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容流量下新聞客戶端的「一哥」之爭

月活方面,騰訊新聞以2.24億月活躍用戶佔據行業第一,今日頭條與天天快報分別以1.78億月活和9013萬月活分列月活躍榜單二、三名。

來源 | 吳懟懟(ID:esnql520)

| 吳懟懟

1

武漢大學傳播學教授石義彬撰寫的《單向度、超真實、內爆》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知識分子的工作應該是使人豐富、使人多思、使人有能力對付錯綜複雜的局面。

理論上,努力做到這三點的知識分子在現世中都很難獲得廣泛的冬粉,他們如果開個微信公號,用戶數勢必要比咪蒙差很多。前者因為敬畏知識本身很難放飛自我,後者卻能通過狠戳大眾G點而塑造「拜咪蒙教」。作為文學碩士、寫出《好疼的金聖嘆》的咪蒙,其實是精英知識分子,作為網紅咪蒙,她是迎合大眾口味的廣告文案寫手。

在前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分子的信息傳播工作更多是由新聞把關人來操作,或者說是「小編」來完成的。回顧資訊市場的發展歷史,其實是一個平台方不斷拉近和受眾距離的歷程。「小編」這個詞在相對幼年的互聯網時代起到了活躍氣氛、拉近和用戶距離、體現親和力等諸多作用。在標榜「精準推送」和「個性化服務」的移動新聞客戶端紛紛湧現並迅速大行其道之後,「小編」被機器演算法取代或部分取代了。

簡單劃分,目前,新聞客戶端市場主要是「給你想要的」和「給你我認為好的」兩大陣營,乍看之下,「給你想要的」更得用戶歡心,他們就像很多個垂直領域的咪蒙集結到一起。

實際上,很多用戶已經意識到所謂的「個性化推薦」實際上並不精準,但仍趨之若鶩。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斷言:「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當我們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我們就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個性化推薦」無疑成為了這個移動資訊時代的「政治正確」。

在純演算法領域,把關人角色是缺失的。所謂精準化的信息推送,最顯而易見的負面效應,就如同北大新傳院教授許藝分析的那樣:容易利用和放大受眾的惰性,輕易地將他們囚禁在受自己興趣所限囿的「信息孤島」中。由於有了便捷省力的「人性化服務」,於是很多人便滿足並沉浸於新聞客戶端根據其舊有興趣推送的各種信息中坐井觀天,成為大數據狂潮中信息圓形監獄的可憐囚徒。

「把關人」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提出,1950年,傳播學者懷特明確提出新聞篩選過程中的「把關」模式。他指出,社會上存在大量新聞素材,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聞必錄」,而是一個取捨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組織形成了一道「關口」,通過這個「關口」傳達到受眾那裡的新聞只是眾多新聞素材中的極少數。大眾傳媒組織「把關」,首先直接體現為對新聞素材「新聞價值」的判斷。另一方面,把關活動最終還受到傳媒的立場、方針和價值標準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哲學研究層面上存在兩大分庭抗禮的思潮:科學主義的工具理性與人本主義的價值理性。這也直接影響了傳播學的流派。

主打機器演算法的資訊應用越來越多,內容趨於同質化,市場呈現出一種「平台太多,好內容不夠用」的狀態。更要命的是,純粹的工具理性會造成用戶信息繭房現象。這個時候,把關者角色顯得尤為重要,編輯的價值開始回歸。傳遞信息,也傳遞三觀,這逐漸成為一家新聞客戶端的核心壁壘。

2

當下移動資訊APP競爭激烈,第一陣營格局相對穩定,後續梯隊的參賽選手也緊追不捨。看一看最近的數據情況。國內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發布 4月資訊行業APP數據,騰訊新聞日活數據在2017年1月-4月持續增長,目前已達9070萬,有望成為首個日活破億的新聞客戶端。日活榜單上,今日頭條以7521萬、網易新聞以2664萬分列二三名。

月活方面,騰訊新聞以2.24億月活躍用戶佔據行業第一,今日頭條與天天快報分別以1.78億月活和9013萬月活分列月活躍榜單二、三名。

數據同時表明,在總使用次數方面,騰訊新聞以543億領跑行業,超過後3位的總和(538億)。而騰訊系(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總使用次數為688.3億,遠超其他新聞客戶端總和(497億)。

通過QM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抓住了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的今日頭條、等個性化應用去年上升迅速,但近期該類資訊軟體用戶增長已經到了相對平穩的階段。而另一種看似主觀的「給你我認為好的」示愛方式,如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專業資訊平台,數據仍有上升趨勢,騰訊新聞連續領先,網易新聞增幅也較大。

