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青春片回歸理性,好飯不怕晚

□ 本報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劉登輝

隨著《青禾男高》《閃光少女》等影片宣布定檔暑期,青春片重回人們的視野。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之後,《小時代》系列、《同桌的你》和《梔子花開》等青春片口碑總是差強人意,《七月與安生》《乘風破浪》和《點五步》等青春片的出現,無論是作品深度還是票房成績都讓人眼前一亮。幾番洗牌之後,青春片創作也許正撥雲見日。

末日曙光 希望猶存

高曉松曾說過,當一個時代向前走得特別快的時候,懷舊就會成為必然的主題,於是青春片應運而生。2013年趙薇一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打開了青春片的序曲,緊接著《小時代》系列、《同桌的你》《誰的青春不迷茫》和《何以笙簫默》等等一大批青春電影蜂擁而至。不巧的是,這些電影非但沒有複製一個又一個傳奇,反而遭到口誅筆伐。在往年青春片扎堆的4月、5月檔期中,青春片已非常鮮見。總體來看,今年青春片市場沒了往日的喧嘩。

但與此同時,在青春片市場一片哀鴻下,《七月與安生》《乘風破浪》《點五步》等帶有青春色彩的影片出現,帶來一些新的期許。《七月與安生》在金馬獎提名7項,最終斬獲最佳女主角;《點五步》提名7項香港金像獎;而《乘風破浪》躋身今年賀歲檔,口碑不俗票房過十億元。

拒絕套路 逆流而上

青春片曾經依靠高顏值、懷舊風以及熱門IP三大「法寶」獨步影壇,如今卻令人唏噓。從2016年開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與《誰的青春不迷茫》《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都只賣了1億多元,再難續寫《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2億元的票房神話。倘若僅僅從票房上來看,同等品質的青春片如果前兩年能賣4億元的話,現在就只能拿到1億元票房。網友蘇楊仔細分析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三部影片,發現墮胎率達到100%,分手率100%,車禍率33%。多數人吐槽青春片,除了「墮胎+車禍+分手+打架」的創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它遠離了多數人的青春,青春並不總是殘酷的。對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岩井俊二系列,真正動人的不是套路,而是美好的點點滴滴。

不同於之前大量青春片工業式的懷舊,《七月與安生》《乘風破浪》《點五步》之所以令人振奮是因為這些創作者不再一味否定現實、美化過去,開始講述「正在進行式」的青春故事,影片觸及的深度也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承載著國產青春片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希望。比如影片《七月與安生》也曾因劇情略矯情受到爭議,但它超越了原著的狗血戀情故事,轉而挖掘內在生活,上升到關於自我認知、主體意識和自由的高度,獲得了多數人的肯定。

理性回歸 永不散場

曾創作多部青春文學作品的劉同認為,的青春片實際上產出並不多,2015年所有青春片票房加起來不到20億元,占的比重很小,而青春片之所以不好看是因為沒有滿足觀眾。事實上,青春片儘管受到很多責難,但絕對不會散場,一方面是近兩年青春片的產出實際上並不多,甚至有人喊出每月院線至少要上映兩部青春片;另一方面則是懷舊青春的市場需求永遠存在。

嚴格來講,國產青春片甚至可以追溯到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賈樟柯的《小武》、王小帥的《十七歲的腳踏車》等等,導演們對青春的處理往往是藝術化的,融入了複雜的個人情感和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電影直指時代和社會內核。也正因此,這些偏小眾的藝術電影一直叫好不叫座,而近些年的青春片恰好相反。

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認為,青春片遇冷,市場會逐漸轉淡,但這類題材並不會徹底消失。面對口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找角度創新、注重藝術質量才是青春片的復甦之路,同時也不應該單單隻以「青春」為賣點,而是將「青春」與其他元素融合,比如《怦然心動》走「青春+喜劇」路線,《飢餓遊戲》《暮光之城》走「青春+奇幻」類型。至少從《七月與安生》《乘風破浪》等電影中,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片的誠意所在。倘若青春片創作真能峰迴路轉,回歸理性,這碗好飯就算等多晚也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