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萊塢電影宇宙:我們賣的不是故事是世界

本月阿湯哥主演的《新木乃伊》上映,讓環球影業全力打造的怪物電影「黑暗宇宙」拉開帷幕。

曾幾何時,我們還習慣於《007》、《星球大戰》這樣風靡幾十年的系列電影,而隨著漫威宇宙的成功,「電影宇宙」的概念已經開始取代系列電影,成為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新的探索方向。

有知乎網友評論說:以前電影糾結於怎麼講故事,現在電影有了新的目標——給你一個世界。

電影宇宙包含多個系列電影,是一種共享世界觀的電影概念。它的重點已經不是故事,而是龐大的世界觀,在這裡面,有無數的架構和設定,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各種讓觀眾津津樂道的細節,與其說觀眾在消費這個故事,不如說觀眾在消費這個世界。

目前已經上映的好萊塢影片中,主要有四個典型的電影宇宙:

漫威電影宇宙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漫威宇宙可以說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案例,它是基於漫威漫畫中的角色獨立製作的一系列電影所構成的共同的架空世界,旗下包括《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銀河護衛隊》等獨立系列影片,以及英雄雲集的《復仇者聯盟》系列。

「電影宇宙」這個概念就是在2008年《鋼鐵俠》的上映開始的,隨著神盾局長尼克·弗瑞在片尾登場,觀眾開始感覺到漫威在下一盤大棋。但這時漫威還比較謹慎,漫威電影宇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尚未落到實處,觀眾如果沒有看《鋼鐵俠》並不影響其欣賞《美國隊長》。

隨著2012年《復仇者聯盟》的大獲成功,漫威才算真正開始了整個宇宙的布局。

也就是從漫威宇宙第二階段開始,觀看漫威電影有了一定的門檻,如果沒有看過前幾集電影,雖然大致故事也能把握,但觀影的樂趣就會減少許多。因此造成了影迷凡是漫威的電影必看,凡是漫威的電影票房口碑必有保障的現象。

DC擴展宇宙 DC Extended Universe

DC、漫威一直是美國漫畫業的兩大巨頭,在超級英雄的系列電影時代,DC的存在感要遠遠強於漫威。DC的第一部漫改電影《超人》誕生於1978年,而漫威最早的漫改電影也要等到1997年的《刀鋒戰士》。尤其DC電影中由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達到的高度漫威至今難以逾越。

但在「電影宇宙」時代,漫威可以說是一直壓著DC打。

在漫威的《復仇者聯盟》上映一年後,DC宇宙重啟之作《超人:鋼鐵之軀》才姍姍來遲,並且影片評價一般。而之後彙集多個主演角色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和《自殺小隊》不僅沒有達到1 1>2的效果,反而口碑一路走低,直到《神奇女俠》上映,戳到了漫威宇宙缺少女性超級英雄的短板,才為DC挽回了一絲顏面。

DC電影宇宙未來還有《正義聯盟》、《海王》、《閃電俠》、重啟版《蝙蝠俠》等多部作品上映,至於能不能做到后發制人,只有影片上映后再見分曉了。

怪獸電影宇宙 Monster Movie Universe

漫威的成功讓不少好萊塢電影公司開始模仿。2014年,傳奇影業與華納兄弟影業合拍了重啟版《哥斯拉》,開啟了「怪獸電影宇宙」的序幕。

2017年上映的《金剛:骷髏島》中,專門研究史前巨獸的多國聯合組織「帝王計劃」再次出現,並在片尾出現了包括哥斯拉在內多個怪獸的彩蛋,為金剛和哥斯拉的銀幕對決埋下伏筆。

傳奇影業擁有日本東寶公司旗下怪獸哥斯拉、拉頓、摩斯拉和基多拉的版權,並在2015年就宣布「哥斯拉」和「金剛」將在銀幕上展開對戰,影片定名為《哥斯拉大戰金剛》,將在《金剛:骷髏島》和《哥斯拉2》之後的2020年上映。

環球黑暗宇宙 Dark Universe

前不久,環球影業正式發布其全力打造的怪物電影宇宙「黑暗宇宙」(Dark Universe)的Logo,這個Logo將出現在所有「黑暗宇宙」系列電影的片頭替代環球影業原有的Logo,並公布了未來三年內相關電影發行計劃。

今年6月上映的《新木乃伊》將是「黑暗宇宙」系列的第一部電影,環球影業同時透露2018年4月13日將推出「黑暗宇宙」的第二部影片,但具體內容及卡司還未公開,第三部則是將於2019年2月14日上映的《弗蘭肯斯坦的新娘》。

