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千年潭門的硨磲寓言:爆炸式發展過後戛然而止

原標題:千年潭門的硨磲寓言:爆炸式發展過後戛然而止

一位潭門鎮居民騎機車從已經關門歇業的硨磲工藝品店鋪前經過。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清明過後,海南島的氣溫逐漸不再那麼宜人,「千年漁港」潭門鎮也和往年一樣進入旅遊淡季。只是經營硨磲生意的張氏兄弟覺得,今年的4月顯得格外慘淡。2017年1月1日,海南島開始全面禁止出售、購買、利用硨磲及其製品,曾經一窩蜂聚集到潭門的外地「加工大軍」陸續離去,剩下的經營者或暗中交易、或寄希望於產業轉型。從2012年當地政府表態扶持硨磲加工業,到2017年海南島全面禁售,五年之間,硨磲加工在潭門鎮的發展歷程像極了一個寓言故事,從「爆炸式發展」到「戛然而止」的背後是資源的日益枯竭。對從湛江輾轉來到潭門開店的張氏兄弟來說,潭門面臨的轉型困局似曾相識,眼下的情形只不過是多年前家鄉珍珠產業興衰的一次重現。

禁令之後的最慘淡季

2013年8月,來自廣東雷州的張明、張亮兩兄弟跟隨眾多老鄉的腳步來到海南瓊海市潭門鎮,在嘉潭路上開了一家小小的工藝品店。這樣的店在潭門大約有三四百家,主要分佈在嘉潭和富潭兩條主要幹道上,主要經營產品就是各種硨磲製品。

硨磲作為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為「貝王」,最大體長可達1米以上,重量達到300千克以上。近年來,硨磲加工的製品在工藝品市場逐漸水漲船高。

當年1月16日,瓊海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瓊海潭門貝殼交易市場:工藝師月薪在萬元以上》的文章。文中稱,2013年潭門共有銷售貝殼工藝的店鋪200多間。後來,隨著硨磲價格的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潭門開起了工藝品店。

不過在商人們感覺生意越來越好的時候,出於保護資源等考慮,政府叫停了硨磲的銷售。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通過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規定要求,從201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海南島出售、購買、利用珊瑚礁、硨磲及其製品,禁止利用珊瑚礁、硨磲為原材料製作旅遊紀念品、裝飾觀賞品或者其他製品;禁止網路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場所,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珊瑚礁、硨磲及其製品提供交易服務。

禁令發布后,工藝品店鋪的生意也越來越差。沿街的透明櫥窗背後,不少店鋪貨架已經清空。還有一些店鋪拉下了捲簾門,在門口打出了旺鋪出租的廣告。

迫於工商等部門頻頻檢查的壓力,碧春記工藝品店的老闆娘在4月初結束了和房東的租約。將店鋪里的貨架便宜賣出后,她帶著家人一起去了雲南旅遊。至於未來做什麼,她還沒有想好,「先陪陪家人,回去再說。」

而張明兄弟最近兩個月的主要活動就是每天約幾位朋友在店裡喝茶聊天,一起討論對於未來的打算。據張明介紹,清明之後由於海南天氣炎熱,來旅遊的客人減少,原本就是硨磲的銷售淡季。儘管如此,今年4月的淡季也出乎張明的想象,「太慘淡了。」

慘淡不僅是針對工藝品店鋪,還影響著交通、餐飲等方方面面。瓊海高鐵站曾經15元一人的計程車,如今已經漲到了60元。常年在高鐵站外候客的司機老王介紹說,彼時由於去潭門打工的工人很多,為了方便,計程車司機一般都會要求乘客拼車,4個人每人15元。但現在,因為越來越難等到去潭門的乘客,拼車已經不太現實,司機們的報價自然水漲船高。

曾經需要提前預約的海鮮飯館,現在也經常空無一人,只剩下服務員們三三兩兩地圍在一起玩手機。4年前張明剛到潭門時,常常客滿的酒店,這兩天正在修理大門,來來往往的只有施工工人,卻沒有幾個客人。

湛江人在潭門鎮開的「圓珠廠」

暗流涌動的硨磲交易

雖然生意慘淡,張明張亮還是不敢貿然將店鋪關門。倉庫里價值幾十萬的庫存,讓他們不敢輕易放棄硨磲這門生意。事實上,由於庫存甚多,隱藏在店鋪背後,硨磲的交易始終都在小心謹慎地繼續。

一些人選擇像張明一樣「暗度陳倉」,臨街的店鋪貨櫃里擺放的是如今在潭門越來越常見的珊瑚玉、黃花梨等工藝品,但後院的小房間里,各種硨磲製品仍在售賣。只有信得過的客人上門,張明才會帶對方去挑選。這也是現在潭門所有仍在堅持中的商鋪最常見的做法。張明說,主要是害怕遇到便衣暗訪,因為一旦被發現仍在銷售硨磲,不僅要沒收貨物,還要處以罰款。

