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教育最需要的是什麼?

兩年前一個下午, 我剛辦理完休長假的手續, 準備長假后跳槽去另一家公司, 在走廊里, 想想就要離開呆了4年的公司,五味雜陳,一直非常喜歡公司的文化, 無奈心已疲憊,正胡思亂想著,一位久未謀面的前同事向我走來, 寒暄之後, 自然問起近況, 他說他在K12 team工作,我倍感好奇, 於是請他詳細向我介紹了K12 team和他們的系統,隨著他介紹的深入, 周圍的一切都好像亮了起來, 一個深藏在內心深處多年的夢想蘇醒過來, 這不就是我願意投入餘生為之努力的事業嗎?

我有一個夢想, 夢想像我一樣出生貧寒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因為我深知, 教育改變了我的命運, 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我, 讓我擁有幸福的能力, 對於出生貧寒的人來說, 教育幾乎就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他們的熱情所在, 發揮最大的潛能,點亮生命。

K12 Education team 跟我的夢想如此契合,以至於我想都沒想就放棄了別的公司更高薪水的職務,加入了他們部門。好了,煽情結束!讓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部門, 跟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我們部門跟Facebook的主流業務沒什麼關係。我們的使命是改造美國中國小的公立教育。 對, 你沒看錯, 美帝人民對他們自己的基礎教育也非常失望。至於你會想為什麼一個社交網站會跟教育搭上邊, 我只能說那是因為Zuckerberg是位有理想又不按常理出牌的青年!這個故事最短的版本是這樣的: Zuck跟一個學校說, 「我能捐個你們多少錢?」 學校領導也是非常有理想且不按常理出牌,答曰: 」我們不缺錢,我們缺工程師!」,Zuck說,「 好!就捐工程師!「 , 於是就有了我們部門。

言歸正傳,的教育最需要什麼? 缺錢? 缺好老師? 缺公平的教育資源? 缺常識?缺批判性思維?缺素質教育?缺好父母?缺更合理的聯考制度?缺更公平的社會?可這裡改變那一個不是社會的系統工程?好像解決方案就只有一個字,等!其實我覺得教育最缺的是, 在現有的這些限制條件下, 能否依然有一個解決方案, 能極大的提高教育的效率及公正性。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個故事。1990年, 傑里.斯特寧被國際兒童慈善組織派往越南去解決當地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 時間只有6個月, 他到當地后發現根本就沒錢,沒人, 沒資源。 如果是你, 這個時候會怎麼辦?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寫個報告, 說明要先發展經濟, 再發展教育,提高父母的素質,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這個報告是正確的,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斯特寧沒有這麼做,他拿著一把尺子就下鄉了。在鄉里,他就拿著尺子去量那些孩子們, 然後選出了家裡又窮身體又健康的孩子們。 然後去調研,發現這些孩子家裡都吃四頓飯,媽媽會去稻田抓小魚小蝦給孩子吃,還把番薯葉的汁淋到飯上一起蒸。於是斯特寧就在村裡帶著母親們一起做飯, 就用這幾招,6個月後, 當地65%的兒童營養問題得到改善。斯特寧把這個做法推廣到了越南其他地方,這個方法持續影響了越南兒童20年。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尋找亮點」, 在《瞬變 (豆瓣)》這本書里有詳細的介紹。它不要求先解決導致問題那些看似根源性的問題, 而是找出當前這種限制條件下的成功的異類(亮點),然後找出規律,加以學習和推廣。 那具體到美國的基楚教育,(注意美國的基礎教育也缺錢,缺好老師,缺公平的教育資源, 社會分層,很多窮社區的公立學校惡性循環,成為輟學工廠。) 這個亮點就是 Summit Public Schools , 這個學校在生源隨機選擇,教學經費也跟一般公立學校相當的情況下, 應用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n (個性化學習),把大學錄取率提高到了99% 以上,作為對比, 相同生源的公立學校可能只有50%的升學率。我們部門(Facebook K12 team)就是跟Summit 合作,做好他們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軟體支持,並連同Summit一起把這個新的教學模式推廣到全美其他的公立學校, 目前全美已經有100多所學校加盟,詳細請看Summit Basecamp。

