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化漫談:淺談中華「姓、氏、名、字、號」的文化來源與演化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中華文化傳承至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讀書看古書的時間,發現一個人不僅有姓、名,還有字、號,甚至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號又是什麼東西?

今天珣玗琪就來跟大家來談一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姓、氏、名、字、號的由來及演變情況。

一、姓

根據《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記載:「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根據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也就是說「姓」的本義是「生」。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據文獻記載,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麼來的?

根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姒、子、姬、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隗、漆、允等22個姓。

因為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考古學家及文學大師們又根據《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

二、「氏」

隨著部族人口的繁衍,不斷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部落之間為了相互區別,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了代號,這便是「氏」。

事實上,也有些小部落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慢慢又有自己的「氏」。小部落後來發展壯大后,分出了很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通簽·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係。「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

三、名

根據《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名字,自己起的,黃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

「名」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人們根據自己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四、字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很長一段時間,「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字與名有密切關係,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唐宋以後,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

五、號

《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號的來源主要還有三種:以其軼事特徵為號;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以封爵、謚號為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