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市銀行營收集體負增長 上海銀行靠中間業務收入突圍

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銀行的成績單喜憂參半:資產質量整體觸底回升,利潤仍維持增長;但在嚴監管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半數上市銀行出現營收接近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狀況。

經歷過去多年資產規模持續擴張之後,商業銀行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轉型壓力,無論是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去年新上市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皆如此。

銀行股已經進入了不能唯營收和利潤輪英雄的時刻,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大小金融機構各有壓力。

地處發達地區的城商行領頭羊們在完成集體登錄資本市場之後,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不僅面臨全國性銀行的競爭,還要應對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客戶的爭奪。

大轉型之年,壓力與機遇並存;逆水行舟,格外不易。

規模擴張受限:上市銀行首先營收集體負增長

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仍然保持了整體利潤增長,營收變動情況值得格外關注。

A25家上市銀行中有12家營收負增長,有5家增長逼近於零。

儘管這部分歸因於營改增帶來的收入確認方式變化,但即便扣除這一因素,如此普遍的營收負增長仍然值得高度關注。上一次上市銀行出現營收負增長還要追溯到次貸危機爆發后的2009年,而且當時也僅零星的出現在個別銀行身上。

根據中報數據:無論是在A股上市的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還是在港股上市的中小銀行,營收負增長都相當普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大行中有兩家——建行和中行營收負增長。中信銀行營收同比減少2.08%,在股份制銀行中,降幅最大。南京銀行營收同比下降17.04%,在A股城商行中降幅居首。盛京銀行營收下降16.9%,降幅位居港股上市內資銀行首位。

在營收集體下降的同時,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增速也明顯放緩,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銀監會數據繪製的境內商業銀行總資產逐月走勢:

上市銀行營收集體負增長 上海銀行靠中間業務收入突圍

據銀監會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境內商業銀行總資產為183.85萬億,與上年底相比,增幅為4.49%,資產增速已經低於GDP增速;而在上年同期,這一數字為8.77%;資產增速已腰斬。

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的一個背景是金融監管的加強,這部分限制了銀行業的規模擴張速度。

比如,今年329日,銀監會對票據違規操作、掩蓋不良、規避監管、濫用通道等行為,作出了25件行政處罰決定,包括華夏銀行、平安銀行等在內的金融機構,合計被罰款4290萬。

此外,銀監會還先後下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多份監管文件。其中,「127號文關於禁止金融機構對非標業務提供任何性質的擔保等規定,進一步限制了銀行同業業務中非標業務的擴張。

同時,壓力也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非銀金融機構存款規模達14.5萬億,與今年1月相比,大幅增加1.67萬億,增幅達13%

非銀機構的激烈競爭,使得商業銀行成本最低的資金來源——活期存款出現減少。據央行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個人活期存款餘額為23.81萬億,與上月相比減少了約4000億,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出現個人活期存款的明顯減少。

歸根到底,銀行的商業模式是收集低成本資金,然後將資金以高於成本的價格投放於資金需求方;並在這一基礎上衍生出各式各樣的中間業務收入,由此形成了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在當前利息收入仍然是商業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的背景下,資產規模仍然相當關鍵。

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是商業銀行利潤的源泉,營收負增長和資產規模增長放緩同時出現,當下各家銀行的利潤增長壓力可見一斑。

上下夾擊:城商行增長壓力尤其大

當銀行業整體進入低速增長時代之後,各類型銀行都面臨著巨大的增長壓力,但城商行的挑戰顯然更為嚴峻。

目前,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靠客戶存款、傳統的同業負債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包括同業存單、商業銀行債券和二級資本債等),其中客戶存款成本最低。以上海銀行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客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為1.83%,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的平均成本率為2.93%,已發行債務證券的平均成本率則為3.64%

但統計數據顯示,城商行不僅獲取客戶存款的成本較其它類型銀行的成本高,其存款佔比也較低。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五大行和農商行的存款佔比分別為78%73%,城商行的這一數字則僅為64%。興業證券研報顯示,城商行獲取的客戶存款成本不僅高於五大行、股份制銀行,甚至高於農商行。