那為什麼個性化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是有效的? 孔子說,有教無類,孔子又說,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是個理念問題, 「因材施教」是個技術問題, 這兩個分開來實施,都不是很大的難題。 「有教無類」,現代國家的基礎教育基本都做到了,(不過的特殊教育還比較落後, 美國在這方面通過立法,所有的公立學校都必須無條件的接受所有學生)。「因材施教」, 如果一個好老師只教幾個學生, 那因材施教也容易。 所以難就難在兩者兼顧, 那就變成了一個效率問題。 你想在, 一個班級有40,50個學生, 在美國公立學校, 也是20-30個學生, 老師就沒有那麼多精力能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不過現在技術進步正在改變這一點, Summit 就是利用了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PLP) 這樣的軟體平台極大的提高了單個老師的效率, 從而能真正做到個性化教育。老師效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

  • PLP把老師從授課/改作業/改試卷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從傳統學校中,授課/改作業/改試卷恐怕佔據了老師絕大部分時間,但在Summit, 對於知識點的學習和測試學生主要都是在PLP上自學完成的 ( 這裡有個知識點的例子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這一點跟可汗學院等在線教育很像, 不同的是學生是在學校里自學完成的。
  • 老師的角色從授課變成了學習組織者,活動組織者, 導師(Mentor)。每位學生都有一個Mentor, 每周跟Mentor至少有10分鐘一對一的輔導時間,由於學生的學習數據都在PLP上, 老師輔導的時候都學生的情況是一目了然, 這十分鐘變的非常有效。
  • 雖然老師不用授課, 但是老師們還是要參與學生課程的設計, 但這個課程是所有老師通力合作的結果, 而且每個學年都會根據PLP上的數據分析結果進行改進,迭代。這樣優秀的課程不只是Summit的老師能用, 所有在PLP平台上的老師都可以, 這其實就是教育界的開源模式。
  • 其實說老師不授課也不確切, 只是不用傳統意義上的授課, 老師其實要帶領學生做各種Projects, 為的是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可以應用到具體的項目上, 並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關於認知能力接下去還會展開講)。學生70%的時間都會放在 Project Based Learning這部分上, 相比較下, 知識點的學習只佔學生30%的時間。

上面主要從教學效率的角度分析了PLP為什麼能成功, 接下去我想再介紹一下Summit的教學理念,及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Summit 學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Summit的核心理念是培養一個學生準備好上大學(College Readiness),這個一聽就非常接地氣, 非常的實用主義, 不過如果你認為這只是為了能進入大學你就錯了, 這裡的College Readiness其實更強調進入大學后能否適應大學的學習, 並成功的從大學畢業(要知道在美國的大學畢業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Summit 認為一個學生做到 College Ready, 需要在4個方面下功夫:<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2624d36fcd66cf04a723e6ffdb7e57f_b.png" data-rawwidth="1244"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2624d36fcd66cf04a723e6ffdb7e57f_r.png">(圖片來自Summit 網站 summitps.org/approach/college-readiness

  • 知識 (Content Knowlege),這個就是我上面說的各種學科的知識點, 傳統的公立學校主要就是在學習知識, 那Summit的特別之處在於, 由於PLP,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非常主動的在PLP上學習,最終達到每門課都精熟的程度。
  • 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 培養學生深入學習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ciritical thinking), 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是授人以漁的「漁」, 不過與一般公立學校不同的是, Summit不是泛泛的談這些通用能力的, 他們和斯坦福大學合作, 把認知能力細分成二三十項不同的能力, 並給每個能力都定義8個不同的level (sites.google.com/a/summitps.org/sps-academics/cognitive-skills/the-rubric), 不同年級的所有學生都是按照這上面的標準打分, 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能力的增長就有了比較客觀的衡量標準。
  • 成功的習慣(Habits Of Success), 使得學生能夠沉浸在自我主導的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之中,並培養學生大學中甚至一生都受用無窮的關鍵習慣。 比如自省的能力,失敗后恢復的能力, 以及如何求助的能力等。
  • 現實世界的經驗(Expeditions), 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沉浸式體驗,幫助學生髮現和拓展他們熱愛的興趣和職業, 並讓他們學以致用。

