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日立秋,如何喝茶養生?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七月節。春為生,熟為秋,熟為輕,所以秋為輕盈展翅,由此才稱「飛龍秋,游上天」,秋高氣爽。春花秋月,花為溫馨,為繁;月為清寒,為簡;由此秋夜明,秋風白,才有碧水秋素,秋水為神玉為骨。而秋明空曠,野色浩無主,也才秋波橫流,秋爽媚人,秋懷難耐。

農曆七月,初秋。「七月流火」的「火」其實是指火星的位置從中天西降,意味著暑退秋至。這個火星是古人所說蒼龍七宿中的心宿。《爾雅》稱七月為「相月」,這個「相」,天氣相助的「相」——天氣相助而萬物長成。七月還被稱為「蘭月」,澤蘭七月開瑩瑩白花,有一種溫馨的清香。

宋朝時,宮裡在立秋有一個習俗,就是將種植在盆內的梧桐樹搬入大殿,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啟奏:「秋來了」,梧桐應聲落葉,正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除了落葉,還有賈島的"一點新螢報秋信",暑氣未盡而千百種蟲已經感應到清氣,在最後的夏夜「飛光千點」,發出鼎沸蟲聲。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雖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此外,秋的含義,還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

寒氣將至未至的初秋,一年中最富詩意的時刻就此來臨了。

三候

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一候涼風至丨經過大暑的大雨,暑氣漸消,「一場秋雨一場寒」就是此刻。「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

二候白露降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丨「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后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凄切。萬事有跡可尋,而動物往往更敏於感受自然的更替。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農諺

  • 雷打秋,冬半收

  •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 立秋之日涼風至

  •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 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

  •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

  • 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

  •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 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

「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季節里,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享受收穫之樂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工作的節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

風俗

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烘烘,預示秋後天氣能涼爽。老北京習俗,立秋日戴楸葉(婦女兒童以楸葉剪成花樣,取其秋意),吃蓮蓬、藕,賞苿莉、枙子花,也要吃肉,「貼秋膘」。楸樹下垂的細枝稱「楸線」,陸遊:「搖搖楸線風初緊,颭颭荷盤露欲傾」,颭是風吹飄搖。

清代在立秋這一天,會懸稱「稱人」,和立夏所稱之數對比,如果體重輕了,今年夏天則為「苦夏」,人在盛暑往往食慾不佳,涼風一起,是時候補回些斤兩。

而秋風一來,胃口又開,就要「貼秋膘」。立秋「貼秋膘」的說法來源清代《京都風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豐食者,謂之「貼秋膘」。

「稱水」: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表示酷暑的結束。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喜悅。

北國的秋最好,銀杏漸黃,黃櫨滿樹葉片的紅,天空真正的萬里無雲。棗子、柿子、葡萄,在街頭巷尾漸漸熟墜,一點點感受收成豐收的喜悅。

南國的秋則來得緩慢,需要細心體會:二十四橋的明月夜,讓人身心清涼;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最好不期而遇;各處的殘荷,雨聲里意境尤佳。

這是詩詞最多的季節,美麗、細膩而又幽愁暗生,所謂詩意,大概就是如此。

立秋美食,美味清涼

西瓜

立秋這天,人有「咬秋」的習俗。江蘇各地會在立秋日吃西瓜,因為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

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涼糕

在浙江金華,清涼糕為立秋必不可少的美味。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龍眼

立秋時節也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吃「渣」

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立秋時節,這樣養生

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喝茶養生

《四氣調神大論篇》言:「秋三月,此謂容平。......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秋五行屬金,主刑殺,主收斂。秋天萬物的果實成熟,精華蘊藏在種子,此謂收。人要讓自己的意志安寧,讓秋的刑殺氣得以緩和,收斂自己神氣,肺氣才得以清靜、順天應時。

茶友們中間常流行「春飲花、夏飲綠、秋飲青、冬飲紅」一說。秋季宜飲青茶,也就是烏龍茶。介於綠、紅之間,不寒不溫,能清餘熱又能恢復津液。比如當季的春茶鐵觀音,此時火燥盡去,氣韻從容,與時相合;武夷岩茶,「家家賣弄隔年陳」,儘管此時這年的新茶也將要焙火結束,新茶上市,但,真要喝岩茶,還是隔年的去年的所產之茶,正岩內的茶品,火氣全退,韻沉穩,為最佳飲品;鳳凰單叢,有清香型和近傳統的濃香型,清香型的就喝本年的春茶高山茶,濃香型的陳年的鳳凰單叢,順滑溫潤,花果香氣幽雅,飲之天高氣清之感,悅人心志。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飲茶恰可以為人體補充水分,暑氣未盡寒涼將至,不揉不炒、不近煙火氣、自然而然的白茶、古樹生普、有年份的生普,潤而不燥,怡情雅性。

茶可茶,玩轉茶!

更多文章關注可茶遊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