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金融現在乃至未來的走向正在改變

近些年來,也許因為實體企業賺錢困難,也許因為金融機構過於急功近利,無論央行前期通過外匯占款、後期通過各種便利工具向市場上注入多少貨幣,它們都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巨量的貨幣不是到股市裡拉抬做莊,就是到債市里興風作浪,要不就到期貨市場上瘋狂炒作,甚至將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吹出巨大的泡泡。股市的異常波動差點兒引發系統性風險,債市和期市的暴漲暴跌令監管層憂心忡忡,房市就不用說了,如果不是政府從去年9月底開始緊鑼密鼓地干預,還不知會為經濟埋下多大隱患。

終於,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於7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了,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金融乃至經濟領域,它的重要程度不亞於長征路上的遵義會議,它不僅會改變金融現在乃至未來的基本走向,而且可以及時躲避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的金融風險。「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一語中的,「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這些年,我們聽到了太多太多的金融創新(雖然有些創新我不認為是創新),但是,那麼多的金融創新為什麼就沒有改變經濟的下行趨勢呢?那麼多的金融創新怎麼還讓實體經濟嗷嗷待哺呢?不過,我們倒是看到了以銀行為代表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在急劇地膨脹,截至目前超過200萬億,遺憾的是這些金融資產主要不是通過投資實業而膨脹起來的,更多是通過眼花繚亂的金融產品或金融衍生品膨脹起來的。大量的貨幣不流向實體經濟,只在銀行體系內空轉,這樣的金融資產再大又有什麼意義呢?

較長一段時間,之所以實行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鼓勵金融制度創新,就是為了應對漸顯疲態的實體經濟,可是由於金融監管和實體企業創新沒有跟上,貨幣資金大量湧入股市、債市、期市和房市等資產領域,推高了資產價格。這一點已經被我們的管理層觀察到並引起注意,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兩會上就說過: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非常有害」的,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資產價格泡沫等問題。十幾天後,他又在326日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說:「前些年,穩健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造成了流動性的脫實向虛,還成了房地產市場狂飆的主要誘因,金融風險加劇。」

我說過,資本脫實向虛,銀行會說是因為實體企業表現不好不敢貸款給他們;實體企業會說銀行不貸款給他們甚至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抽貸導致實體企業狀況不好。這也許是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但我們應該搞清楚銀行誕生的本源,從1171年世界第一家銀行威尼斯銀行誕生那天起,銀行就是通過吸收存款把閑散的資本聚集起來投向創造財富的實體企業,用杠杠創造更多的貨幣做大實體經濟。但是,金融發展到今天,從國際到國內,金融創新讓銀行漸漸脫離了反哺實體經濟的本源,漸漸變成了貪婪的大鱷。

金融機構一旦變得貪婪並脫離本源,再加上槓桿,那我們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就不遠了。更何況這些年來非金融機構、實體企業甚至城市居民也加盟到加槓桿的隊伍中來。據方正證券統計,銀行表內槓桿從2013年的14.99倍加到了2016年底的18.79倍,表外槓桿從2.01倍加到了4.92倍;券商槓桿從2014年底的8.63倍加到了2016年底的10.72倍;保險槓桿從2014年底的7.04倍加到了20171季度的8.18倍。如果槓桿加得這麼大、這麼快,貨幣又無意願流向實體經濟,我們的貨幣供應的越多,風險就越大,因此,從今年開始央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畢竟我們的貨幣供應總量已經在今年的6月份達到了163.13萬億元。

所以,減少貨幣供應、加大力度去槓桿就變得十分必要。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融工作會議上才特彆強調:「要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畢竟,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只是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我再重複一次):「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只要我們疏通了貨幣流向實體經濟的渠道,實體經濟不僅可以稀釋我們巨大的存量貨幣,而且還可以煥發巨大生機,金融風險也就自然匿跡於發展之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