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疊溪發生山體滑坡,為何此類災害頻發?新磨村會形成堰塞湖嗎?

文/俠客地理

2017年6月24日6時左右,四川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垮塌。截止到目前為止,山體垮塌事件造成40餘戶農房被掩埋、100餘人失聯,約2公里河道、1600餘米道路被掩埋。目前,各種救援力量正在開展救援行動。

現場圖片

01歷史上這裡曾多次受災

發生災害的新磨村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疊溪鎮境內,距疊溪海子僅數公里。

疊溪海子是九寨溝環線上著名的景點。是1933年疊溪7.5級大地震所形成的一個大型地震堰塞湖。那次地震,使疊溪城及附近21個村寨覆沒,疊溪古城南移40-60米、下陷280-300米,6865人瞬間失去生命。

並且,沿岷江及其多條支流在地震之後還形成了串珠狀的地震堰塞湖以及極其壯觀的崩塌—滑坡群、地裂縫及地震斷層帶、疊溪故城及羌寨遺址等地震遺迹。

新磨村在四川的位置

02這裡的地形條件極易發生災害

新磨村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岷山山脈,是最高一級地貌單元青藏高原與第二級地貌單元四川盆地的過渡帶。這裡地勢高亢險峻,群山起此彼伏,峽谷逼仄深邃,地形條件非常有利於滑坡泥石流的形成。

不僅如此,這裡位於岷江乾熱河谷帶,年均降雨量僅600毫米,氣候乾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雖然年降水較少,但降水分佈相當集中,雨季極易形成局部強降雨,誘發山洪或滑坡、泥石流。

疊溪所處位置

位於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帶

03與5.12汶川特大地震關係密切

在大地構造上,疊溪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龍門山構造帶中段龍門山構造帶位於松潘-甘孜造山帶與揚子陸塊接合部位,為三疊紀晚期以來形成的松潘-甘孜造山帶的前陸逆沖帶。新生代以來,由於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持續碰撞使其重新活動,是最重要的地震活動帶之一,其中最著名的為2008年「5.12」汶川8.0級大地震。

疊溪位於該斷裂帶的后緣斷裂,即茂縣-汶川斷裂。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就是該斷裂活動引起。

位於龍門山斷裂帶中段

斷裂帶活動造成這一區域地質環境極不穩定,山體破碎,節理、裂隙發育,地質災害頻發。本次災害就是5.12大地震造成山體破碎鬆動,在連續降水、重力作用下山體發生解體崩塌形成災害。

5.12地震導致山體破碎鬆動,在雨水浸泡,重力作用下發生災害

5.12地震發生之後,在災區形成眾多地質災害

疊溪位於512地震震后地質災害發育的重災區

04滑坡碎屑流-堰塞湖災害鏈

據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自然環境研究所滑坡領域相關專家分析,該災害已形成滑坡碎屑流-堰塞湖災害鏈。碎屑流是岩土體在運動過程中破碎解體,產生的類似流體運動的現象。高位滑坡因所處位置高,具有勢能大,運動距離長等特點,若遇河流、溝谷,便會阻斷形成堰塞湖。

據最近的消息,滑坡體大概有1800萬方,滑坡最大落差約1600米,平面滑動距離2.5-3.0千米。如此大的方量,如此大的落差,意味著能量驚人,破壞力驚人。

山崩碎屑流示意圖

滑坡體大概有1800萬方,滑坡最大落差約1600米,平面滑動距離2.5-3.0千米。

05會形成堰塞湖嗎?

由於特殊的地形,區域內在1933年大地震中,形成多個地震堰塞湖,它們是位於岷江上的大海子、小海子(疊溪海子),位於其支流一松坪溝內的上、下白臘寨海子,上、下水磨溝海子,公棚海子以及魚兒寨海子。

而且更為悲慘的是,地震時在岷江的銀瓶崖、大橋、疊溪(小橋)三處峽谷段形成了三大堰壩,隨後三個堰壩連成一片,在岷江峽谷中形成一片平湖,湖面逶迤約12公里,最寬處約2公里,震后45天的10月9日下午7時許,疊溪堰壩突然潰決,積水傾湖湧出,波濤洶湧、吼聲震天、長軀直下,使茂縣、汶川、灌縣沿江兩岸村鎮之農舍、田地、糧食、財物等被席捲一空,人員及牲畜傷亡慘重,就連都江堰的魚嘴及飛沙堰也遭到破壞。

串珠狀地震堰湖

那麼,此次山崩碎屑流會形成堰塞湖嗎?

