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數據又立一功,讓貧困生更有尊嚴

最近知乎上的問題「還有這種操作?」中的一條回答火了,一天不到便得到「點贊 」2萬個,截止到16日下午19:00,點贊數量已經達到了43298個。

多方關注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科學技術大學一名名叫Shannon的同學,由於每月校園卡消費不超過180元,結果收到校園卡管理中心的郵件,讓他去領136元補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解釋是,他們會檢測學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費情況。如果某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金額低於200元,學校就會自動向卡內打入生活補助。

沒有提交受助申請,沒有現場演講「比慘」,也沒有班級內部評議……不需要貧困生申請,高校主動「偷偷」給學生打錢的「挽尊」扶貧方式你支持不?

答案必須是支持啊!!!不然怎麼能獲得各大主流媒體的紛紛轉發呢。

微博指數搜索「貧困生」、「飯卡」兩個關鍵詞最近兩天都受到了大家極大的關注,人民日報、人民網、澎湃、中新網等等媒體都對中科大「悄悄」資助貧困生進行了報道。

百度指數搜索「中科大」相關的新聞中,五條中有三條都是大數據「隱形資助」貧困生的內容。

這條幾乎獲得了所有知名媒體轉發的新聞,你看過了嗎?

具體操作

其實早在2004年中科大就已經開始實行這項針對貧困大學生的「生活援助計劃」,算是全國首家,當時也有很多其他高校來到中科大取經學習先進經驗,但是能夠參考執行的高校卻非常的少,下面我將三個比較有標誌性的高校介紹給大家。

1、中科大「生活援助計劃」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中科大的「生活援助計劃」,畢竟它是全國首家利用大數據評選受資助學生的高校,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選擇條件:每月伙食不超過200元

通過Shannon同學在知乎上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被選中的學生都是每個月在學校食堂消費不超過200元的學生,每月可以獲得136元的飯卡補助。

再通過之聲對中科大學工部副部長李峰的採訪我們可以得知,Shannon的故事是發生在2010年左右,如今,他們的補貼標準已經提高到每月160元。截至目前,學校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萬人次,資助金額累計達到600多萬元。

篩除條件:每月至少吃食堂60次

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Shannon的一個同學知道了此事之後,出於好奇也開始嘗試獲取飯卡資助,然後開始幾乎只去飯館就餐而不去學校餐廳,在這樣操作幾個月後依然沒有等到學校給他發來的資助郵件,最後,他跑去質問工作人員,得到的答覆卻是「根據消費記錄,你很少在食堂吃飯,我們的演算法不能認定你是貧困學生」。

之聲的報道中也說到了如何精準篩選資助對象,比如,少數學生故意少刷卡的,還有人因為節食導致餐費減少的,這些都不屬於資助的對象。為了精準篩選,科大還會綜合考慮學生的家庭狀況、各院系負責人平時掌握學生生活情況,建立貧困生資料庫,「我們有幾個基本的原則和條件:第一學生在食堂每個月的消費次數,第二消費金額,第三在某個消費次數下的平均消費金額,第四『這個學生是不是家庭經濟貧困資料庫里的學生』。我們會跟院系進行審核,全年始終在更新。」

2、南京理工大學的「暖心飯卡」

作為後來者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也在利用大數據資助貧困生的道路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總消費不足420元

與中科大類似,南京理工大學也將食堂消費金額和消費次數作為主要判斷依據對貧困生進行篩選,在人民網的報道中說到,學校工作人員找來全校1.6萬多名在校大學部生2015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刷卡記錄,並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對學生在食堂就餐支出情況進行了3個月調查,最終得出7元能基本吃飽的結論。按照1個月在食堂吃60餐的最低標準來算,劃定每月420元消費記錄的硬杠杠。

補足差額達到每月630的標準

與中科大統一補助標準不同的是,南京理工大選擇了「差額式補助」。在發放補助金額時,學校依然按照每餐7元的平均值來計算:一個月30天,每天3餐支出21元,一個月下來應該是630元,學生實際就餐支出和630元之間的差額,由「暖心飯卡工程」補足。按照這樣的方案,首批獲得補助的每個同學的飯卡就多了11.63元至340.53元不等的特別補助。

3、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助困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研發了一套「智慧助困系統」,與前兩者都不同的是,電子科大的補助更加直接和「爽快」,直接將補助款打到受資助學生的銀行卡中。

根據四川在線的報道,首先,學校通過智慧助困系統採集到了涵蓋學生家庭經濟及成員信息、學生本人及受資助信息、學生所在生源地經濟水平信息、學生日常消費評價等涵蓋4大類、40餘個小類的上千萬條數據。

接著,系統通過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自動生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議名單。大數據分析的數據源主要取自消費數據,通過分析學生在校內的消費數據,例如食堂飯卡、超市消費、健身館購物、乘坐校際班車、水卡等,分析學生的消費水平,這類數據主要記錄了學生的消費金額、消費時間、以及消費地點等消費規律信息。

除了消費數據,系統還結合學生的勤工助學、獲獎學金情況、社交特徵、行為軌跡、借閱興趣、歷史特徵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挖掘。這些數據經過整合與清洗后,通過計算機一系列精密的演算法,系統判定學生的困難指數(1—9),困難指數越高則代表越貧困。

學生被分為不困難、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4大類。最終,大數據結果結合線下個別訪談、輔導員評價共同給出了這份全校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名單。

貧困生評選現狀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受資助的學生都是先通過「線上數據」篩選,然後再通過「線下」具體了解來確定具體資助對象。其實在2013年,教育部就已經開始在全國推廣這種類似的貧困生生活援助計劃。

但是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看到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絕大多數高校依然在實行「大一靠比慘-大二靠人緣-大三靠關係-大四無所謂」的純「線下」評選方式,讓每年大一新生開學時就感受到了這種社會的「黑暗面」,讓評選成為了一個表演的舞台,讓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也不得不參與到違心的「表演」中來,最後可能也無法獲得補助,反而讓本就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更大的傷害。資助貧困生本來是一件積德行善、促進社會公平的好事,我們又何必讓自己出力又不討好呢?

未來大家在選擇高校的時候不一定僅僅是考慮院校和專業排名、校內師資和校園環境了,或許人文環境、人性化程度、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也將成為大家選擇學校的重要衡量標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