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們的1945:80位親歷者回憶抗戰勝利歷史時刻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紀念日。當天上午,《我的1945——抗戰勝利回憶錄》《抗戰勝利·民間影像特輯》新書發布座談會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舉行。多位抗戰老兵、黃埔後人和多位高齡作者出席座談會。

近80位高齡親歷者的1945年回憶

「我們對抗日戰爭歷史的記憶真的寫下來,十本都不止。這是一部史詩,內容太豐富了。能參加到這樣的工作中是我們的光榮。」 96歲的前《新民報》編輯張林嵐在會上感慨。1945年8月15日晚上,他在自貢貢井的街道上聽到了慶祝的鞭炮聲,「一會兒,自貢街頭巷尾狂歡的高潮出現,鑼鼓聲、鞭炮聲、火銃聲……一切可以敲打的響器包括面盆,統統敲響……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紛紛上街遊行,一直到次日黎明。」

84歲的伍福寧當年是上海嶺南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他的父親是《良友》畫報創辦人伍連德。他還記得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從學校可以看到南京路上日本戰俘整隊撤離,被路邊群眾擲西瓜皮、謾罵解氣。」

「我們經歷的事情,很多都沒有系統記下來。」 伍福寧覺得遇到《我的1945——抗戰勝利回憶錄》約稿是一次緣分,「退休後有時間了,就參與到寫回憶錄的這件事中來,把我的記憶毫無保留地寫下來,注重真實性。」

96歲的時任自貢《新運日報》主筆張林嵐、96歲的時任排長饒平如、90歲的時為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一年級學生的鄭錫榮……出席座談會的作者,多位已是年近百歲的老人。

而在《我的1945——抗戰勝利回憶錄》中,近80位高齡親歷者中,包括4位百歲以上老人(截至2015年),他們的身份多元,國共雙方都有,甚至還有偽滿和日僑的樣本;回憶錄涵蓋20省30城;首度披露的史料還包括一部分日記,如親歷越南受降的日記等。

《抗戰勝利·民間影像特輯》則以160餘幅珍貴影像,呈現抗戰勝利的重要時刻,包括主要城市的受降、慶祝和日僑遣返等。

南京受降全面呈現抗戰勝利對於普通人的影響

為這兩本書的出版,編輯陳立群做了近5年的努力,天南海北地尋訪了多位依然健在的歷史見證者,勸說他們寫下自己當年的回憶。如今兩本書出版了,寫書的老人多位已經不在了。

2012年,陳立群當時在做《民間影像》這套史料搶救的叢書,4月,第一輯出版之際,他在網上看到《新民周刊》記者姜浩峰博客上有一篇他爺爺的文章,是回憶抗戰勝利後去南京接收日本人的倉庫的事情。

陳立群看了很激動,覺得內容十分精彩,但因為只有文字,沒有影像資料,收錄影像為主的《民間影像》無法使用,他動了念頭,想要以「1+1」的模式出兩本關於1945年抗戰勝利的書,一本以影像為主,一本以文字回憶錄為主。

「這件事我們定了個很大的目標,希望樣本是來自全國的各方的情況。」

定目標容易,尋訪卻是艱難的。抗戰勝利已經快70年,當時的孩子如今也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經歷過這一段歷史的人越來越少,尤其經歷過接管、接收的,在世的更是鳳毛麟角。陳立群把這個過程形容為「雙盲」,「我不知道要找的老人在哪裡,他們也不知道我在哪裡。」

他還記得自己見到的第一位老人是福建民革的,「我見到他時他已經101歲了,1945年接管台灣時,他是負責接管屏東的副組長。」

在家國大事之下,個人的感受和回憶輕之又輕。但也正是無數個體的回憶,才為歷史的骨架填充血肉,使之生動。這些年來,越來越重視大歷史背景下的民間回憶,但與之相對應的是,腦中還封存著當時記憶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少。

「目前這樣一個回憶錄,樣本之多元,遠遠超出我們當時預期。」陳立群說,收錄在回憶錄中的,既有親歷南京受降和台灣光復百歲老人的回憶和接管廣東、包頭的回憶,也有從延安去東北接管「滿映」的回憶和延安當年抗戰勝利的回憶,有國立大學複員東遷的回憶,「某種程度上,比較全面地呈現了抗戰勝利這一歷史巨變對於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響。」

「在我們的集體記憶里,關於抗戰勝利這一塊,很多還是空白。我們很幸運撞到這件事,若干年後抗戰勝利這件事會變得十分重要。」 陳立群希望通過一個個坐標點,一次次尋訪,留下當年城市的記憶。

據悉,18日下午2:30,上海書展第二活動區將舉行《我的1945——抗戰勝利回憶錄》讀者見面會,96歲的抗戰老兵饒平如到會。

天津受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