一方面微博的二次崛起以及微信看一看feed流等功能的推出相對在削弱「給你想要的」資訊應用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依靠手機預裝等手段獲取的用戶也開始重新洗牌。更內核的是,信息過載時代,大多數用戶真的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美國學者詹姆斯·波特認為,媒介素養就是一種變化著的量,而不是一個範疇。媒介素養更像是一支溫度計,是有刻度的,每個人的媒介素養在上面都可以有一個刻度,儘管它難以度量,但肯定有一個值。因此,我們不能說某個人不具備媒介素養或完全具備媒介素養。媒介素養總有待完善的空間。在媒介社會中,「媒介化」的過程也成為社會化的內容之一。一個人在媒介素養「量表」上的位置取決於個人對媒介認識視角的多少。對媒介認識的視角又依賴於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完善和質量參見。

今日頭條的用戶已經滲透到二線以下城市、城鎮和農村,甚至是以這些地區用戶為主。與之相對的是,國內迄今為止都沒有展開大規模的媒介素養教育。正式或非正式課程中較少涉及「如何看電視」、「如何看電影」、「如何上網」諸如此類的內容,即便是進入校園的「影視欣賞」或「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等活動課程也側重於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宣傳目的,與媒介教育原本的理念及豐富的內容要求相去甚遠,實踐上更沒有相關理論的指導。

然而現實是,媒介素養應該成為所有用戶,尤其是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經常轉發謠言、雞湯、所謂養生知識)的一種必需的權利和生存能力。

故而通盤考慮來看,價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為本質,工具理性雖然是前提,但是為價值理性服務的。新聞客戶端人工編輯和個性化推薦頁面並存,前者解決大家對事實性和重要性資訊的需求,後者則更多是滿足千人千面的興趣痛點。

主打「事實派」的騰訊新聞客戶端、新近品牌煥新成「各有態度」的網易新聞客戶端等在新聞頁卡之外,開設了推薦頁卡。新聞頁卡的內容以編輯運營為主,服務於專業新聞訴求。而推薦頁卡則是服從於用戶的閱讀興趣,實現個性化分發。

開一個小腦洞,「BAT圍剿頭條」這個概念本身對頭條很重要,因為順勢就把自己放在了「信息找人」領域的唯一地位。一哥之爭,放在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的市場佔有率來看倒還可以雙方掐一掐,但騰訊新聞加「天天快報」已經可以PK掉今日頭條,根本沒有那麼多誇張的圍攻和反戈。(當然這個討論前提是不包含各自旗下或所投資產品,比如火山、抖音,快手等)

3

從更為長遠的時間維度來看,專業互聯網資訊平台在信息爆炸和內容消費升級時代,正在逐漸向信息服務商轉型。新技術環境中,專業編輯團隊的價值不僅不會褪色,還會越來越重要。

長期以來,科學主義的工具理性與人本主義的價值理性這兩種思潮對文化生產以及社會科學研究諸如傳播研究、教育研究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傳播學研究領域裡存在著兩大學派,即批判學派和經驗學派。在傳播學的研究中,經驗學派著眼於事實判斷,目的在於揭示傳播活動的規律;批判學派著眼於價值判斷,目的在於探究傳播活動的意義。

自從傳播學進入學術視野以後,經驗學派影響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媒介的趨利行為越來越突出,「收視率」、「市場份額」等等一系列概念無不出自該學派門下。

批判學派以審視的目光分析媒介與社會、媒介與人的關係。該學派將「傳播制度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考察傳播媒介與擁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權力機構對其影響。」

在一個高度功利化的社會裡,機械化往往會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特徵,在機械化思維影響之下,人們就擁有了一個說明書式的人生,它的每個程序需要信息來填補。全媒派在解釋騰訊新聞為什麼要做《十三邀》的時候提到,「人們著迷於表象的交流和表達,但更深入的交流則被遺忘和忽略,就像吃了大量的快餐,似乎滿足了飢餓感,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滿足。」

巨頭裡面,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平衡得更勝一籌的應該是騰訊。即便擁有QQ和微信這些強勢渠道,騰訊新聞也還在共同的底層邏輯中,努力為技術提供內容想象力。去年央視《客從何處來Ⅰ》總製片人李倫、前央視《社會記錄》的編導孟田芳等加入騰訊。「一個人的車站」、「72小時井下救援」等策劃進行了資訊直播等新媒介方面的深化探索。鳳凰名嘴陳曉楠的加入,或許會推進騰訊新聞資訊產品中人文類內容精品化的創新與發展。

從兩種理性之爭,具體到移動新聞客戶端的大戰,藉由內容做號、渠道燒錢推廣的方式堆積起來的江湖地位或許撐不了多久。加碼內容人才、重視編輯運營這些傳統手藝會在狂飆突進的選手裸泳后,迎來新的春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