目前環球黑暗宇宙中的已定角色包括:「化身博士」羅素·克勞、「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哈維爾·巴登、「尼克·莫頓」湯姆·克魯斯、「隱形人」約翰尼·德普、「木乃伊」索菲亞·寶特拉,這次五人也一起亮相宣傳「黑暗宇宙」。另外據悉道恩·強森與安吉麗娜·朱莉也有可能出演新加入的角色。

除了以上四個主要的電影宇宙,《魔獸》、《刺客信條》雖然各只有一部電影上映,但龐大的世界觀也可能發展成新的電影宇宙;福克斯的《X戰警》系列也衍生了《金剛狼》、《死侍》兩個系列電影,只不過由於版權問題,部分角色和漫威宇宙有交叉,這裡不再贅述。

電影有商業和藝術兩種屬性,作為一種商品,電影宇宙的構建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種商業手段,然而作為一件藝術品,電影宇宙是利是弊,還有待商榷。

下面大海就從電影公司、演員、觀眾三個角度,分析一下電影宇宙的利與弊。

電影公司

對電影公司來說,電影宇宙提供了穩定的票房保證。

以漫威宇宙為例,2016年《美國隊長3》上映時,漫威13部電影的總票房已經超過100億,而影片的拍攝成本只有20億左右,巨大的利潤證明了電影宇宙模式的成功,也促進了漫威漫畫、動畫和電影周邊的熱賣。

並且通過下面的表格你可以發現,在電影宇宙的運作模式下,所謂的「續集魔咒」已經不存在了,似乎越到後面,影片的票房反而越高。

事實上,電影宇宙就是將電影電視劇化。觀眾一旦看了其中一部,為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不得不看這個電影宇宙之前的所有電影,而且養成一種習慣,對此宇宙的電影一部一部的追下去。

「木桶理論」認為,一個團隊的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團隊的水平。而在電影宇宙模式中,「木桶理論」失去了效應,因為整個電影宇宙不僅不會因一兩部口碑稍差的影片影響整體,反而會借著慣性讓即使口碑稍差的影片也能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不過這種模式雖然讓票房有了一定保證,但同時也淹沒了導演個人的才能,出現了許多流水線作品。這類電影需要導演在不破壞大局的同時表現出自己的風格,對導演的要求會比普通電影更高,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導演都有這麼高的才能,或者認同製片公司的拍攝理念,因此無論漫威還是DC,拍攝前更換導演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演員

對演員來說,加盟電影宇宙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目前的電影宇宙項目往往都是大製作的商業片,能夠出演這種商業大製作對演員是很難得的機會,例如「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皆因出演超級英雄躋身好萊塢一線。

電影宇宙的模式的另一個特點是讓演員和角色往往捆綁在一起,當觀眾熟悉了某個演員,那麼他將更有機會出現在續集電影里,製片方也不願意貿然更換演員。

例如小羅伯特·唐尼飾演的「鋼鐵俠」已經深入人心,唐尼更成為天價片酬的典型,據稱他在《復仇者聯盟3》里的片酬就高達1億,佔了影片製作費的三分之一,而漫威還聲稱這個錢花的很值。當然以唐尼的演技和敬業度,這個片酬拿的還是比摳圖演員良心多了。

另一個例證是DC宇宙的兩任超人扮演者。2006年的《超人歸來》中,布蘭登·羅斯飾演新一代超人,名字一夜之間家喻戶曉。然而影片的票房失敗讓華納決定更換演員,布蘭登·羅斯也一下從一線跌至三線演員,至今不溫不火。

「超人」繼任者亨利·卡維爾就幸運多了,他出演的《超人:鋼鐵之軀》雖然也表現平平,但影片是DC宇宙重啟的開篇,主要角色更換演員只會讓DC宇宙雪上加霜。因此他得以繼續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中扮演「超人」一角。

雖然製片公司寧可開出天價片酬也要避免更換主要演員,但漫威電影宇宙中還是出現了一次更換主演的現象,就是「綠巨人」這個角色。

2008年的《無敵浩克》是漫威宇宙的第二部影片,愛德華·諾頓在這一版中出演了「綠巨人」布魯斯·班納,不過影片反響平平,愛德華·諾頓也因理念不同與漫威分道揚鑣。隨後馬克·魯法洛接替他出演了「綠巨人」這一角色,雖然此後漫威宇宙再也沒有關於綠巨人的獨立電影,但依然不妨礙他和同樣沒有獨立電影的「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成為好萊塢大牌。