形成這種局面不是偶然的。由於歷史的原因,當前大部分城商行都是由城市合作銀行改制而來,營業網點主要位於總部所在城市。當前已經上市的城商行,多位於發達地區,這些城市通常也是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拼搶的重點區域,市場競爭激烈,抬高了獲取資金的成本。農商行網點更多分佈在縣域和農村地區,競爭相對較弱;國有四大行基於歷史的原因,龐大的網點渠道均勻分佈在城鄉地區,擁有更多低成本資金來源。

以上海為例。傳統觀點認為上海經濟發達,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更強。但實際上,上海銀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上海市場不僅是五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外資銀行也將上海作為進軍市場的橋頭堡,其他城商行也通常將上海作為異地擴張的重點甚至首個區域。

上海銀監局發布的《2016年上海銀行業創新報告》顯示: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呈現外資銀行多、專營機構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多、創新產品多的特點。截至2016年末,上海轄內外資法人銀行(含1家財務公司)共21,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數量過半。外資法人銀行資產、貸款、存款規模分別佔在華外資法人銀行總量的84.5%84.2%83.8%,佔在華外資銀行總量的69.3%72.6%78.8%

簡單的說,在所有進入市場的外資銀行中,超過半數將總部設上海,超過8成的資產位於上海。外資銀行拼搶的主要客戶既包括高凈值個人客戶也包括在華外資企業,甚至有走出去需求的國企和民營企業,亦是外資銀行爭奪的重點。

不僅所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在上海設立分行,就連外地城商行也將上海作為開設異地分支機構的首選。當前,幾乎所有上市城商行均在上海設立的分行。

上海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上海作為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但上海本地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不僅要超過欠發達地區,也遠超過其他一線城市和臨近的江浙地區。

城商行領頭羊的突圍之路:上海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超四成

面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和激烈市場競爭,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面臨轉型的巨大壓力,城商行尤其如此。

作為本輪銀行上市潮中,資產規模最大的城商行,上海銀行最近幾年的轉型路徑,可以作為城商行在逆境中突圍的一個範例。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凈利潤增長6.57%,創半年度利潤歷史新高。但主要的看點在於收入結構的變化。

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非利息凈收入達到61.88億元,同比增長51.37%;非息收入佔比也達到40.2%,在所有上市銀行中位居第二,在城商行中位居首位。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已公布(截至828日)A股上市銀行非息收入佔比: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在城商行中,上海銀行非息收入增速快,且佔比最高;意味著其收益結構優化持續,在向中間業務收入轉型上,成效異常顯著。

財報數據顯示,上海銀行的專業化經營取得迅速增長。在投資銀行領域,企業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同比增長421.56%;在交易銀行方面,交易金額同比增長26.25%;跨境金融領域,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74%

此外,上海銀行的貸款結構也在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零售貸款佔比為22.64%與年初相比提升了1.14個百分點。

多家券商的研究都顯示:住房按揭貸款雖然被看做銀行的優質資產,不良率位於各類貸款的低位,但是由於回籠周期長,收益率明顯低於新興消費金融業務。與房貸業務相比,消費金融顯然更適合資金成本相對較高的城商行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3年,上海銀行提出精品銀行戰略初期,個人消費貸款佔比還僅為8%,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大幅上升到28.1%。在個人消費貸款佔比上升的同時,不良率仍然保持在低位,今年上半年的不良率僅為0.66%,低於全行平均水平。

事實上,得益於風險管控能力增強以及上海和長三角經濟經濟景氣度提升,上海銀行的不良率正持續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不良率為1.16%,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低於全國城商行和上市銀行的平均水平。

從市場估值的角度上看,資本市場對於城商行在激烈市場競爭下能實現有效轉型也有所期待。當前城商行的市凈率普遍大於1,估值水平遠高於國有大行,甚至高於股份制銀行的平均水平。

多家券商的分析認為:在銀行股破凈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的當下,較高的市凈率實際上是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溢價。

銀行依然是A股最賺錢的行業,但上市銀行集體收入負增長,大型銀行逼近零增長,顯示著當前行業所面臨的轉型壓力。

轉型與突圍,顯然是上市銀行今年的關鍵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