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蜜蜂減少會帶來什麼?

英國國家青年劇院的演員進行露天表演,呼籲關注由蜜蜂種群減少帶來的全球環境危機。

眼下正值晚春時節,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引來蜂蝶翩翩,采粉釀蜜。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比起小時候,似乎我們看到的蜂群少多了?如果真是這樣,又會給自然生態帶來怎樣的損害呢?

蜜蜂真的減少了

『 蜜蜂減少與人類活動有關 』

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多年的研究發現,最近10年以來,的蜜蜂已經減少了10%左右。然而,這並非獨有的現象,很可能是全球的一種現象。美國科學院的研究和對養蜂人的調查表明,在美國,蜜蜂其實從二戰時期就開始減少,現在相較於1945年的美國,只擁有半數的蜂巢。對此,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術語來表示蜜蜂的消失和減少,即蜜蜂蜂群衰竭失調(CCD)。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研究發現,從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到病原體、農藥污染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蜜蜂的減少。

首先,氣候變暖導致物候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會破壞蜜蜂和植物之間生死相依、緊密相聯的生態關係。

其次,環境污染,包括空氣污染、水體污染,以及人類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會造成蜜蜂的大量死亡。

其三,人類自身對土地資源急劇擴張佔用,如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甚至農業用地等,佔據了大量原有的蜜蜂棲息地,使得蜜蜂居無所依,死亡也就是最後的歸宿。

此外,外來物種,如外來蜜蜂的引進,以及外來植物的引進,都可以導致當地土蜂的食物減少,最終導致土蜂的消失。

當然,蜜蜂的一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襲也是蜜蜂逐年減少的原因之一。

『 農藥致死蜜蜂途徑多種多樣 』

以農藥為例,農藥致死蜜蜂有多種方式,一是直接殺死蜜蜂;二是導致蜜蜂神經混亂而死亡;三是改變蜜蜂的多種行為方式,讓其覓食困難和難以躲避天敵而死亡。

氟蟲腈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正確使用對哺乳動物沒有不良影響。但是,氟蟲腈對蜜蜂有劇毒。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永權等人發現,蜜蜂僅僅微量接觸,就會導致蜜蜂整箱整箱地死亡。

蘇格蘭鄧迪大學的康諾林團隊發現,一些殺蟲劑在達到環境相關濃度時會造成蜜蜂大腦神經功能失常。例如,新煙鹼和有機磷酸酯是已被發現影響昆蟲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信號傳遞的兩類殺蟲劑。在實地研究時,康諾林等人獲得了來自蜜蜂大腦中神經元的全部細胞記錄,發現在農業生產中兩種廣泛使用的殺蟲劑「吡蟲啉」和「噻蟲胺」,通過激發煙鹼受體來損害神經元的可激發性。當這種情況發生后,蜜蜂的行為變得古怪起來,甚至會撞死在障礙物上,原因在於,它們的大腦神經指揮中樞和神經信號發生了錯亂。

廣泛應用于田間害蟲防控的新煙鹼類殺蟲劑吡蟲啉,主要作用於昆蟲的乙醯膽鹼受體,這種機理也會導致蜜蜂接觸殺蟲劑產生多種損害,如降低蜜蜂的防禦能力,讓它們易於受到天敵的攻擊。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譚墾研究團隊發現,吡蟲啉能讓蜜蜂的定向能力受損,從而讓它們的採集頻率和成功返回蜂巢的比例減少,也減少了對群體的食物供給。同時,吡蟲啉還能改變蜜蜂對糖濃度的反應閾值,從而讓蜂群的采蜜量減少。

此外,蜜蜂采蜜時一般要避開有危險的食源處覓食,如避開有蜘蛛和螳螂的花朵,而且東方蜜蜂能有意識地減少到天敵胡蜂存在的人工食源地覓食。但是,吡蟲啉擾亂蜜蜂的大腦神經后,則會減少對天敵的警惕,前往這些危險地采蜜,結果導致被天敵捕殺。

僅僅是人類不加區分和大量地使用農藥,就有可能通過上述各種途徑導致蜜蜂死亡和減少。更不用說,還有其他的因素造成蜜蜂的消失了。

蜜蜂對我們有多重要?

