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馬雲大談「計劃經濟」,暴露了什麼?

忽悠政府搞計劃經濟,這實在是一宗太划算的買賣。

2015年9月,馬雲對台灣「中央日報」表示,「2030年計劃經濟將成為更優越的系統。」 2016年11月19日,馬雲在公開演講中再次提出「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 今年五月底,馬雲堅持:大數據時代到來,要重新定義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對此,吳敬璉、錢穎一、張維迎等經濟學家分別從歷史、理論和現實三個方面予以批駁,榮劍則進一步從本質上指出,計劃經濟不是數據經濟,而是權力經濟,從而對馬雲主張的後果提出警告。此後,馬雲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調整,強調不是要蘇聯式的計劃經濟,而是大數據「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

馬雲是超級企業家,他很了不起;在被經濟學家們批評后他調整了他的說法,這也非常值得鼓勵。人就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什麼都懂,聞過則喜、海納百川就是好同志。馬雲談「計劃經濟」,暴露出他對「計劃經濟」與「經濟計劃」這兩個基本經濟學概念的區別顯然缺乏基本了解。

「經濟計劃」只是一種方法,在微觀企業層面或政府層面均可使用。馬雲若在這個層面上談大數據和人工智對未來人類經濟所產生的影響,經濟學家們大概都不會有什麼意見。

譬如,德國工業4.0等理念帶來了「C2B」模式,就是消費者提出要求,製造者據此設計消費品、裝備品。此時,供需對路,庫存減少甚至消滅,社會成本極大降低--多麼美好的一個前景!但這也只是更高水平的「經濟計劃」而已,與「計劃經濟」是兩回事。

「計劃經濟」是一國的經濟體制,是一整套制度經濟體系,包含國有制的微觀產權、權力的集中決策以及政府對資源的主導配置等內容,其與私人微觀產權、市場主體分散決策以及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主導所形成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水火不容的兩種經濟體制,兩條完全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

計劃經濟曾讓陷入災難,市場經濟讓財富涌流。顯然,不同的道路和體制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很顯然,馬雲不會贊成消滅私人產權、讓阿里巴巴國進民退為一家國有企業;也不會贊成取消他本人和團隊對阿里巴巴的決策;當然他也應該不會贊成取消市場轉而讓政府主導性配置資源的作法。如此,他談的就一定是「經濟計劃」,而不是「計劃經濟」。

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固然能在微觀層面和政府管理的某些層面「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從而提升「經濟計劃」的水平。但只要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不變:產權不變,分散決策不變,同時市場主導配置資源的方式不變,國家的邊界沒有消失從而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活動計劃不了,如此「經濟計劃」永遠不可能上升、突變為「計劃經濟」,計劃「看得見的手」永遠不可能代替市場「看不見的手」。如此,談論「計劃經濟」就是一個笑話。

批評者們還可以進一步指出:

  • 大數據主要是人類活動的數據,人工智慧更多是「事後諸葛亮」,大數據決策是科學決策卻非企業家決策(張維迎),「全知全能」的計劃主體永遠不存在。

  • 大數據的產權是分散的,各市場主體都不願自家數據被人免費、隨意使用,政府也不可能掌握所有數據,中央計劃又何從談起?

  • 如政府規定數據是國家機密或私人隱私,禁止政府之外的機構採集和分析他人數據,則阿里等將立刻失去其自認為最重要的市場價值;如政府規定,政府有權採集和分析他的私人數據,則計劃經濟模式或捲土重來,但如此「致命的自負」必將再次導致「通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那麼,又有誰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國家呢?

