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決心」號上 玩起 科普直播

金海燕(左)和黃恩清(右)在做直播連線,回答國小生的提問。本報記者 張蓋倫攝

本報記者 張蓋倫

「我們現在就站在『決心』號的Bridge Deck上,在我的左手邊,船舷外,就是南海。」iPad鏡頭移動,泛著波光的平靜海面呈現在上海同濟國小的孩子眼前。「哇!」他們發出了驚呼,似乎瞬間被這千裡外的大海折服。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8航次上的一次直播課。主講人同濟大學地球與海洋科學學院青年科研人員黃恩清做了專門的路線設計:先上甲板,讓孩子們看到大海和「決心」號上的標誌性鑽井架;再入室內,讓孩子們看到科學家工作的岩芯實驗室。

「決心」號正在南海進行鑽探,而「科普直播連線」,是其每個航次的「必選動作」。大洋鑽探是什麼,科學家又在船上幹些什麼,「決心」號通過這種特殊的「遠程授課」,將海洋科學帶到孩子們眼前。

在「決心」號上,網路資源優先被分配給直播連線。如果有連線活動,網路管理人員在必要時會切掉其他電腦的網路連接,以保證直播質量。項目經理卡洛斯(Carlos)也給全體成員發來郵件,告訴大家,直播連線是「決心」號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連線時間,請不要進行大文件的上傳或下載。

「科普連線很有意義。它能向青少年展示『決心』號在做什麼,展示地球科學的魅力。搞不好還能培養未來的地質學家。也許有天,這些孩子會登上大洋鑽探船,親自科考。」卡洛斯說。

黃恩清和同樣來自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的金海燕,在這次直播課程中客串了一把「教育專員」。大多數直播連線,由船上的科普教育專員阿曼達(Amanda)完成。這位高中生物老師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她主動申請IODP 368航次的科普教育工作,負責處理來自世界各個學校的連線申請。

「最大的挑戰,是讓科學家在鏡頭前接受採訪,向孩子解釋他們的工作。」阿曼達說。為了感謝科學家的配合,阿曼達常在連線結束后,在科學家的信箱里放上一塊朱古力和一封感謝信。

黃恩清和金海燕進入岩芯實驗室,向孩子們展示他們的工作環境。沉積組科學家鍾廣法指著岩芯給孩子們講起了「濁流」,古生物組的巴西科學家Fabricio從電腦里調出了顯微鏡下有孔蟲的照片,地球化學組科學家田麗艷則帶著孩子參觀了一圈實驗室里的瓶瓶罐罐。

「其實,科學家有科普的義務。」同濟大學地質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劉傳聯說。並沒有形成所謂的「海洋文化」,大家對深海更是知之甚少。「做科普連線,也能點燃孩子們對海洋的好奇心,讓孩子們認識大海,從而關注大海。」

「很高興科學家們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孩子提供這麼好的機會。孩子們盼望著這次講座!」一位北京國小生的家長在申請連線的來信中這樣寫道。

(科技日報「決心」號5月1日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