人配合呼吸。在一個深長的、自然的、舒緩的呼吸過程中,進行操作,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很注重在呼氣的過程中做一些小小的手法。因為我們在經絡敏感人身上做過實驗,吸氣的時候,人的氣脈比較緊張,處在一個繃緊的狀態;呼氣的時候,氣道比較寬,氣脈有一個推動的力量,氣脈的速度是比較快的。也有研究發現,吸氣時交感神經緊張,呼氣時副交感神經緊張。而副交感神經工作時,人是不設防的,處於一種接納的狀態。這時一個輕柔的信息啟動,就會帶來後續一系列非常重大的氣化反應。在丹道修鍊過程中非常關注「息」,「一呼一吸謂之息」。內經中說「神守天息,復入本元」,丹道修鍊體系中說「心息相依,虛空大定」,講究的是心息相依。「息」與心有關,所以在調氣、針法過程中,非常重視呼吸。

、大叉穴的臨床應用

大叉穴的臨床應用很廣泛,概括來說有兩點:導氣通滯作用和溫陽作用。

一個病人,胃脘部不適,飯後經常有飽脹感,胃氣上逆的不舒服感。脾胃功能不好,會影響氣沉丹田。在丹道修鍊的子午周天中,任脈的氣機是降下去的,火是通過任脈的路線降下去的。這個路線不通,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病人有胃病,一定要通過針刺大叉穴的方法將胃病解決。胃病解決后就會發現,病人深吸氣會很輕鬆的將氣吸入丹田。如果胃脘有問題沒解決,中焦氣機阻礙,吸氣無法入丹田,久而久之丹田元氣越來越虛,陽氣虛浮在上,出現下寒上熱的很多癥狀。這是虛假的發熱,不是真正的發熱。我在具體操作的時候,也會發現有一個導氣的過程,整個中脈的問題也會解決。留針的時候是淺層留針,不超過半寸,這也是引氣歸元的作用,病人的丹田會慢慢暖起來。就這樣的一個單穴,也能發生很大的作用。經常會看到一些陰寒體質的女性,單純用大叉穴,在很短時間內,可能用不了十幾次,病人很長時間的陰寒體質就會發生改變。

給大家舉一個病例。前兩天一位好朋友的爸爸,七十多歲,是原發性肝癌。我做了深入地了解,病人是典型的陰寒體質,是生理上的陽氣不足。另外他有明顯的強迫,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一分鐘也不能等,內心很鬱悶、不舒暢。在調節的過程中,這個病要有轉機,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從生理上,一定要把陰寒體質徹底扭轉過來,變成一個暖的體質。祛除寒氣,提昇陽氣,讓陽氣充滿起來。第二,從內心上,一定要把他調節得非常舒暢,沒有糾結的感受,每天能有個深入的睡眠。我就用到了大叉穴,以及它的配伍火主穴。第一次針灸時,病人下身已經開始暖了。到第五次,丹田的暖流非常明顯,而且一直到腳底。這些下寒上熱的病人出汗往往是頭面出汗,他現在慢慢的下身也開始出汗了。最重要的是生理方面陽氣提升了,心理方面糾結也改變了,調氣和治神真的非常密切。這裡有一個關鍵要點,就是大叉穴有導氣通滯的作用這個病人的胃是有問題的,人非常瘦,吃東西吃不好,胃脘有脹痛感。第一次治療時,胃脘部的不適感就慢慢減輕了。所以只有把導氣通滯的作用達到后,火才有可能從上面降下來沉入丹田,吸氣吸到丹田。留針時留在淺層,慢慢氣在丹田聚起來,然後慢慢暖到湧泉。最後湧泉氣足后,從後面上來到命門,命門的氣充足起來。

這就是大叉穴的導氣通滯作用,導氣后使氣機通暢,生生不息地運轉,一氣周流,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涵養積蓄——所謂的溫陽。真正的補法是氣血流通即為補,能通過微微的針法操作,導氣通滯,讓氣機生生不息、周流不息,這個過程自然會產生溫補的作用。

這個導氣溫陽作用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有的時候比附子來得快。

大叉穴的配伍

臨床上經常使用大叉穴與火主穴(校者註:在第一跖骨與第二跖骨叉口下緣,即太沖穴上五分處)配伍。我扎火主穴時,體表進針點可能比太沖穴、火主穴靠前。進針時保持30°~60°,有時呈45°,最多時是60°,保持這個角度緩緩刺入,是斜刺法。操作也是徐入徐出,輕捻輕轉,可以做1~3個進退。要注意火主穴進針過程也是一個診斷的過程,一定要敏銳的覺察手下的針感。但火主穴的留針,我習慣深層留針,在深層留針時,我發現病人往往會出現命門有氣血涌動的感受,有暖氣在涌動。所以大叉穴與火主穴進針、操作相同,而留針層次不同。

微針調氣化

我以大叉穴作一個鋪墊,講到一個很重要的理論——氣化理論。那麼如何進入氣的境界?一提到氣,很多人會覺得很玄,也有很多人苛責我們,為什麼針灸一定要進入氣的境界去講呢,為什麼一定從治神調氣去講呢?我們真得非常無奈,在臨床上遇到一些特殊現象時,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進入氣的境界。這不是我們故意弄出一些玄的東西誤導大家,我們繞不過這樣一個境界。

其實內經中對精氣神做了全面的、深入地發揮。在我自己所構建的針法體系中,更多的參照了丹道修鍊的體系。整個丹道修鍊,就是精氣神三者的轉換。針法調氣是進入氣的境界的一個捷徑。通過針法調氣,既可以影響到精,又可以影響到神。精氣神這三個層次,氣是中間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我們把氣調節好了,就可以轉化精、轉化氣、轉化神。調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繞過去的樞紐。

