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孩子的行為很難懂時 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今天要來說一個故事, 關於一對家庭的故事. 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都知道, 明明是同一個工廠出產的產品, 但是兩個孩子卻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 即使是同卵的雙胞胎. 我希望藉由這個故事來跟大家一起想一個孩子所謂的「問題」或是「難處理的行為「, 到底底下有哪些狀況影響.

小晶和小瑜是兩歲多的雙胞胎, 一個是乖乖好相處的溫和個性, 一個是容易哭鬧抗議的個性. 小瑜的愛哭鬧與情緒暴走, 經常讓媽媽感覺莫名其妙, 媽媽解釋經常沒有任何原因, 小瑜就發起脾氣, 大哭大鬧, 有時候, 甚至是小晶笑得比較大聲, 小瑜也會衝過來打姊姊. 媽媽說「好像小瑜見不得小晶快樂似的, 很難搞!」但是奇怪的是, 小瑜只要在周末讓爸爸帶, 就沒有這種情緒暴走的狀況, 只有對媽媽才會有這些令人難解的脾氣, 媽媽苦笑著說「或許小瑜就是上天派來磨練我脾氣的人吧!」

小瑜從出生開始就是個很難照顧的孩子, 她不喜歡被爸媽抱起來, 對光線敏感, 甚至是衣服邊緣的觸感都讓他感覺不舒服, 更不用說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挑食. 有時候, 她甚至會因為外面馬路上大卡車經過的噪音與震動而崩潰大哭. 小晶則是相反, 從小就是個好帶的寶寶, 現在進入幼兒期也還是個很隨和的幼兒. 媽媽無奈又愧疚地說, 許多時候, 帶他們出門的時候, 她們常常會因為小瑜的情緒而榝羽而歸. 最近一次在動物園莫名哭鬧, 甚至讓媽媽大發脾氣罵小瑜說「妳把我們的周末給毀了!」當然這樣的發怒也讓小瑜狂哭著回家.

和小瑜相反, 媽媽覺得小晶很像自己, 就是個隨和, 人緣很好的孩子, 她很喜歡小晶, 也擔心小晶會被小瑜欺負. 對於小瑜經常性的情緒擺盪, 媽媽坦言這對她來說很困難理解, 她覺得小瑜很多時候就像個瘋小孩, 自己不了解她也感覺很挫折. 爸爸在一旁安靜地聽著, 在媽媽說完后, 爸爸分享著"小瑜跟我的時候就不會這樣." 他說當他自己跟小瑜互動時, 小瑜並沒有媽媽描述地那麼瘋狂, 當被問到為什麼他覺得小瑜跟他在一起時可以比較平靜時, 他很簡單地回答, "我知道她的感覺."

原來爸爸小時候也是這樣對很多環境中的刺激感到很容易過度負荷, 他說他記得到國小年紀都還要求爸媽把衣服後面的標籤剪掉, 因為標籤讓他感覺很不舒服讓他無法專心, 他對天氣冷熱的變化忍受度也比一般朋友低, 只要溫度劇烈變化, 他一定感覺煩躁, 情緒就會開始擺盪. 他小時候也經常當那個所謂「毀了大家聚會氣氛」的孩子. 因為這些刺激常讓他情緒擺檔. 他覺得自己可以理解這個世界對小瑜來說不見得每個時候都是舒服的, 因為他可以了解, 他對小瑜的這些抗議行為及情緒特別有耐心承接.

媽媽很訝異爸爸的分享, 因為爸爸從來沒有跟他說過這些事, 我想要爸媽某一方承認, 」對!孩子這個難處理的狀況是我的基因「是件困難的事, 爸爸終於分享出來是因為他希望媽媽明白小瑜的強烈感受, 許多時候並不是她刻意的選擇, 而是像爸爸一樣生理的接收所影響.

爸爸懂小瑜, 媽媽則是還在自己充滿挫折與憤怒的狀態中摸索, 媽媽承認很多時候, 她會寧願去跟小晶玩, 因為那容易很多. 她察覺到自己的偏心, 但是也感覺無奈.

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與基因是如何互相影響, 而照顧者如何解讀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也巨大地影響了孩子接下來的呈現. 在媽媽和小瑜的關係里, 無法懂孩子也無法承接孩子的情緒, 每天每天都在這樣的狀態里循環, 其實讓媽媽感覺自己是個不適任的媽媽, 更糟的是, 在媽媽刻意的躲避或是憤怒地處理下, 兩歲多的孩子無法說出口" 媽媽, 我很難過你每天都對我生氣. " 或是 「媽媽, 我很生氣你都不跟我玩「 說不出口的這些感覺, 希望媽媽可以給自己愛與關注的渴望, 讓小瑜用更強烈的方式表達她的需求, 於是更強烈的負面表達加深了媽媽不適任的感覺, 因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故事說到這裡, 有幾個重點想跟大家分享:

1. 當我們在親子關係里卡住時, 可以退一步想想自己的狀態, 小瑜的媽媽無需感覺自己是個壞媽媽, 因為在每天的相處中, 小瑜的高度敏感的確讓媽媽在帶養上吃足苦頭. 這樣的狀態不是小瑜要來磨練媽媽, 也不是誰做錯了. 更需要的是媽媽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 嘗試理解小瑜獨特的狀態.

2.孩子有能力和爸爸, 媽媽或是其他主要照顧者建立不同的依附關係, 這樣關係的品質和爸媽如何思考孩子的經驗有高度相關, 當爸媽可以思考孩子經驗的起因, 那就是孩子感覺被了解的開端. 而孩子感覺被了解, 情緒就無需高張.

3. 在兩三歲以前, 除非是一個醫療上的生理狀況所引起的問題, 任何孩子所謂的「行為議題」, 我們都要把它放在親子關係里來思考, 這個意思是, 如果今天孩子不吃飯, 除了想要如何讓孩子多吃飯, 我們還可以自己對孩子不吃飯的想法為何, 在吃飯時雙方之間互動的氛圍; 自己的焦慮如何影響餵養的動作等等

4. 去看到孩子遺傳了自己困難的部分, 對任何爸媽來說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伴侶要去欣賞對方的勇氣與跟自己不同的處理方式, 而不是在對方分享完后, 從此形成責怪對方差勁基因的想法. 最棒的帶養是在夫妻或是延伸家庭間形成一個一致的帶養聚落, 讓孩子在豐富穩定的環境中被帶養.

5. 孩子的所謂瘋狂行為或是情緒, 在幼兒的族群中代表著強大的情感需求, 就像大人一樣--我們的孩子都希望被愛, 被認可, 被接受. 當孩子越瘋狂表達, 就代表著對這些情感的渴望越大; 換個角度來想, 就是孩子強烈地感覺到在生命中自己擁有的不足夠. 這樣的看法不只是適用幼兒,也適用於青少年甚至我們身邊的親友.

孩子向爸媽索求愛是當然的事, 因為孩子的求生本能告訴他們, 他們需要那樣無條件, 把孩子需求置於自己之前的愛的帶養, 才能安穩地長大成人. 隨時偵測自己給予愛的能量, 形成帶養的聚落, 當孩子過渡到學齡前年紀, 如果他在幼兒期的情緒風暴能夠被爸媽或照顧者承接, 我們會發現四五歲的孩子情緒平穩許多時 (請注意, 不是沒有情緒, 因為人一生都會有情緒相伴), 帶養便成形成一個愛的循環. 孩子的平穩發展讓我們感覺自己是夠好的爸媽, 這樣的幸福感幫我們充電, 讓我們更有當爸媽的能量, 持續地給予!

想了解更多為本教育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ben100。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