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群星耀北疆#丨莎仁格日樂:內蒙古第一位蒙古族特級教師

莎仁格日樂

她是第一位蒙古族特級教師,曾3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兩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先後被評為「內蒙古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她在多年的蒙古語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認真探索,為改革蒙古文字母教學闖出了一條新路,開「蒙古語教學改革之先河」。她,就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學校退休教師莎仁格日樂。

「70年來,內蒙古的變化太大了,發展速度太快了!」8月8日,年過八旬的老教師莎仁格日樂和老伴坐在電視機前,認真收看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典電視直播。看著電視中歡慶的場面,莎仁格日樂的腦海中浮現出自治區成立10周年時,她帶領學生參加慶典遊行的情景——

「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兩年,就有幸帶領學生參加10周年慶典遊行,特別高興和自豪!」莎仁格日樂回憶道,「當時自治區發展建設剛剛起步,哪像現在這樣富裕先進!」

1955年,年僅18歲的莎仁格日樂從內蒙古赤峰市昭蒙師範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直屬第一完小(今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學校)任教。在37年的教學生涯中,她一直擔任國小低年級蒙古語文的授課教師,當了37年班導和多年的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直至1992年退休。她長期致力於城市蒙古族兒童的蒙古語文教學工作,先後完成了民族國小蒙古語文教學改革實驗、蒙古語文教科書規範化實驗等項目。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學校

第一節課遭遇尷尬

「我是自治區培養的教師。師範畢業時,我在分配志願上莊嚴地寫上了『聽從組織分配』。」莎仁格日樂說,那時她心中有著奉獻教育事業的強烈願望。

1936年12月,莎仁格日樂生於赤峰市巴林右旗牧區。她從國小習成績非常好,曾獲得過一等助學金,獎品是一斗小米。「助學金是和老師的工資一起拉回來的。那時,老師的工資也用小米支付。當時的情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莎仁格日樂說。

自小在牧區長大,莎仁格日樂一直生活在蒙古語言環境中,上的是用蒙古語授課的學校,所以,直到師範畢業時,她的漢語也不太好。由於語言問題,她教育生涯中的第一節課,就遭遇到了尷尬。

1955年秋天,莎仁格日樂面帶微笑走上講台。為了上好第一節課,她熬了好幾夜備課,自信能夠上好這節課。誰知講到一半時,孩子們卻坐不住了,有的東張西望,有的交頭接耳。察覺到學生的這些變化,莎仁格日樂有些沉不住氣了。這時,一個小男孩兒突然舉起手,高聲叫道:「老師,我要上廁所,給我一張手紙!」

莎仁格日樂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漢語「手紙」是什麼意思。她不知所措地看著哄堂大笑的學生,窘得滿臉通紅……

下課後回到辦公室,莎仁格日樂趕緊問同事漢語「手紙」是什麼,大家都笑了。當晚,莎仁格日樂失眠了,她後悔填志願時寫了「聽從組織分配」,才被分配到這個對她來說語言和風俗習慣都陌生的地方,「連學生的話都聽不懂,怎麼教好學生呢?」

於是,她打定主意學習漢語,自己先過語言關。每天,她都向身邊的老師學說漢語、練習漢語拼音,一有空就收聽漢語廣播。就連看電影時,她也在暗暗地重複人物對話……很快,她就能夠和孩子們溝通交流了。

耐心引領學生學習母語

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的建設剛剛起步,各行各業方興未艾。由於許多學生家長忙於搞建設,學生們都寄宿在學校,周末才放假回家。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的兒子和女兒,都曾是莎仁格日樂班上的學生。

「我們當班導的,既是老師又是阿姨,上課學習、生活起居都要照顧到。」莎仁格日樂說。冬天早上6點,她就起床去教室生爐子。等孩子們7點多來上自習時,教室已經暖和了。

「面對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我們要操很多心:有的臉沒洗乾淨,有的在課堂上尿了褲子,有的頭上生了虱子,有的手腳凍裂了,我們就像媽媽一樣都要管。還有的孩子想家,半夜自己跑回家了,把我們急得團團轉,只好摸黑去家裡找……」莎仁格日樂說,像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