關於學生的體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Summit Public Schools - Student's Day.這裡簡單總結如下:

  • 目標導向 - 每年一開始的時候,學生,家長,老師三方就會坐下來,由學生決定想考什麼大學, 比如斯坦福大學, 那PLP就會告訴學生考斯坦福大學有那些條件,SAT要考多少分, GPA要拿多少, 要選哪些課程等, 這樣學生就可以把一個幾年後的目標跟當前的學習進度聯繫起來,從而判斷自己是否在正確的軌道上。
  • 自我導向 -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而不是被各科的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對當前的各科學習進度一目了然,自己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學習。<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814aa240a263539c33a9f6c08415196_b.png" data-rawwidth="2830" data-rawheight="1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3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814aa240a263539c33a9f6c08415196_r.png">

讓學生自己主導學習后, 就導致了一個非常 的結果, 學生在幾乎沒有家庭作業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這麼高的大學錄取率,其中也不乏名校。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也就正常了, 大家回憶一下有多少家庭作為對你來說是真正有效的練習? 還是只是重複練習或者是太難而應付了事?

那為什麼我覺得這種模式也適用於的基礎教育呢?其實基礎教育最大的難題在於, 最需要好老師的地方,往往好老師們都不去。每年都有浩浩蕩蕩的支教隊伍, 但是沒幾個人會在支教的地方一直呆下去,而且去支教的老師未必就是教育科班出身, 其實對當地的教育幫助甚微。 而PLP(或者類似的平台)的意義在於:

  • 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只要有人組織學習, 學生仍然能得到相當好的學習課程, 有相當的機會自學成才。
  • 在PLP上成功的老師並不需要有很強的教學能力,更多需要的是組織能力, 輔導能力這些通用能力, 那這些能力可能恰好是支教隊伍主力(大學生們)所擁有的,經過短暫的培訓后就可以勝任。
  • 而且由於在PLP上學習課程是基本是統一的, 學生不大會因為老師的快速流動而影響學習,這也非常符合支教的特點。

註: PLP的很多東西無法在一篇文章里深入的展開講,不過個人覺得個性化教育是大勢所趨, 真心希望本文能給國內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一些啟發, 也算是本人對教育能盡的一點綿薄之力。

  • 什麼是個性化學習?
  • 本文說的個性化學習對的應試教育有效嗎? 跟衡水中學比哪種模式更適合當前的應試體制?
  • 個性化學習聽起來很高大上,是不是只適合經濟發達的地方?
  • 按照學生自己的節奏來,那學生放任自流了怎麼辦?
什麼是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本身的情況給予最合適的環境,資源及引導,讓學生自己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發揮最大的潛能。從理念上我們可以採用這種不可證偽的定義,說它不可證偽,是因為只要結果不夠好, 我都可以說是因為個性化的程度不夠高。:) 那本文說的個性化學習(PLP)並沒有這麼耍流氓, 說它好是因為在生源同等(在報名的學生中隨機錄取,並且沒有學費),資源同等,時間同等的情況下,採用PLP這套教學方法下, 大學錄取率和大學畢業率顯著高於同等情況下的其他公立學校。注1:美國的大學不容易畢業,所以有大學畢業率這個指標。在我們可以換成畢業后就業率或平均就業工資等。注2:大學畢業率是指6年內讀完4年制大學的畢業率。 大學畢業率這個數字是Summit School採用PLP之前的, 但也已經高出其他公立學校一倍,在採用PLP之後,這個數字應該會更高,不過現在結果還沒出來,因為PLP是最近6,7年才開始實行的, 而畢業率這個數字要等(高中4年+大學6年)10年才能出來.

本文說的個性化學習對的應試教育有效嗎?

