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商業健康險公司家家虧損,產品、服務是」軟肋」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重視正成為全民訴求,商業健康險也因此實現了高速增長。然而,今年上半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卻明顯放緩,同比僅增10.87%,與2016年上半年89.37%的增幅相比,落差較大。未來,商業健康險必須真正有助於控制費用並解決大部分人就醫需求,提升就醫體驗的醫療機構的成長型和保障型健康險將相輔相成。

PART

01

上半年增速明顯放緩

商業健康險,是指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對因健康原因導致的損失給付保險金的保險,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最近幾年,商業健康險作為國內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持續關注,發展也進入快車道。統計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國內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增加了483%,僅2016年就達4042億元,同比增長47%;保險賠付也達到1000.75億元,增長31.17%。

不過,大跨步的增長在今年上半年卻出現回落。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615.69億元,同比增長10.87%。而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為89.37%,再對比2016年全年的67.71%、2015年全年的51.87%,增速放緩趨勢愈發清晰。

對此,某壽險公司人士表示,國內的商業健康險仍處於起步階段,產品和服務並沒有完全實現其真正的保障功能。前兩年的高速增長,從目前來看,可能是搭載了投資理財的屬性所致。而上半年保監會134號文,對護理、失能、團體醫療等險種提出了相關要求,或影響相關產品的銷售。

據了解,134號文對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進行了嚴格限制。其中與健康險相關的是:「護理保險產品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產品,生存金給付必須以出現護理狀態或失能狀態為條件。」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此條件下,如果把健康險當作投資理財品,投保人就無法拿出現金,使得此前市場上銷售的理財型兩全護理保險失去吸引力。監管部門剝離商業健康險的投資屬性,令其發展困境逐漸顯現。

目前,市場上共有太保安聯健康、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以及崑崙健康等7家專業健康險公司。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除了和諧健康保險實現凈利潤1.86億元外,有4家全線虧損。其中,崑崙健康保險一季度虧損2.58億元,太保安聯健康虧損9659.19萬元,人保健康虧損7272萬元,平安健康虧損2506.38萬元。另外兩家,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去年8月獲批籌建,瑞華健康保險去年12月獲批籌建。

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近期表示,目前,商業健康保險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行業聯動和頂層設計不足,碎片化數據程度過高;在醫療費用支出中佔比過低,佔比不到2%,而發達市場這一佔比超過15%;另外,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市場作用遠遠沒有得到社會認可,消費者的認識和接受還需要過程,市場還需進一步培育。

同源數據表明,從產品來看,目前健康險產品同質化嚴重,差異大多體現在疾病種類和保額上。同時,醫療數據的壁壘也阻礙了產品的研發和定價。現階段,健康險費率制定依賴行業出台的疾病發病率,然而,的發病率維度粗糙,為精算師提供的依據有限;從數據獲取途徑來看,數據供應方主要有四類,即公立醫院、民營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類企業、製藥器械類企業。其中,公立醫院是核心數據掌控者,但分享數據的意願並不強烈,而健康險企業相對弱勢,在數據信息方面的議價能力較弱,較難獲取有效數據。

PART

02

產品和服務是「軟肋」

有保險專家指出,對於商業健康險而言,保險公司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服務,是投保人最關心的,也是商業健康險的生命線。但這方面卻正是國內相關保險公司的「軟肋」。

上述專家表示,目前國內商業健康險公司難以獲取醫療數據。沒有數據,就沒有辦法控制風險,無法精算、設計出好的產品。另外,在國內,保險公司考核醫院的醫療費用很難,公立醫院在生態鏈中處於強勢位置,保險公司往往使不上力。「國外不是這樣,商業健康保險和其他保險不一樣,它不是給錢而是提供服務,就像社會醫療保險一樣,因而更受歡迎。」

以美國來說,美國的醫療支付手段主要是商業保險,而依賴的是基本醫保。美國的商業保險可通過就醫流程式控制制患者流動,從而做到醫療資源再分配。而的患者流量受醫院等級影響,大醫院患者集中。商業保險無法對患者的流動產生關鍵性影響,因此,不管在服務價格議價或在理賠核保的信息獲取上都處於劣勢地位。

事實上,近幾年,國內保險公司紛紛開啟了與醫療產業的親密接觸。險企正以自建、投資、參股、併購、戰略合作等方式,滲透到醫療健康上游領域,具體涉及互聯網醫院、線下醫院診所、智能硬體、養老等領域。如陽光保險投資成立醫院,平安集團自建「平安好醫生」和「萬家診所」,眾安保險與微醫集團合作推出互聯網醫院門診險等。

除此之外,專業人才也是制約健康險發展的瓶頸。業內人士表示,在產品設計階段,很多保險公司的健康險產品要由壽險精算師簽字,但精算師因缺乏基礎數據和產品設計經驗,常常修改產品形態,導致很多健康險在進入市場前就已經走樣。

PART

03

稅優健康險仍待提高競爭力

除了商業健康險,目前由政府推動的稅優健康險也面臨發展困境。2015年12月11日,稅優健康險開始在31個城市試點。試點一年來,截至2016年12月11日,13家保險公司銷售稅優健康險產品,共承保49032單,保費收入8583.74萬元。此後,取得經營資質的公司逐漸增加,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承保67272單,保費收入約1.18億元。今年7月1日,稅優健康險已在全國範圍推廣實施。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此前試點情況看,稅優健康險的發展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某壽險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稅優健康險的產品設計有硬性要求,比如,允許帶病投保且保證續保;每年不低於20萬元的給付限額;不得設置免賠額,被保險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於10%;無等待期;簡單賠付率不得低於80%以及萬能險方式的差額返還等。規定對投保人有好處,但讓保險公司面臨很多壓力,因此,其推動熱情不高。

上述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經常以團險形式銷售稅優健康險,以便控制風險和降低成本。但在團險銷售中,該產品又與之前的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一定重合,企業單位看不到實在好處,又感覺操作有難度,索性就不要了。另外,目前稅優健康險按照24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個人所得稅前予以扣除。由於稅前扣除的額度有限,節稅效果不明顯。針對健康險的未來趨勢,業內專家表示,應引入適度的市場化機制,通過保險公司在醫療環節有效制衡的獨特作用,積极參与健康產業鏈整合,探索尋找合理的經營模式和利潤模式。險企應深入上游醫療健康服務供應商,打通醫療健康數據路徑,獲取用戶運動、健康、疾病歷史等數據。同時,作為醫療服務支付端,控制服務方,便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保險產品競爭力。

另外,針對稅優產品的試點,相關部門可考慮大幅提高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的稅前扣除額度,以稅收優惠槓桿激發需求,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同時,應簡化稅收扣除程序,方便實踐操作。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