1957年,內蒙古試行用新蒙古文(用斯拉夫字母拼寫蒙古文)教學,莎仁格日樂承擔起了對6歲兒童進行雙語教學實驗的任務。新教材出版后,要試用后才能推廣,她又承擔起了教科書規範化實驗任務。

莎仁格日樂的學生,大多是在城裡長大的蒙古族孩子,只會講漢語,完全不懂得本民族語言。她對孩子們說:「咱們都是蒙古族人,怎麼能不會說蒙古語、不會寫蒙古字呢?」

為了讓孩子們對母語感興趣,莎仁格日樂決定從字母教起。「許多學生剛開始感覺困難,我就儘力營造學習語言的環境,要求大家在教室和宿舍都要講蒙古語。」

有時,不願學習蒙古語的孩子故意找碴兒,而莎仁格日樂總是耐心對待。有一個幹部子弟上課,一會兒大喊:「老師,我沒有鉛筆」,莎仁格日樂就給他找來鉛筆;一會兒他又喊:「老師,我的鉛筆斷了」,莎仁格日樂就用小刀給他削好。看老師這麼好脾氣,他就不再找碴兒了。

就這樣,莎仁格日樂以極大的愛心與母愛的關懷,溫暖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也開心地學起蒙古語。幾個月下來,孩子們的蒙古語便運用自如了。當年的學生中,有好幾個後來成了優秀的翻譯家。

在教書的同時,莎仁格日樂也一直堅持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1959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內蒙古師範學院蒙古語言文學系畢業,成為該院第一批蒙古語言文學函授大專畢業生。當時報名的學生有數百人,最後堅持到畢業的不足1/10。1959年,莎仁格日樂撰寫了學術論文《關於對城市蒙古族6周歲兒童進行字母教學的體會》,引起了較大反響。

首開蒙古語教學改革先河

回憶中,有歡笑有淚水,有苦難有幸福。「文革」期間,一些學生的父母被批鬥關押,孩子無人照管,莎仁格日樂就帶著他們上課,當起了「全托」老師。

那段時間,蒙古文教學被定義為「培養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的黑匣子」。不少教師離開了這個艱辛的崗位,有人勸莎仁格日樂重新選擇,甚至有人幫她找好了調動單位,她卻選擇了留下。她說:「我們都走了,誰來教這些孩子呢?」

1976年,隨著民族教育事業的復甦,莎仁格日樂又站在了講台上。有一天,一名學生遲到了,莎仁格日樂用蒙古語對他說:「把門閂好,然後回到座位上。」這個學生立刻來了個立正姿勢,站得直直的。她又重複了一遍剛才講過的話,學生又挺了挺身子,兩隻小腳並得更緊了。莎仁格日樂明白了:這個學生把「閂門」理解成與之發音相近的「立正」了。

「這讓我感到驚愕和痛心。」莎仁格日樂解釋說,蒙古文是拼音文字,字母數量很多,僅原體字就有114個,加上字母的3種變體,共有400多個;連接字母時,變化也很大,分上、中、下3種形體;書面語和口語也有很大差別。「這些都給初學者帶來很大困難,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發展和改革。」

於是,她利用業餘時間對蒙古文字母的形體、發音特點及其內在規律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經過無數次分析、比較,終於把400多個字母歸納成了160多個,改革了傳統的正音、正字及拼讀法,從而縮短了字母教學時間,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她還在詞句、識讀、用詞造句及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和蒙古語會話能力等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她所帶的班級,學生的蒙古語考試成績及格率達100%。

在平凡的崗位上,莎仁格日樂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也收穫了巨大的榮譽:1978年,她被評為全國第一批特級教師,是蒙古族第一位特級教師;1979年,被評為全國勞模;1979、1983年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多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勞模、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曾當選為黨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等。

「我上過許多節公開課,連烏蘭夫主席夫婦都曾聽過我講的新蒙古語課;我曾多次去北京領獎、參加黨代會,這些榮譽是花錢買不到的,是我一生的榮耀!」莎仁格日樂說,「我一輩子踏踏實實工作,只為更好地回報祖國、回報人民,因為我是自治區培養的園丁。」

圖片源自網路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俞虹 製作審校:趙琳

微信ID:zgmzbwx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感謝您對本微信的關注!

民族報微信、微博歡迎各界朋友踴躍投稿。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82685958


歡迎訂閱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