首先要強調個性化學習並不是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根據上個問題的分析,從理論上說,不管為了達到什麼目標(在上大學 VS 在美國上大學),個性化定製的學習方案總是會優於一刀切的學習方案。其實你也可以說美國也是應試教育,只不過它應試的內容不光光是考試成績,還有社會活動,興趣特長,平時成績之類的。從本質上來說,個性化學習就是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目標和當下的學習聯繫起來,並根據自己的節奏來精熟學習內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習的效率。老師在其中所做的是引導,而不是主導。 我們往往片面的把應試理解為填鴨式教育,我想說的是,就算是式應試,「填鴨式」教育也搞不過個性化教育,只要你把條件設定為同等生源,同等資源,同等時間。其實原因很簡單,不管你採用什麼方法,最後能決定你成績不是個性化,不是熱情,不是素質教育,不是好老師,不是軍事化,不是苦口婆心,不是努力, 不是積極性,不是獎勵,不是懲罰,更不是填鴨練習時間,而是精深練習時間。關於什麼是「精深練習」(或者也翻譯成「刻意練習」),請參照我的另一個回答,下面是那個答案關於精深練習的節選:

深度練習不是一般的練習,已經會做的題目做一萬遍也不會幫助你提高,深度練習是指在你現有能力的邊緣進行練習,是在你跳跳能夠的著的地方練習。如果你數學考了90分,那就練習丟掉那10分的題, 如果你考了一百分,那就找更難的題做, 如果你作文不好,那就分析一下原因,是不是自己閱讀量不夠,如果是,就加強閱讀量, 如果是經歷不夠,那就豐富自己的經歷。。詳細請看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

或者你也可以參考這本書 - 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精深練習並不容易做到,過程中可能充滿挫敗感,所以耐心,韌性,熱情,鼓勵,成就感,積極主動都很重要,因為這些可以為你進行精深練習保駕護航。而個性化教育跟填鴨式學習相比,那個更容易讓你進行精深練習,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跟衡水中學比哪種模式更適合當前的應試體制?

衡水中學的模式我不是很清楚,所以也不敢妄作評論,希望大家在看過我上述分析后,自己做一個評斷。

個性化學習聽起來很高大上,是不是只適合經濟發達的地方?

我想說摸索出PLP這套教學方法了,確實是好學校 + 好技術團隊的結合,這是需要投入巨大資源的,但是一旦成功了, 這套方法的應用成本很小(PLP是免費的, 當然學校需要網路+上網本,不是每個家庭需要),不比運行一所普通學校貴。當然我們無法把PLP直接拿到用,這裡面有幾個前提:

  • PLP需要支持中文界面,這個工作量相當較小,比較容易
  • PLP只是一個平台,現在只有適合美國的課程, 需要開發適合的課程。我想一個方式是,有一所願意嘗試PLP的好學校,去美國參加PLP的培訓課程 Summit Basecamp, 然後回來根據PLP這種模式開發出適合的課程。
  • 這所學校再培訓其他的學校或老師。
按照學生自己的節奏來,那學生放任自流了怎麼辦?

這是個好問題, 讓我們重新看一下關於學生體驗的那一節,那裡主要提到兩點:

  • 是學生自己定下目標,是從源頭上就讓學生做出一個承諾,並且這個承諾是記錄在PLP里的,可以時時提醒學生。
  • 看學生自我導向的那種圖,圖裡有條線,代表現在這個時間你應該完成哪些項目和知識點,明確無誤的告訴你當前的進度是落後還是超前。如果你落後了, 有未完成的項目和知識點,那這門課你是沒有Grade的(平時成績?)。 這就好比你有了承諾,就一定要執行。據我觀察,大概只有20%左右的學生能夠一直超前那條線,而大部分學生都會根據那條線來安排自己當下的學習。
  • 另外學生大概花30%的時間做知識點的自習,但自習基本是在學校里完成的, 學校會安排專門的時間來分組自習(別人都在學,你不學會有壓力), 並有專門的老師坐鎮答疑。並不是自己在家自習沒人管的狀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