馬雲並非學者,經濟學家們在概念、觀念上和他打架意思不大。反過來,經濟學家其實應該從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這一經濟學主要的基石層面去解讀馬云:為什麼馬雲要頻論「計劃經濟」呢?背後究竟是什麼利益和好處在驅使他甘冒被學界批評的風險去踏入概念的雷區呢?筆者這裡試作一回福爾摩斯吧。

馬雲說過:「我們是通過賣東西收集數據,數據是阿里最值錢的財富。阿里巴巴公司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我們做淘寶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獲得所有零售的數據和製造業的數據;我們做阿里小微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體系;我們做物流不是為了送包裹,而是把這些數據合在一起。」

原來,阿里是要將大數據變成現金,將其擁有的大數據資源變成金礦。李光斗指出:阿里係數據有三個特徵:一是用戶通過購買行為投票產生,相比搜索引擎更加真實;二是高度結構化,例如淘寶上的商品描述就高達一百多個緯度,明顯優於社交網路;三是密集且實時,不管在無線還是PC端,日常都有超過1億用戶在訪問。這說明,阿里的大數據的確是優勢資源,其擁有的大數據資源優勢的確構成其企業核心競爭力。

然而,阿里再牛,其數據資源也是有限的,充其量只能在自身及影響範圍內實行「經濟計劃」而已。然而,馬雲若能遊說政府實施「新計劃經濟」,結果就大不一樣了。據資料,政府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數據資源佔比超過80%,而包括阿里在內的商業公司持有數據資源僅佔20%。在互聯網+及大數據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憑藉對信息獲取、分配、傳播與控制得天獨存的優勢,有望成為大數據掌控能力最強的國家。因此,馬雲不難看到,自己的大數據計劃,只有與國家的大數據政策、路線、方針相一致時,才能長治久安(李光斗,2018)。

也就是,忽悠政府搞「計劃經濟」,從而不禁止阿里收集私人數據,還能將政府「大數據」供阿里使用,阿里則幫助政府提高信息處理和運用能力,讓「壞人根本走不進廣場(馬雲2016年10月21日中央政法委「前沿科普」講座)」;與此同時,阿里通過對大數據的佔用,將現有商業帝國擴張至無遠弗界的地步,這實在是一宗太合算的買賣。

與馬雲同為著名企業家的馮侖說過,學者、官員和企業家講話是不一樣的。學者,就應該說真話;官員,只能說「(政治)正確」的話;商人嘛,則要說「(對商業)有用的話」。馬雲說的是「有用」的話嗎?各位自己判斷吧。

拓展閱讀

《未來三十年,計劃經濟將會被重新定義》

本文節選自馬雲在貴陽數博會上的發言實錄

我今天主要講一個觀點,我們人類在進入重新定義很多事情的世界。貴州現在做的事情,我覺得每個城市都可以做,貴州人現在在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做。大數據時代,人人有機會。但是我們對做的事情的定義要進行重新定義。什麼是重新定義?我覺得,我們絕大部分的人是生活在昨天,以昨天的思考來判斷明天或者至少在解決今天的問題,重新定義是很少一部分人生活在明天或者後天,而且絕大部分生活在明天和後天的人有很多人是空想主義。如何能夠把生活在昨天和後天的人結合在一起,我們對很多問題將會重新定義。

未來的三十年會把很多今天看來很可能的事情變成了不可能,會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我想先講一些比較哲學方面的問題,也跟大家思考。去年我提了一個觀點,我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我們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認為市場經濟要比計劃經濟好很多。但我個人覺得,未來三十年,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將會被重新定義。我這個觀點在國內得到了很多的經濟學家一致批判,大家覺得我是胡說八道。這裡我自己先告訴大家,我指的計劃經濟不是那時候蘇聯的計劃經濟,也不是剛開始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差異是,市場經濟有一隻無形的手,我想問大家,如果這隻無形的手你願意摸到,你願意做計劃嗎?在大數據時代,特別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人類取得對數據進行重新處理以及處理的速度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由於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由於大數據,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

兩個簡單的例子,以前的漁民出去下海撈魚,由於對氣象不把握,只能靠老船長的經驗來做,所以有沒有暴風雨純粹憑經驗,所以經驗主義成為了第一步。但是氣象台出來,氣象就是數據。我們能夠準確的預判下午2點45分有暴風雨,這些出來以後,使得捕魚的計劃性就有可能出現。當然,反饋氣象台第一波人就是那些老船長。第二步,我們今天在講以前沒有X光、沒有CT機的時候,我們只能號脈,但是有X光、CT就去照,其實X光、CT都是數據。加入這個世界萬物互聯,所有數據都會有的時候,我們對很多昨天困境的認識要進行重新定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