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成都首試「兩權分離」

在人民公園對面高大梧桐樹的掩映下,短短數百米長的半邊街道上,有一排看似雜亂無章的建築,然而其中卻保留有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四川美術社磚樓、張采芹畫室等三處著名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近日出台的《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首次明確提出開展市級及以下的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兩權」分離試點,而祠堂街16號四川美術社磚樓,成為成都市首批產權使用權「兩權」分離試點文保建築之一。

300米小街隱藏三座保護建築

老媽蹄花、雙流肥腸粉、麵館、火鍋、壩壩茶鋪、浴足店、牙科診所……盛夏的烈日下,人民公園對面的祠堂街被遮蔽在梧桐樹蔭灑下的一片陰涼中,但短短300米的街道上,有搖搖欲墜的老民居,也有明晃晃的新建築,鋪面更是雜亂無章,給人一種亂糟糟的觀感。

如今,連很多市民都不知道,祠堂街是一條收藏有眾多成都記憶的特色老街道,它與成都的眾多文化地標相關。據青羊區文管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在祠堂街有三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祠堂街38號(原103號)《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祠堂街10號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舊址暨畫家張采芹的畫室;祠堂街16號四川美術社磚樓。此外,祠堂街上還有眾多近代磚木結構的老民居,但是目前居住密度過高,有的建築中以穿斗為主體的木結構,材質偏舊,出現老化。

新華日報成都舊址維修方案出爐

走進祠堂街38號(原103號),是一個小天井,正面一座凹型三層樓房,二樓上有寬闊的平台,屋頂是懸山式小青瓦頂。此處不僅僅是一座漂亮的近代建築,還見證了一段重要的歷史。這裡曾是《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該址於2009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首批近現代優秀建築,目前被作為居民用房使用。

距離「老媽蹄花總店」數十米遠的祠堂街10號,看上去是一座毫不起眼的普通建築,大片灰色板材牆壁,底腳貼著花崗石,門框上鑲著不鏽鋼,屋檐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舊址暨畫家張采芹的畫室」。張采芹是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藝術活動家。1925年,他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成后回到成都,在大、中學校任教50餘年。1941年,他發起成立四川美術協會,積極籌辦畫展,幫助外來藝術家,是抗戰時期四川美術事業繁榮的幕後功臣。張大千先後在成都舉辦了6次大規模個人書畫展覽,張采芹功不可沒。張采芹善畫竹,有「張竹子」「張花鳥」之稱,與張善孖、張大千並稱畫壇「蜀中三張」。

青羊區文管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新華日報》駐成都辦事處舊址」與原「聚興誠銀行祠堂街辦事處舊址暨畫家張采芹的畫室」的維修方案已經出爐,將修舊如舊,並即將進行維修。

14個成都特色風貌片區將受保護

距離張采芹畫室不遠處的祠堂街16號,上世紀30年代曾為民國四川美術社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張大千、徐悲鴻在此開過個人畫展。這座磚樓為兩層磚木結構,青磚砌牆,黑瓦斜坡屋頂,窗門、地板、樓梯均為木製,屋檐下還有木製雕花斗拱,建築形制中西合璧,非常精緻。如今,經過修舊如舊的一翻修整,這座磚樓重新煥發了生機。

買下這棟建築的私企主謝先生表示,這座房子在維修前已經荒廢了十來年,變成了一座危房,2年前他租下這棟小樓,並花費了200萬元用於維修。如今他已經把這棟樓房買了下來,並且正準備將這棟房屋租出去,進行合理的利用。

青羊區文管所相關人士表示,祠堂街16號是青羊區在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園風貌片區中的一處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兩權」分離成功試點。在近日頒發的《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開展市級及以下的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兩權」分離試點,通過對其合理利用,可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開拓旅遊資源,拉動第三產業。

「現在很多文物保護建築被產權人棄置不用,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逐漸老化。我們考慮通過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兩權』分離試點,先把文物保護建築保護、利用起來。」成都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今年4月成都市規劃局發布的《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告》,包括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園風貌片區在內的14片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和自然風貌的城市特色風貌片區將得到保護,特色風貌片區內不減少街道數量、控制建築高度、不破壞建築風格和色彩的整體性,逐步整治特色風貌片區內部街道界面。(記者 汪蘭 攝影 孫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