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要上幼兒園了, 如何讓孩子安度「分離焦慮」?

悠長的暑假在熱浪中進入尾聲,開學的腳步近了。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學期,一些學生和家長卻輕鬆不起來。尤其是幼稚園入園,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生活中的一個重大挑戰。

孩子初入園,脫離家庭,走入集體生活是幼兒社會化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猶如「第二次斷奶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個重要轉折,也是人社會化的初始階段,更是孩子人生經歷的第一個里程碑。

情緒焦慮、反覆哭鬧、沉默不語、尿褲子......很多孩子在入園最初階段都會出現這樣的焦慮行為,孩子的焦慮情緒反過來也影響著成人,焦慮情緒在整個家庭蔓延。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症?孩子入園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聽聽最有經驗的幼稚園園長怎麼說。

分離焦慮屬正常現象

「我從事學前教育三十多年,每年都會遇到入園焦慮的情況,不過,像這樣焦慮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南西幼稚園園長洪曉琴講了一個典型的案例。這個孩子最初來幼稚園時,每天都是外婆、媽媽、保姆、姨婆四個人一起送。家長抱著孩子到了幼稚園,一旦放到地上,就滿地打滾,哭著爬著追過來,家長看不下去只得抱著孩子上幼稚園,導致全班的活動都無法正常進行。

面對這樣超級黏人的小孩,幼稚園老師付出了極大的耐心,並採取巧妙的策略。首先,送孩子的家長逐漸從四個人減少到兩個人,慢慢由父母替代最黏的外婆接送,最後到一個人。前後足有三個月時間,孩子最終慢慢適應了幼稚園。

洪曉琴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這樣的焦慮與家庭過度溺愛有直接的關係。這個孩子三歲前都是在過度溺愛、過度保護的環境中成長,讓他一個月內就能適應幼稚園的集體環境,改變三年的教養習慣得有多難呀!」

不過,洪曉琴提醒家長們,入園焦慮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有的共性,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分焦慮。孩子從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家庭熟悉的環境,進入到幼稚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極易產生不確定感和不可控制感,孩子需要面對更多新的成長和新的挑戰,難免會在生理和心理上感覺不習慣。

一定的焦慮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依戀代表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水平,形成安全依戀可以建立兒童信任的人格。但長時間的焦慮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這也正是許多家長所擔心的,孩子入園的不適同時也困擾著家長,甚至動搖送孩子入園的信心,孩子的焦慮也會成為全家人的焦慮,然而,家長的擔憂、搖擺和焦慮反過來又會強化孩子的焦慮。

家長是孩子最信任和最親近的人,在孩子剛入園的這段時間裡,幫助他適應新的環境,儘快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家長的態度和行為是至關重要的。

剛入園就生病或是焦慮表現

幼稚園入園焦慮有哪些表現?洪曉琴說,主要表現包括情緒行為變化和生理變化:

情緒方面,孩子初入園時,常常出現不安、情緒波動、哭鬧等現象,並且這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也是不同的,其中哭鬧還有先哭、后哭、長哭、短哭之分,有離開家門時哭,入園即停等。反覆哭鬧,一般時間為一周到兩周時間,最長的有一個月到三個月。

行為方面,少數孩子會出現一些行為的變化:依戀增強、行為退縮、膽小、沉默不語、反抗性增強、尿褲子等。

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常出現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煩躁不安、食欲不振、頭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癥狀。焦慮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頭痛、胃痛、噁心嘔吐等等。疾病又導致孩子頻繁請假,上幼稚園時「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家庭教養方式是主因

入園焦慮的原因有哪些?洪曉琴認為,入園焦慮與孩子的個性差異、家庭教養方式有關,其中家庭教養方式佔到主要因素。

比如對於長期專人照料的孩子,平時吃喝拉撒都需要專人護理,這樣的孩子的依賴性強,對於教養人非常黏,很容易發生分離焦慮,會有特彆強烈的持續反覆性哭鬧。如果是外婆、奶奶帶孩子,孩子可以離開母親,但不能離開外婆、奶奶。而這種專人照料的教養方式在現代都市中佔兩成。

3、4歲是孩子培養動手能力的階段,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個性化情緒的發展,但是孩子在家有老人精心照料呵護,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不會脫衣脫鞋,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這種特別呵護的孩子也不易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

入園前的行為訓練

對於這種教養方式的欠缺,幼稚園會採取浸潤式的、提前介入的方式「打預防針」。洪曉琴說,每年6月份招生結束后,幼稚園會召開家長會,對將要入園的家長進行全面講座培訓,讓家長提前認識到這個問題,利用7、8兩個月的時間,來對孩子進行入園前的培訓,調整孩子生活習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針對孩子入園前的專題培訓,涵蓋了吃喝拉撒睡等等生活習慣的培養。

吃, 幼稚園的飯菜口味清淡,注重葷素營養搭配,與一些家庭的口味不同,因此家庭要逐步調整孩子的飲食搭配。不要吃得太精細,這樣不利於孩子牙齒、咀嚼功能的鍛煉。要教孩子學會用勺吃飯。給孩子練習自己吃飯時,可以給他不易碎的碗、勺,穿上容易清洗的衣服。剛開始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會把飯菜弄的到處都是,這時父母不要責怪他,應該多鼓勵孩子,即時糾正他的動作。

喝,3%左右的寶寶在入園時仍然使用寶寶杯,甚至是奶瓶喝水。可是在幼稚園,小朋友都用水杯喝水,這也是幼稚園和家裡不同的地方。因此要給孩子練慣用杯子喝水。

拉,因為幼稚園集體作息時間,老師不會像家長一樣一個個詢問是否要大便,所以孩子要學會主動說。有的孩子在玩的時候有便意也不說,最後導致拉褲子,通過固定排便的訓練,這些都可以避免的。

睡,睡眠是孩子的生理需要,在孩子入園前要培養獨自入睡的良好習慣,家長需要根據幼稚園的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節律。還有5%~10%的孩子從不午睡,那麼只要午睡時躺著床上,不影響他人休息也可以。

除了做好行為準備以外,讓孩子在心理上適應幼稚園的方方面面也很重要。首先,要克服孩子對幼稚園的恐懼心理。讓孩子熟悉幼稚園,入園前家長可以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和孩子講講幼稚園的事情,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增加對幼稚園的好感。可以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嚮往幼稚園的生活。

入園前幾天,可以每天帶孩子到幼稚園孩子的准班級里「玩」,參觀班級活動,觀看小朋友們的上課、玩耍;要讓孩子感覺到,幼稚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稚園中做什麼,逐漸建立起「幼稚園」的概念。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會降低陌生感,從而也會大大降低分離焦慮。

入園前,要有意識多帶孩子出門接觸小朋友,鼓勵他主動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鼓勵孩子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最好幫助孩子認識一兩個同一個班級的同伴,這樣,孩子在進入幼稚園時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會減少很多。

孩子入園后的每個早晨,家裡都會像一場戰鬥,因此讓家庭成員儘早熟悉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入園前的一個月,可以按照幼稚園作息時間制定時間表,進行流程演習訓練。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嚴格遵守時間,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家長可以每天按照幼稚園的時間表,進行排序,自己做一個教育計劃出來,什麼時間是早餐時間,什麼時間是學習童謠的時間,什麼時間是戶外活動的時間等等。

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稚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稚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幼稚園里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了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