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胡翌霖 | 工業革命的經濟背景

▲圖片來源:視覺

2016年3月13日2016年3月13本文日

作者 胡翌霖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責編 許嘉芩 劉愈

◆ ◆ ◆ ◆ ◆

在18世紀,理論科學、實驗科學和工業技術這三方面的發展還是相對獨立的,理論科學並沒有直接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甚至理論與實驗之間也是脫節的。

到了19世紀,理論、實驗、工業才真正匯合到一起,互為基礎,互相促進,人類正式進入一個科學爆炸的時代。

這裡從幾個案例出發,展示一下19世紀科學的一般特點,重點是電磁學和進化論,電磁學標誌著理論與實驗的綜合,也標誌著科學與工業的結盟;而進化論則標誌著科學與神學的決裂。

不過我們還是先來補充講一講工業革命,先講一講與理論科學匯合之前的技術傳統。

如果說18世紀的技術革新還不是由理論科學推動的,那麼它又是誰推動的呢?簡單來說,主要就是社會需求。城市化和資本主義的興起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工業革命又反過來促進了城市化與資本主義,工業與資本之間進入正反饋的循環,最終一發而不可收。

15、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和新大陸的發現,對外貿易的需求日益增長,在英國,羊毛織物就是一個重要的出口商品。對羊毛的需求導致對牧場的需求,於是就促進了所謂的「圈地運動」,貴族與資本家用各種巧取豪奪的手段圈佔農民的土地,建立牧場馴養綿羊,導致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被迫背井離鄉,這就是後來莫爾在《烏托邦》中痛斥的所謂「羊吃人」。

1502年的世界地圖,標識了美洲的發現和新航路的開闢

在16-19世紀盛行的「三角貿易」示意:歐洲人首先帶上本國的商品,到非洲換取黑奴,再到美洲換取煙草和礦產等,最後返回歐洲。紡織品是英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與此同時,英國的農業技術也有所革新,機械播種機的應用和四田輪作制等農業變革加強了農業生產。

最終的結果是農業人口日益減少,大量的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得不變成「進城務工人員」,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場手工業的發展,這也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人們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需求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那就是木材。英國的木材資源向來就不怎麼豐富,在18世紀變得尤為緊缺。

那麼什麼事情需要木材呢?什麼都需要。因為木材及木炭是當時最基本的燃料了,包括烤麵包、釀酒、玻璃製造等等,各種商品的生產都需要它。

儘管當時人們早就知道利用煤礦了,但煤在大多數情境下是無法替代木炭的,因為煤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有害的雜質,會對產品造成污染。比如我們說「果木烤鴨」很好吃,但「焦煤烤鴨」恐怕就不能吃了。

▲在材料與燃燒物無法完全隔離的情況下,煤無法代替木炭

而在大多數產業里,當時還無法做到產品和燃燒物完全隔離的生產方式,這也包括煉鐵工業。早期的煉鐵工業普遍是把原料與燃料混合在一起加熱的,這樣才能達到足夠的溫度,因此用煤做燃料的話就會導致產出的鋼鐵雜質過多。

在歐洲(在則早得多),英國人率先在煉鐵工業中用煤礦取代了木材,1709年達比首創用焦炭代替木炭煉鐵,焦炭煉鐵的技術到18世紀中葉普及,從此對煤礦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18世紀的高爐(鼓風爐)示意:把鐵礦石和焦炭等從頂部放入,在底部鼓風,冶鍊過程中焦炭和礦石在爐內會交替分層。

本文摘自《過時的智慧——科學通史十五講》,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過時的智慧——科學通史十五講》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