店家一般都會拒絕客人想要當面挑選貨物的請求。其中一位解釋說:「店裡都有硨磲,但不一定給看,怕便衣。」

害怕被罰款的除了張明這些商家,還有數百家硨磲加工廠。在距離鎮中心大約2公里左右,有一片1998年建成的潭門工業開發區,分佈著至少百餘家海貝殼加工廠。工業區之外,還有不少租用當地農民土地后建起的加工廠。

如今,違建的加工廠已經拆除了大半,工業區的工廠雖然也曾面臨停水停電的警告,但好在還沒有要拆除的危險。

付貴的工廠就開在工業區內,擔心被發現仍在銷售硨磲后引來罰款,最近一段時間工廠的大門常常處於關閉狀態。付貴戲言:「我們現在是關門大吉。」

關門只是針對生人,從不阻攔熟客。23日,幾位海口的老客戶來付貴廠里挑選心儀的擺件,關閉已久的鐵門終於被打開。寬敞的廠區庭院里擺放著大量硨磲化石的原料,倉庫里滿地滿架子也都是已經加工完成的硨磲製品。精品展示區內,付貴耐心地為客人們介紹著自己的得意收藏。所有這些,都是禁令發布后,付貴未能及時處理掉的庫存。

硨磲禁令發布時,曾給予當地商家一個月的時間來處理庫存。只是對於付貴來說,一個月的時間顯然不太現實。經歷一番大甩賣后,付貴的廠里還有價值數百萬元的硨磲庫存。

蘇州來的雕工此前每月收入高達萬元

遷徙而至的加工大軍

作為土生土長的潭門人,付貴20歲那年就跟隨父輩的腳步出海打魚。海上的日子充斥著危險,讓付貴至今都不願意再去回想,「浪像山一樣打過來,甲板上全是水,太可怕了。」2003年前後,經歷過兩次差點危及生命的海上風暴后,付貴對出海打魚心生退意。也就是那個時候,他開始接觸硨磲加工,並於2011年建起了自己的硨磲加工廠,磨珠、雕刻等加工工藝一應俱全。

潭門漁民之間流傳著一本名叫「更路簿」的冊子。這是一部老船長間代代相傳的航海地圖,記載了南海一帶每一處暗礁的準確位置。正是因為「更路簿」的存在,潭門的漁民得以比其他地方的漁民更加了解南海,而硨磲就恰好生長在這片海域中。

如今,整個潭門鎮還保留著200多艘漁船,捕撈仍是當地主業之一。但參與捕撈的卻不僅僅只有潭門人。當地人說,現在的潭門只有船長大多是本地人,真正從事打撈的卻是湖南人比較多。這些湖南人韌性好、肯吃苦,是船長們最喜歡聘用的船員。

鼎盛時期,付貴的工廠里曾有兩三百名工人。而現在,工廠里只剩下十幾人。曾經月薪上萬、廠家爭相聘請的雕刻師傅們,一些回了家,另一些則去了其他地方進行玉石等工藝品的雕刻。

付貴提到的雕刻師傅,是近年來潭門外來人口的主要組成之一。2013年,硨磲製品突然在工藝品收藏界異軍突起,廣受追捧。隨之而來的,就是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工藝品加工工人。海南硨磲協會常務副會長符永貴介紹說,一年前整個潭門鎮大約有2萬人從事與硨磲相關的產業,其中外地人就佔了一半。

這些外來人員中最受追捧的當屬雕刻師傅。這些來自河南南陽、江蘇蘇州的手藝人,雕工普通的每月工資也可拿到萬元以上,水平稍高的每月賺四五萬元不成問題。符永貴說,正是因為這些雕刻師傅的到來,潭門的硨磲才逐漸走向了精加工,不僅帶動了硨磲的價格,也教會了不少當地人雕刻的手藝。

除了雕刻師傅,湛江人也是硨磲加工中不可缺少的群體。他們擅長通過打磨、拋光來加工手鏈、手鐲等產品,在潭門開了眾多「圓珠廠」。從業者不僅都是廣東湛江人,甚至大多來自張明和張亮的老家——雷州流沙鎮。

兩兄弟此前在三亞銷售珍珠,後來看到潭門硨磲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便決定來潭門發展。張明介紹說,家鄉流沙鎮曾是著名的珍珠產地,並享有「南珠出流沙」的盛名。也因此,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從事珍珠的加工。有了這樣的加工經驗,雷州人做起硨磲珠子的加工來自然也是得心應手。

如今,張明兄弟倆已經習慣了在潭門的生活,妻兒也被接到了這裡。在張明看來,潭門與雷州,方言相似氣候相近,因此很容易適應。但除了氣候和方言,潭門本地人的樸實,才是促使他們當時選擇這裡的主要原因。

遺憾的是,無論他們對潭門的評價多高,現在都要面臨是否和他人一樣繼續遷徙別處的選擇。除了禁令之下很難再賣出東西外,越來越難買到硨磲原料也是張明和張亮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潭門鎮中心酒店內的硨磲工藝品店早已關門