我曾經講過築基針法,築基是丹道修鍊過程中的一個概念。有個「百日築基」,就是說在進入真正的丹道修鍊體系之前,要打一個基礎。築基的整個過程,就兩個目標。一個是把精涵養足了,這是生理方面的儲備;第二個是心理方面的準備,叫做煉心或者煉寂,就是放下一切。在築基的過程中,如何把精養足呢?針法調氣給我們養精帶來一個很大的便利。

有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是原發性直腸癌,手術后做放療化療,整個身體條件很差。隔了不到三年,發現肝有晚期腫瘤,手術后又放療化療,本身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我前期通過築基針法調氣,把基礎打好,把養精蓄銳做足。因為在這個年齡,先天的腎精已經耗散很多,又經過這兩場大病,先天腎精是不足的。經過調節,其中也用到了大叉穴,後來病人出現每天晚上睡眠時會有兩次勃起。晨勃的出現是很重要的現象,因為他本身有糖尿病,可能在五十多歲的時候這方面就越來越弱了。要治好大病,一定要從把精補足方面入手,所以調節到這個時候,我心裡就有數了。我告訴他,睡眠中出現勃起時,要深吸氣,同時做提肛縮腎的動作。這個時候他感覺到從尾閭間有股熱氣,循著督脈一直到腦袋裡面。吸氣吸到最足的時候,氣到了腦袋中,讓他舌尖抵在上顎,閉一會兒氣。很短的時間,便有口水嘩嘩的下來,滿口的口水。然後靜靜的呼氣,呼氣時把口水分三次咽到丹田。一般做2~3次,晨勃就下去了。調氣可以幫助人養精蓄銳。道家在真正進入修鍊程序之前,築基的過程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針法就把這個過程給演繹出來了。

針灸非常講究治神,氣機層面調節好后,就可以把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調節好。剛剛講的肝癌病例中,五次針刺以後,病人感覺自己不那麼鬱悶,強迫的癥狀在減輕。從童年經歷中而來的性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讓他內心有個轉化,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其實就是由調氣切入,慢慢影響到神。

進入氣的境界,是針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環節。精氣神的轉化,氣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

我們做一輩子醫生,是終生學習的事情。醫生的本分是什麼呢?有的人認為就是看病。我覺得一個醫生能做的不僅僅是看病。八年前有一個病人,當時她五十多歲,有很多種病。八年的治療中,剛開始有可能是2個月治療2~3次,後來是每一個季度治療2~3次,最近這幾年是半年治療2~3次。這八年來發生的變化,很多病都沒有了,更關鍵的是她的外在形象——體型、皮膚的細膩程度、容貌、細小的皺紋、以前腫大的脖子,這些都在變化,比她八年前還要年輕。

我講這個例子,是想說從調氣入手,模擬整個丹道修鍊的全過程,模擬精氣神轉化的每一個環節,就可以對病人做一個長久的、未來一生的健康管理。把病人的病治好后,在未來我們還能為病人做什麼呢?這個很重要,當一個醫生具備這樣一個知識結構后,病人會把你當做一生的好朋友,我們也會有成就感。要做到這樣,進入氣的境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沒有辦法繞過去。

六、氣化現象

可以這樣去理解,氣化的狀態是有序化和格式化。在整個氣化現象自然發生的過程中,有兩個方向的轉化。一個是同化,一個是異化在針灸過程中發生的很多排病反應,就是異化比如排寒反應:有的病人針灸時感到丹田發熱,但是腳底感到涼風。有的甚至蓋著被子都感覺腳底冰涼,凍得發抖;比如排風反應:腳底嗖嗖地冒涼風,經絡敏感的人把手心對著病人腳心,確實有冒涼風的感覺;還比如排風邪的時候,以癢的形式表現,比如頭皮很癢;排濕氣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為小便量多,有的人是出汗。同化現象臨床中也有,比如一個陰寒體質的人,在針刺時沒有明顯排病反應,直接就暖了、熱了,體質變化非常快。排病反應有時不僅表現為無形的部分,有些為有形的變化。比如腹瀉,有位腫瘤病人,在針刺2個療程后,每天拉肚子,拉了14天,拉完很舒服,體質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有形的排病過程。同時也要關注在針灸調氣化過程中,會有一些精神層面的反應。比如有的人嚎啕大哭,有的人充滿喜悅但是在無聲的流淚。

氣化反應非常複雜,我很難在短時間內給大家講得很明白。當體內的氣機發動起來時,會發生攻病反應比如胃不好的人,在陽氣還沒衝過去的時候,他會不舒服。有的會有翻病反應比如有的人十多年前有胃病的病根,但一直沒發作,這個時候會翻出來,但很快就過去了。還有一個搜病反應就是把未來潛在的病給解決了。希望大家按照我講的方法,非常細緻地去觀察。

今晚到這裡就基本上把我想要表達的東西說明白了,依然想提醒一下,我講的東西未必是對的,理論方面的解釋也可能有很多缺陷。但今晚講課的一個重點,是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微針調氣,同時細緻觀察在調氣化過程中豐富複雜的氣化現象。

再次感謝群主的邀請,感謝大家的聆聽,希望多提出批評指正。

翻譯:王春穎

校對:王春穎、蘇雪貞、蔡果宏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左常波老師2015年5月21日在針灸推拿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在線論壇聯盟提供支持。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1.1。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