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藍信封:守望孤獨童心

采寫/本報記者 胡媛媛

暑假本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但對不少留守兒童來說,可能更意味著辛酸。離開了學校,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時間,可父母不在身邊,不僅會倍感孤獨,還失去了有效的監護。

2008年,湖南某個縣的一名留守兒童自殺,留下的遺書里說:「我好想爸爸媽媽,你們每次離開我都很傷心,這也是我自殺的原因……」那時還是中山大學研究所的周文華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則新聞,內心感到十分震驚。「孩子都是天使,不該這樣離去」,他想做些什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剛開始只想到要多跟這些小孩子交流,覺得應該有人去陪伴他們,了解他們的心聲,但還沒想好要怎麼做。」過了幾天,「寫信」的這個想法突然從他的腦子裡冒了出來。

同年,藉助參加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的機會,周文華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六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隊,去了第一個幫扶點——湖南省漢壽縣,開始將腦海中的想法一步步變成現實。在那裡,他們走訪了很多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了解他們的需要,回來后就在大學校園裡尋找與小孩子通信的大學生志願者,用寫信的方式跟孩子們溝通,聽他們傾訴,陪伴他們成長。

於是,用書信溫暖留守兒童的「藍信封」就這樣誕生了。2012年底,「藍信封」正式登記註冊為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成為了一家真正的「草根NGO」。

八年過去,「藍信封」從中山大學南校區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從湖南、廣東鋪展到四川及全國各地,促成了近4000名大學生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的結對,而方式依舊原始——手寫書信。他們希望,當父母陪伴缺位時,寫信,能給留守兒童打開一個情感的出口。

文字,是有力量的

周文華曾經做過長達十年時間的論壇版主,他管理的板塊叫做「Heart版」,誰遇到些不開心的事,比如失戀了,畢業找不到工作了,與父母吵架了……都可以在上面訴說。作為版主,周文華常常會將這些人留下來的每個故事讀近十次,認真感受對方在文字中流露出的情緒,又在鍵盤上噠噠噠地回復一長段話過去。雖然互不相識,但有時,他的文字會讓那些不開心的人開心起來,而即便是匿名發布,他也能通過文字發現對方是哪一位冬粉。

「這就跟寫信的過程很像,大家通過文字去交流」,周文華說,「我是很相信文字的力量的。」或許,正是由於對文字的篤信,讓寫信陪伴留守兒童的念頭在他腦海里萌生,也讓他把「藍信封」堅持做到了今天。

如今,「藍信封」每年促成500名留守兒童與通信大使的結對,每年來往書信7000封,項目開展八年多來,累計為湖南漢壽縣和廣東河源市15所鄉村學校共3351名留守兒童提供服務,來往的書信數量超過三萬封。

「藍信封」針對群體非常精準,即處於初一的農村留守兒童。在周文華看來,初一是特別需要陪伴的年齡,「一方面,青春期初期,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增多;另一方面,從國小升為國中,學習壓力增加,並且很多孩子開始住宿生活,需要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我們在這個階段介入,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很有必要。」

起初,「藍信封」也遭遇過一些孩子家長的不理解,但許多小孩子在聽到他們的項目時都很興奮。「小孩子本身有一種很強烈的表達慾望。」周文華想起他們曾遇見過幾個小女孩,正是應該纏在媽媽身邊,跟媽媽說悄悄話的年紀,卻是一年見不了一次父母。於是,她們常常會給父母寫信,寫完不寄出去,偷偷藏在枕頭底下。「在我們來之前,他們就已經在使用寫信這種方式了」,周文華回憶道。

真誠,讓連結產生

走進聚集留守兒童的鄉村學校,開展團體活動,確立孩子們的通信意願,進行個訪、家訪,招募通信大使,促成通信大使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結對……隨著項目的不斷發展,「藍信封」的書信陪伴已形成了規範化的流程。

幫助的前提是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理解他們真正的內心需求,因此,在「藍信封」,通信大使的選拔和培訓是嚴苛的,力求為每一個孩子找到專屬而合適的通信大使。通信大使需要經過網申、筆試、面試的三輪篩選,筆試時,報名者需要對一封「陷阱重重」的虛擬的信寫回信,考核其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同理心及性格表現;面試時,則側重考察其傾聽和分享能力。

「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如果通信大使把他們當作受助者,想要教導或影響他們,他們能夠察覺到,很可能就不會再和你通信了。這時,無論你的文字再好都沒有用,因為孩子們需要的是交朋友,而不是增加一個教導他們的人。」共情使人產生連結,而同情使人失去連結,周文華說,在通信中他們更注重平等的心態,如果懷著真誠的交友之心對待孩子們,孩子們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

每個人,都不應該是一座孤島

通信大使通過書信與留守兒童進行深入交流,而「藍信封」項目組成員則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樑」進行通信維護。為了保證志願者和留守兒童的參與,項目組成員統一使用快遞收發信件,並對未能保持正常通信的情況進行跟進。「每一封信件都具有私密性,我們不會拆開看內容,但在通信的第一年,我們會要求通信大使在群里提交打卡總結,記錄下孩子回信的大致信息及其情緒。」滿一年之後,「藍信封」會進行老生回訪,對通信質量作反饋評估,通信大使與留守兒童便可開始自由通信。

「我們要求通信大使必須堅持與小朋友通信滿一年時間,一個月一封信,字數不多,但是種溫暖。」周文華介紹說。事實上,有90%的志願者和孩子都能堅持下來。這樣一來一往的交流中,孩子們與志願者培養起了深厚的感情。他們每天都盼望著老師能收到城裡來的包裹,然後把裡面的一封封信發到他們的手裡。

每一年的寒暑假,藍信封的志願者都會去到鄉村學校回訪寫信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孩子們平時把志願者們想象得太美好了,當見面看到真人,比如是一位臉上長了些痘痘的女生,竟有些失落。有一個孩子更是直接跟志願者說,「我們以後就不要寫信了吧。」不過,等過了兩天,那位小朋友還是跑了回來,想繼續跟姐姐寫信,「其實想了想,你還是可以的。」「他感到失落的時候,他會表達這種情緒,但在心裏面他已經離不開你了。」周文華說著說著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種依賴文字而產生的連結與能量令人欣喜,而改變也真實地在發生著。他們曾經遇到過一個名叫曉曉的小女孩,她在信里寫道,「我沒有傾述(訴)的朋友,因為我怕別人瞧不起我。」於是,她用寫信的方式寫出來,小時候爸爸失蹤,媽媽改嫁,與后爸相處不愉快……後來,她寄過來的信件依然是有喜有悲,但字句之前開始出現了一些俏皮的網路表情,還會畫一些從同學那兒學來的「幸運符」附在信里。

正如「藍信封」的項目宗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共同成長,通信,不僅陪伴著留守兒童的成長,也促進著通信大使的成長,包括項目創始人周文華自己。他說,從前的自己特立獨行,甚至很自我;可與留守兒童的相處教會了他,去傾聽他人,感受身邊人的點滴情緒。「每個人都不應該是一座孤島,孩子更不應該失去連結和陪伴。」讓留守兒童擁有平等的親情享受權和情感傾訴機會,這正是「藍信封」的願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