越挖越少的海洋資源

4月23日晚上10點,張明接到朋友的電話,說是有一艘漁船靠岸了,帶了不少硨磲。夜色里,張明和弟弟立馬騎著機車趕往附近漁村。機車在鄉間小路賓士十幾分鐘后,一行人抵達了一排靠海小洋樓門前。

一樓4間倉庫的地面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剛剛打撈上來的硨磲貝殼。每一片都用彩筆做上了記號,標記著各自的所屬漁民。不同於活體貝殼的潔凈光華,這些貝殼大多已經在海底經過了千百年的洗禮,表面附著著各種海洋生物留下的礦物痕迹。張明說,在潭門銷售的硨磲貝中,活體一般只能被用來做標本,而像這樣的化石卻因為獨特的玉化現象,可以被用來加工成各種工藝品,價值更高。

手電筒幾番照射后,張明看中了一塊貝殼,雖然品相不佳,但玉化程度不錯,運氣好的話也許能打磨出幾顆精品珠子。弟弟張亮負責和貝殼的主人交涉,報了一片300元的價格,結果慘遭拒絕。幾番討價還價后,貝殼的主人有些生氣,覺得張明張亮兄弟完全沒考慮自己出海的艱辛。

他說,現在每次出海至少需要40天,由於硨磲越來越少,打撈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有客人質疑,黃岩島一帶那麼多硨磲,怎麼會難打撈時,這位漁民有些無奈:「黃岩島一帶現在至少有幾百艘船,能有多少硨磲夠撈?」漁民說,以前打撈硨磲只需要撈珊瑚礁上面,難度小品相也好,現在隨著撈貝越來越難,只能通過炸掉珊瑚礁去捕撈礁底的硨磲,不僅費工費時,打撈出來的硨磲品相也越來越差。

漁民的說法得到了海南省海洋環保協會顧問林鴻民的證實。林鴻民介紹說,隨著近幾年硨磲貝需求的日趨旺盛,硨磲已經成為漁民爭相捕撈對象。經過多年不間斷捕撈,天然硨磲資源幾近枯竭,「活體硨磲貝已經很難看到了,硨磲化石也是越來越少。」

轉型困境在潭門重演

4月初,張亮獨自一人去了趟廣西北海,尋找新的商機。在那裡有一個規模頗大的水產市場,號稱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珍珠、干海味批發交易市場,也許能夠幫助他們圓夢。

對張明兄弟來說,繼續遷徙是迫不得已的下策。如果可以,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在潭門順利完成轉型。在他的人生規劃中,原本是希望能夠打造出一個有影響力的珠寶品牌,在全國各地開設連鎖店。

理想曾經有過實現的苗頭,2015年,張明在潭門鎮開了第二家分店。硨磲禁令發布后,因為無力支付人力與租金,第二家店又於今年年初被關閉,兄弟倆連鎖店的夢想也被暫時擱淺。

店鋪關門后,僅剩的一家店加入了潭門轉型的大軍,開始主營目前潭門公開售賣最多的珊瑚玉。這是一種產自印尼的陸上石頭,因為花紋與珊瑚極其相似,被稱之為珊瑚玉。由於知名度不高,加上原料需要進口,利潤始終不高。

張明也將希望寄託於正在興建中的南海國家博物館。這一大型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就坐落在潭門漁港碼頭的南岸。每次騎車路過時,張明都在心裡暗暗期待,希望博物館開業后能為潭門帶來更多遊客。

潭門鎮副鎮長黎雨鑫介紹說,博物館的建設單位並不屬於潭門鎮鎮政府管理,目前還不能確定具體的開館時間。在他看來,博物館的建立一定會為潭門帶來新的機遇,但機遇具體會體現在哪個領域,他也不太清楚。

整個潭門都在小心翼翼地嘗試中,希望能在轉型的迷茫期找到一個有前途的方向。

一年前,張明的國中同學方傑跟隨老同學的腳步來到潭門,結果不久就趕上了硨磲禁令。他突然發現,如今潭門面臨的轉型與多年前自己家鄉的遭遇有著驚人的一致,甚至像是某種程度上的歷史重演。

方傑說,上個世紀末,家鄉的珍珠價格一魯夫漲,無數人都投入到了珍珠貝的養殖中。後來隨著港口的珍珠貝越養越多,家鄉那片海域的水質越來越差,再也養不出品相好的珍珠。加之防風、防洪設施簡陋等因素影響,珍珠生產開始出現停滯、倒退現象,部分養殖場因災垮台,剩下的也大多面臨窘境,難以支撐。無奈之下父母只好選擇轉行,養魚、開店……諸多嘗試后,只能勉強溫飽。

方傑記得,家鄉徹底走出轉型期的痛苦用了至少兩三年的時間,但也始終沒能恢復往日的繁華。他不知道,這一次潭門又需要多久。 (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記者 孔令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