從目前從災害現場發回的圖片分析,碎屑流已經將松坪溝2公里河道淹埋,應當說堰塞湖正在形成之中。松坪溝發源於茂縣境北部日多沃山之魯茲郎古東南,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松坪溝、較場兩鄉,注入岷江小海子,全長3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1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2.33立方米/秒,集水面積504平方公里。

會形成象疊溪海子這樣的堰塞湖嗎?

從數據分析,松坪溝僅為岷江的小支流,其流域面積、集水面積、流量均不算大,形成堰塞湖需要一定時間,而且從碎屑流的構成來看,主要是粗大礫石混雜堆積,泥土含量貌似不高,之間孔隙較大,有利於河水的向下滲流,以延緩湖水的上漲。但山區氣候不穩定,若上游持續降雨,則有可能短時間造成湖水急速上漲,成為危及下游安全的懸湖。

會成為松坪溝中串珠狀湖泊中的一顆嗎?

不過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專業的地質水文科研機構已經進入現場,勢必對堰塞湖的形成與發展進行監控,必要時將採用措施提前進行疏導。

堰塞湖形成后,有幾種可能:一、水位持續升高,危及下游安全,將採取爆破、開挖導流渠等進行泄湖;二、河流重新在淹埋區尋找出口,自然形成新的河道將水排出;三、天然形成的堤壩在湖水壓力下自然崩潰,將湖水排走,堰塞湖消失;四、形成湖泊后,入湖水量和湖的排泄量達到平衡,堤壩也逐漸穩定,湖泊將長期存在,成為松坪溝中的一個新景點。

若干年之後,會不會成為這樣?(圖片為松坪溝的地震堰塞湖)

06疊溪——的龐貝城

疊溪,又稱西陵,漢武帝在此設置蠶陵縣。一直是歷朝的邊防重鎮,與松州、茂州同是唐朝抗擊吐蕃的前哨陣地。這裡還是連接北方絲綢之路與南方絲綢之路的河南道上的要津,是松茂古道上的重鎮。

徐吉廷繪制的疊溪古城舊貌圖

這座古城,連同那幽遠、神秘的歷史,於1933年的7.5級地震中瞬間消失。地震之後,古城只殘留東門半截城門和當年城隍廟門前的一新尊石獅、石碾及刻著「蠶陵重鎮」四個大字的石碑。

但在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象一顆顆珍珠鑲嵌在這裡,它連同其他地震遺迹一道使這裡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震遺迹區,並且成為九寨溝環線上的重要景觀念。

1910年8月30日攝,疊溪古鎮。威爾遜攝

美國人路德.那愛德在1911年拍攝的疊溪古城

關於疊溪地震,當地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地震發生后,整個疊溪古城陷落到了岷江以下,堰塞湖形成之後,這座古城永遠地淹沒在疊溪海子的湖底,成為的龐貝城。

雖然經過地震、滑坡等洗禮,疊溪古城實際上進入岷江江底時已經完全損毀,水下不太可能真有一座廢城存在,但美麗的傳說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因為人們不願遺忘這座古城,他們寧可相信這座城市仍然存在,並且不朽!

1933年的地震遺址,今天仍然滿目瘡痍

07結語

疊溪是一個災難深重的地方,它經歷了太多的苦難。1933年的那場地震不僅讓一座古城在地圖上消失,之後形成的堰塞湖潰決還泱及下游,讓無數人流離失所。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這裡亦未幸免於難。

今天,新磨村又再次面臨考驗,100多個下落不明的生命令人無比愀心,美麗家園的損毀讓人無比心疼!

災難是無情的,因為它威脅到了我們的生存。但這個美麗的世界何嘗不是在一個又一個的「災難」中形成的呢?我們的家園就是在無數次的隕滅中獲得新生。推覆構造造就「飛來峰」,地殼抬升形成「大峽谷」,洪水的沖刷與堆積形成良田。疊溪同樣如此,生命的隕滅固然令人痛惜,但因地震改變的地貌和地震形成的遺迹何嘗不是另一種景觀呢?不久的將來,溝中的滑坡體終將穩定,阻斷的河流還會復歸河道,裸露的山體也將重披綠衣。到那時,這片土地將依然美麗,並為人類所永續享用。

期待救援順利,期待有更多的生命奇迹!願逝者安息!願疊溪新生,新磨村新生!

-END-

俠客地理特別出品

微信ID:xiakedili

(資料來源於各大媒體,圖片源於網路)

特別申明:本文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官方和機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