也正是看重了電影宇宙帶來的無限機會,最近環球影業公布的黑暗宇宙已定角色中,就不乏湯姆·克魯斯、約翰·尼德普、羅素·克勞這樣希望迎來事業第二春的大牌演員,漫威的《銀河護衛隊2》也吸引了史泰龍、楊紫瓊這樣的老牌打星前來客串,就連「國際巨星」景甜小姐也要在傳奇華納的怪獸宇宙中刷一把存在感。

觀眾

對於觀眾來說,電影宇宙帶來了更豐富的信息量。

在日益碎片化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從刷微博、刷朋友圈中獲取信息並從中獲得快樂。對於電影,人們不再看重演員、導演和劇情,而是更關注影片的世界觀設定。

一部電影的時長通常不過兩小時左右,構建一個龐大嚴謹的世界觀體系必然要推出續集。而電影宇宙與系列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各個影片的發生時間不是承前啟後,互為因果,而是類似行文中插敘、互文的手法,可以同時發生、互相影響、互相補充。

這個手法大大增加了電影宇宙的「寬度」,讓影迷感受到這是一個豐富、完整的世界架構,從而吸引影迷去探索、挖掘裡面的細節,就像在旅行中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一樣。

上文提到,電影宇宙是在販賣世界觀而不是販賣故事。爆米花電影的故事本身沒有深刻內涵,觀眾只是希望花一張票的價錢看更多的人氣角色、看更大的動作場面,於是我們能夠看到《哥斯拉大戰金剛》這樣「關公戰秦瓊」式的角色對決,也能看到《復仇者聯盟》這樣的超級英雄群戲。

更有意思的是,漫威、DC兩家漫畫巨頭還合作推出過「正義聯盟vs復仇者聯盟」這樣的漫畫作品,大海在想這個題材如果搬上大銀幕,演員片酬恐怕要打破影史最高紀錄了吧。

不過這種「捆綁銷售」的電影宇宙缺點也顯而易見:你必須看過所有相關影片才能完整了解故事。

電影宇宙中,不同電影的故事內容互相影響、互為補充,如果你是一名資深冬粉,肯定要一部不落的看完所有影片,但這就增加了新觀眾的觀影難度,也弱化了每一部獨立電影的藝術性。

並且,不同的作品質量肯定參差不齊,但為了故事的完整性還是要一部不落的全部看完,對於強迫症影迷來說實在是個煎熬。

例如漫威宇宙的衍生劇《神盾局特工》,大海一集也沒看過,在觀看漫威電影時一些梗和彩蛋可能就get不到,不過好在對影片整體的理解影響不大。

好萊塢的電影宇宙搞得風生水起,對電影行業有什麼借鑒意義呢?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大海的第一反應就是太早了。因為的電影工業和好萊塢真的是天壤之別,遠沒有到談論建立電影宇宙的地步。

不過大海還是想到之前炒了很久的《三體》,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其實也有著宏大的世界觀,不同作品之間的人物故事也有交叉,非常適合改編成好萊塢這種電影宇宙的模式。

不過現狀大家也有目共睹,除了游族影業的《三體》跳票,大劉還有五部作品(《球狀閃電》、《鄉村教師》、《微紀元》、《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將被改編成電影,大部分曝出了開機計劃后就了無音訊。

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的改編版權分別在不同電影公司手中,因此就算國內有實力拍出成片,版權糾紛也很難讓大劉的作品建立一個完整的電影宇宙。這方面漫威就曾深受版權問題困擾,導致快銀、猩紅女巫、蜘蛛俠費盡周折才能加入復仇者聯盟。

為了獲得更專業的觀點,大海聯繫了游族影業的前品牌公關總監馬丁,和對方聊了聊《三體》、電影宇宙和國產科幻電影。當然,關於《三體》跳票的原因對方並沒有透露,但還是指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電影工業和好萊塢相比,還是處於作坊式的階段。至於電影宇宙,在目前是別想了,「沒有五年到十年時間,的電影宇宙,很難起得來。」(大海覺得,五到十年也算樂觀了)

其次,相比電影宇宙,網文製造的世界觀更具有傳播性和可行性。這也是最近國內網劇、網大越來越多的原因,「網劇、大電影、電視劇,對視覺奇觀的工業要求更低一些,成功率反而高一些」。

最後,也要對國產科幻電影保持樂觀。因為「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政治、經濟影響力,的文化走出去,參與全球文化,是必然趨勢。」電影作為文化的載體,隨著綜合實力的提升,長期必然是看好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