當蜜蜂不斷大量減少,就會造成生態的重大災難,其後果可以從蜜蜂對人類和生態的貢獻體現出來。

蜜蜂多樣性創造味美果實

蜜蜂和鳥類、蝙蝠、蒼蠅、蝴蝶等屬於傳粉動物,它們對作物的授粉不只是對人類有益,而且對整個生態都有不可低估的影響,通過它們傳粉結出的果實不只是養活人類,還能養活其他生物,還能直接和間接推進自然的演化,甚至改變自然演化的方向。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傳粉生物參與生產了養活全球1/3人口的糧食,而這其中又有85%以上的授粉是通過蜜蜂來完成的,因此,蜜蜂對糧食和果實的生產作用貢獻最大。

粗略估計,全球有2500多種蜜蜂物種給植物授粉。通過蜜蜂的授粉作用,農作物的產量能夠大幅提高,品種質量也會得到明顯改善。多年的研究數據顯示,蜜蜂的授粉作用能夠使得油菜增產15%-20%,果樹增產20%-30%,而且能夠提高果實的質量,蜜蜂授粉作用還能夠使得果形更正。

美國研究人員剛剛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種植作物的多樣性和蜜蜂的多樣性,可以相互保證作物產品高質量和高產量。研究人員觀察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的15個農場,一些農場僅種植草莓,一些農場混合種植了草莓、花椰菜、樹莓和甘藍。在混合栽種作物的農場具有作物的多樣性,也能吸引更多種類的蜜蜂為作物傳花授粉,這些蜜蜂中包括歐洲蜜蜂和本土野生蜜蜂。但是,在僅僅種植著草莓的田地里只有歐洲蜜蜂在授粉。

果實採摘后的品嘗表明,來自多樣化種植農場的草莓更飽滿、結實,味道更好,而且果實更對稱。來自單一作物種植農場的草莓,則相對於多樣化種植農場的草莓在味道、果實飽滿和形狀方面都遜色一些。

蜜蜂傳粉優於其他動物傳粉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丹尼爾·格維西團隊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傳粉昆蟲可以在短期內加速油菜的近親野芥菜的進化,而且進化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傳粉昆蟲的種類。與食蚜蠅相比,由熊蜂(蜜蜂的一種)傳粉的野芥菜植株長得更大,開的花芳香氣味更濃郁。

研究人員以三種傳粉方式對野芥菜的傳粉結果和繁殖進行對比研究,第1種由熊蜂對野芥菜傳粉;第2種由食蚜蠅對野芥菜傳粉;第3種為對照組,由人工對野芥菜傳粉。在3組試驗各進行9代后,再測量野芥菜的一些表型性狀,如植株的大小和每朵花釋放芳香氣味的量等。

總的結果顯示,熊蜂傳粉的野芥菜植株個體更大,花朵釋放的芳香味更濃郁。由食蚜蠅傳粉的野芥菜植株個體較小,花朵釋放的芳香氣味較淡,自花授粉的情況更多。原因在於,食蚜蠅傳粉的效率低,促使該試驗組的野芥菜自花授粉增加,以適應食蚜蠅傳粉的不足。這一點特別影響到野芥菜進化的方向和質量,因為較少有雜交的野芥菜無法或很少體現出雜交優勢。

蜜蜂身體結構更利於傳花授粉

過去的研究表明,蜜蜂的行為特點有些類似人類,如蜜蜂的集體行為、信息傳遞和民主決策等,這些行為既決定了它們能採集到很多花粉來釀蜜,與此同時,也能為更多的作物傳粉,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自然的演化造就了蜜蜂身體結構的變化,使其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利用自身的身體結構讓其傳花授粉的效率更高,結果更好,這其中就有一個人們新近認識的蜜蜂身上無數絨毛的作用。

人們常常看到,採集花粉后的蜜蜂兩隻後足上攜帶著厚厚的花粉粒,有時候它們身體和腦袋上也粘滿了花粉,這些花粉其實就是掛在蜜蜂身上約300萬根絨毛上,這些密密麻麻的絨毛保證了蜜蜂能把花粉採集到手,而且能運送回家。研究發現,一隻工蜂一次外出覓食可以採集相當於自身30%體重的花粉,它們身上的絨毛就相當於一只只微小的勤勞的手。

採用高速攝像機定性定量的觀察發現,蜜蜂在3分鐘內能從身上梳下並收集1.5萬顆花粉顆粒。這種高效的採集花粉顆粒的行為,依賴的是前足上濃密的絨毛花粉刷。

蜜蜂採集花粉是與植物相互適應的過程,而且蜜蜂在不同的花朵上梳理花粉的行為,也無意地完成了對作物的「蜜蜂授精」,促成了作物的聯姻和受孕,隨之而來的是果實的成熟,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也促進自然的演化和維持生態平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